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日报:警惕"唱空"的阴谋 股市仍存最大利好

一财网 2011-09-13 07:40:00

责编:群硕系统

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年以来,惠誉数次“唱空”中国银行业。一些业内人士提醒,除改正自身问题之外,还需提防“唱空”行为导致人心惶惶和扰乱中国金融经济秩序的风险。也有评论指出,评级机构在其公正的外表下,有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评级机构在前面唱空,对冲基金在后面做空中国银行股或中国概念股,随后再低位吸纳,谋取双向暴利。

 

===精彩导读===

盘面考验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A股今日面临考验

阴谋解析 人民日报:警惕“唱空”背后的阴谋

货币政策

传央行发200亿定向央票 提存准率可能性或变小

M1、M2增速跌至低位 货币政策坚守稳健

最大利好 最大的利好就是股价下跌

后市研判 九月中将有一波较强反弹

===本文阅读===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A股今日面临考验

通胀高位运行、外围市场暴跌,中秋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面临多重压力。

节前,8月宏观经济数据及外围市场的走势是投资者最关心的。8月CPI尽管未创新高,但同比上涨6.2%,依然略超市场预期,通胀高位运行态势不改。“通胀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前,幻想政策放松,完全不现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的观点几乎一致。

屋漏偏逢连夜雨。出于对主权债务危机担忧的加剧,9月12日,欧洲股市开盘大跌,纷纷创出新低,特别是银行股跌幅巨大,亚太股市亦如此,全线下挫,恒生指数暴跌4.21%,外围股市遭遇“黑色周一”,A股今天面临考验。

私募担忧9月CPI创新高

9月9日,尽管在券商股大涨的带动下上证指数涨幅一度超过1%,但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做多动能不足,在2500点附近徘徊,最终微跌-0.05%,上证指数报收2497.75点。深成指报收10892.39点。两市分别成交535.4亿元和455.6亿元,成交量继续维持地量状态。

“无人气、无热点、无丝毫赚钱效应!”来自深圳太和投资的投资总监王亮认为目前的A股是 “三无产品”。

通胀形势、外围市场走势两个变量被认为是中秋节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重要因素,而今两个 “变量”均兑现。

上周五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尽管CPI未创新高,但同比上涨6.2%,依然略超市场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计8月CPI在6%,甚至更低。

不过也有私募担心9月份通胀再创新高。

“中投证券最近有一项统计,说过去10年来,9月份CPI的环比均值为0.7%。目前通胀预期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故而9月CPI环比值若达到0.9%,那么9月CPI同比就将与7月的峰值持平。”王亮分析道,所以他认为 “9月CPI是否创新高”值得关注。

“通胀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前,幻想政策放松,完全不现实”几位私募都有类似观点。

恒指暴跌4.21%

外围市场是A股市场担心的另一个变量,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证明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

昨日率先开盘的亚太股市普跌。与A股关联度极高的恒生指数大幅低开3.03%,随后在低位窄幅震荡,午后跌幅进一步扩大,最终暴跌4.21%,报收19030点,逼近19000点大关。国企指数更是下跌4.79%,跌破万点大关。

其中,江西铜业(600362)、潍柴动力(000338)跌幅超过8%,海螺水泥(600585)、中联重科(000157)、鞍钢股份(000898)等跌幅超过7%,中国铝业(601600)、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等跌幅均超过5%。

除此之外,日经225指数下跌2.31%。澳大利亚下跌3.56%。

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也是全线重挫。截至9月12日北京时间19点,法国CAC指数跌幅高达4.9%,创2年多以来新低;德国DAX指数跌幅为3.49%,同样创出2年多以来的新低。

由于有报道称穆迪可能在本周四调降法国三大银行的评级,相应股票纷纷暴跌。

9、10月被很多私募、游资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集中爆发的月份,外围市场风险可能还远未释放完毕。

通胀继续高位运行,9月CPI可能创出新高,紧缩政策短期放松可能较小,加上外围市场风险不断被曝光,A股短期内或将承压。(每日经济新闻 朱秀伟)

人民日报:警惕“唱空”背后的阴谋

把别国拉进投资黑名单 为美国市场脸上再贴金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今年以来四处出击,频频动用下调评级的利器,在下调欧洲多国主权信用评级后,最近又扬言,可能在两年内调降中国信用评级。惠誉亚太评级主管安德鲁·卡胡恩表示,中国本币债信评等可能在未来12至24个月面临下调。

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大

今年以来,惠誉相继下调了对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的评级。对于惠誉轮番降级的原因,北京大学国际人力资源EMBA客座教授武欣欣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正常的,因为现在全球经济都在下滑。但有一点与以往不同,就是过去经济不好时,评级公司并没有大范围下调评级,原因在于当时大家能看到经济下一复苏周期在哪里,有希望,有信心,而这次大家还没有看到复苏点在哪里,希望和信心都不够。

惠誉还将目光投向中国和日本。9月8日惠誉警告,若中国银行(601988)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恶化,可能会在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外,惠誉还指出下调日本信用评级的可能性高于50%。

