10年真的可以发生很多事情,而这些事的主题无非关乎,爱恨情仇。
10年前的9月11日,大洋彼岸,美国遇袭。
当人们第一次在现场或在电视上看见,被劫持客机从不同角度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时,第一感觉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如果说彼时,大洋对岸的我们对这场袭击的感受还停留在万里之外的话;那么10年过去,我们终于明白,原来这场世纪之初的袭击仅仅是拉开了世界恐怖活动的一个序幕。
接下来的10年,恐怖主义几乎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印度、在巴基斯坦,全球从西至东,从南到北频频发生劫持和爆炸事件,我们也看见这些遭遇恐怖袭击的受难者中已然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以超乎人类想象的毁灭,不断击碎着我们对袭击实施者道德底线的所有想象。这当然是一幅悲伤的图景。在恐怖袭击下,老父失去孩子,妻子离别丈夫。人肉炸弹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残肢断体。反恐战场上,不同肤色的人们生死相搏,命悬一线。
这当然也会是一幅伤痕慢慢愈合的图景。
10年中,人们含泪告别逝去的亲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虽然他们说,这种忘记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
10年后,新快报记者重新踏上纽约曼哈顿岛,这座曾属于悲伤的地方。
我们努力倾听,10年后,这里的人们一切有关新生的欢喜和对过往悲痛的回忆。
我们细致观察,911事件发生后,那长达20个月的国家调查是如何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质询到位高权重者。
我们更是通过美国军方的帮助,回访了两个遭遇反恐战争重创的家庭,为您写下普通美国人民所亲历的反恐战争的残酷。
我们之所以要推出这期报道,正是为了避免这场同属人类悲剧的重演,正是为了找到那未来的道路。
今天又会是崭新的一天,在大洋彼岸,我们推开窗门,细细倾听,仿佛能听见那窗外枝叶努力生长发出的声音,那是如同骨骼断裂开来的生长之声。我想,这个国家和人类的成长也正如这枝叶生长那般,是在一次次断裂产生的阵痛中去寻找未来的道路。
本次中美继续暂停实施部分双边加征关税,是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双方各自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惠誉在年中更新中,将美国2025年25%行业的前景展望下调至“恶化”,原因是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预期利率将长期维持在高位。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称,有必要对国务院进行重组,精简这一规模和开支过去15年飙升的联邦机构,让其更符合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
美国白宫官员当天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知晓美国在中东人员的调动。
其州长纽森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如果美政府还要继续威胁居住在加州的4000万美国人民,或许加州该考虑停止缴纳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