“评级机构现在对中国如此关注,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武欣欣说:“过去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大家很少关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币越来越强势,特别是在东亚、南亚等地区,人民币影响力很大,已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在这种利好形势下,评级机构会警示风险,提醒投资者防范风险。同时,也提醒中国银行业在一到两年内解决自身问题。”

夸大中国金融风险有违事实

今年以来,惠誉一直对中国金融稳定性存在担忧,称中国银行业在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产质量面临严重恶化风险。同时,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也表示了担忧。

对惠誉的质疑,专家们认为,其提醒有积极意义,可以促使中国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对地方投资的监管,但其描述的情况夸大了风险,与事实不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会产生外部经济效应,搭建的这个平台将有利于经济发展,会促进投资、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政府未来偿债前景是乐观的。其次,中国政府总负债水平占GDP比重非常低,并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每年新发生的债务赤字也非常低,中国政府不存在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第三,目前地方政府出现一些财政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过去地方政府收入相当部分依靠土地,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优化投资和财政支出结构。第四,从银行方面看,目前对地方融资发生的坏账比率并不高,坏账占整个信贷资产的比重更低,是在银行能承受的范围内的。

对于惠誉另一质疑: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发放的贷款,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巨大包袱,徐洪才指出,与美、欧、日一样,大家都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在这一冲击过程中产生一点问题是合理的。当时中国若不搞投资,经济就会大幅滑坡。2009年,世界新增GDP的50%以上都是由中国创造的,现在评级公司忽视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而把存在的一些问题扩大化,是鸡蛋里挑骨头。我国有广大的市场容量,可以建立内生型经济增长机制来发展,我们是大国,不像小国那样过度依赖外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是可以解决的。

警惕“唱空”背后的阴谋

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遭遇重创。欧债危机的出现,显然救了美国。至少,流出美国转而流向欧洲的资金,又再次回到美国,重新购买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对于市场信心的重建,金融体系的修复乃至美国经济的恢复,百利而无一弊。如今,惠誉警告说要调降中国评级,无非想让这份“投资黑名单”再增加些经济增长势头不错的新兴市场。或者,他们不如直接说,美国仍是投资首选。

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年以来,惠誉数次“唱空”中国银行业。一些业内人士提醒,除改正自身问题之外,还需提防“唱空”行为导致人心惶惶和扰乱中国金融经济秩序的风险。也有评论指出,评级机构在其公正的外表下,有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评级机构在前面唱空,对冲基金在后面做空中国银行股或中国概念股,随后再低位吸纳,谋取双向暴利。

如今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由美国资本控制的,“由债务人控制的评级机构自然要为埋单方贴金了”,徐洪才认为,评级机构一直以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两个标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总体信用评级总是偏低,其标准有偏见。而且目前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不透明,没有人监管,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有学者提出搞一个全球统一的评级标准,但三大机构都不同意,说只能按他们的标准进行评级,但他们从来不公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

业内人士呼吁,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罗兰 人民日报海外版)

传央行发200亿定向央票 提存准率可能性或变小

近日市场传言,央行已经向部分国有银行发行了超过200亿元的定向央票,并称得到一家大行证实。

由于利率比较低,定向央票被认为是对银行放贷规模过大的一种惩罚。央行发行的这种定向票据,期限较短,能够锁定银行的一部分基础货币。

兴业银行(601166)资金运营中心分析师蒋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亿元定向央票的量虽然不大,但是向市场发出了后续货币政策‘稳中偏紧’的信号。”同时他表示,定向央票对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货币工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股市的低迷渴望央行伸出“救市之手”。据资讯数据,8月12日到9月11日,央行的到期资金共3670亿元,回笼量是1450亿元,净投放2220亿元。9月5日以来,央行净投放达1000亿元。

对此,蒋舒认为,“如果政策宽松,短期来讲对股票市场会有一个刺激。但央行不可能只考虑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央行还是要考虑宏观的变量。”

据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8月份CPI实现今年4月份以来CPI涨幅的首次回落,同比上涨6.2%,较7月份的6.5%有所降低。

“虽然CPI有所下降,但是还在6%以上的高位运行。所以在目前的这个时间点,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稳中偏紧的。”蒋舒认为,200亿元定向央票的数量并不大,对银行和市场的影响都很有限,但却可能是对市场发出的一个信号,即“稳中偏紧”。

今年以来,央行在前6个月每月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9个月内加了3次息,7月份以来更多采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控制信贷规模。在数量和价格工具双管齐下后,8月份的数据却并不乐观。蒋舒介绍,定向央票是在2005年汇改以前人民币汇率不动的情况下出现的。

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相比,蒋舒认为定向央票对银行来说会好受一点。“虽然收益率不可能有同期的信贷那么高,但至少还是有收益的。如果央行进行信贷管控,银行部分投资机会就完全丧失。定向央票能使供需双方达到某种平衡。”

“工具是多样的,各种各样都要用一点。这些工具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相对来说再次提高存准率的几率就变小了。”蒋舒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梅俊彦)

M1、M2增速跌至低位 货币政策坚守稳健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余额的同比增速双双跌落至历史低位。

具体来看,8月末,M2余额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M1、M2同比增速下滑明显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中金测算,经季调后M2环比年化增长16.2%,较7月大幅回升,与6月持平,显示8月M2同比增速的下降受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较大。

也有声音认为,M1、M2大幅下滑意味着上半年连续的货币调控影响了整体的货币环境,企业生产活跃度下降,经济面临下滑风险。但是,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M2增速从高位向常态平稳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尽管目前M2增速看起来比过去低一些,但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目前“流动性水平总体是适当的,银行体系备付水平正常。”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 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

因此,央行新闻发言人透露,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虽然M2降至低位,但是从央行的表述看,货币政策并没有放松的打算。央行新闻发言人称,目前我国通胀仍然偏高,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需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交行金研中心预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和优化资金分布、调节到期结构。

中金认为,年内仍可能有一次加息,时间窗口在9-10月。同时,不排除未来短期内降低个别地区的个别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上海证券报 李丹丹)

最大的利好就是股价下跌

股价下跌就是利好

如果要A股市场这20多年的行情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跌多了就会涨,涨多了就会跌。”。

从市场的情绪来观察,往往是股市涨多了就眉飞色舞自认为是股神,股价高了还在不断地幻想着更高,牢牢地捏着已如炸弹一样的股票当作宝贝。相反,股市跌多了就信心全无,割肉的割肉,离场的离场,把满地黄金股票当成垃圾处理,而且对未来的股指越看越低。

就像这一段8月底9月初的沪指,连续几个交易日每天量能跌至500多亿元,而且一天一天地阴跌不断地向下去接近前低2437点一线,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反弹,市场被这种悄无声息的“阴跌风”给吓傻了,纷纷离场或者场外观望,至上周二差一点沪市连500亿元都不到了,创出了地量。

虽然上周三积聚了很久的能量在一天之内得以爆发,但是很快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在略作抽动后又重新回到2500点下方针5天均线附近。从盘口来看,弱得一塌糊涂。连中秋节前也不延续一下反弹,真是有些赶尽杀绝的味道。

目前大部分人还在念念不忘地量之后将有地价,大部分人还在纠缠于周边市场仍然十分疲软,大部分人还在担心8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后会引发进一步调控,大部分人还在抱怨上周新股八连发,大部分人还在左顾右盼地等着何时出利好。

但实际上,股市中的最大利好,应该就是股市已经不断下跌、股价已经越来越便宜。很明显,在连续的四年多的熊市后,现在的市场是弱得连反弹都懒得做了。看看,身边每天都在上涨的物价,很多股价真的已是菜价都不如了。

没到底但可以买

也许市场的恐慌还会把沪指带到更低的位置,那么这里就还没有到底。也许还有很多机构还在等待央行调控的松动信号和9月下旬伯南克的讲话,那么这里还没有到底。也许大多数的投资者也在等政策性利好的出现,而目前仍处于市场与政策的博弈阶段,那么这里就更没有到底。

很明显,从眼前来看,市场还是很弱,未来有更弱的可能,也许现在更多应该观望。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比如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民间借贷泡沫有没有可能破灭?房地产价格有没有可能松动下滑?黄金价格有没有可能滞涨?收藏市场有没有可能退烧?新股跌破发行价现象有没有可能普及?

如果有,那么届时股市已释放完风险,国家股已全流通,反而可能成为一个安全的投资场所,从而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应该就是逢低买入的时候。

机构资金因为资金量较大,就只有趁现在市场恐慌时极有耐心地逐级逢低买入,才可能拿到大量的廉价筹码,不用到上涨时再去高位抢筹。同样的,个人投资者也只有趁现在泥沙俱下时,才能挑到自己心仪的品种,逢低拥有。

而且在买完筹码后,就可以关掉电脑不用再看了。因为往往一紧盯行情,就会有交易的冲动,就会参与滚动,就会丢失筹码。在这里买好筹码后,一定要有放上半年的打算、准备和决心,等到明年春季再来看上一眼,也许会有一份惊喜。此时的投资,就当作投资者在股市中做的一份半年期定存吧。(上海证券报 潘敏立)

九月中将有一波较强反弹

目前市场依然很低迷,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市场已经没有多少下跌空间了。但是,仍然看不到市场有好转迹象。市场交投萎靡,本身也说明没有增量资金进入。尽管很多市场人士仍然看好金融、地产类的蓝筹股,但仍是只见吆喝,不见集团资金买入的迹象。

去年10月行情启动前,我们曾发文说过后面主流机构们一定会利用蓝筹股利润增长的故事,忽悠那些不明真相的超级大户资金拉动大盘蓝筹股。目的无非是人多力量大,看能不能冲过当时上方密集区3138点的位置。但当时我们已经说过,上方在2950到3350点一带的密集成交堆量,上海市场至少是4.5万亿,而测算当时的资金总量,怎么也超不过7000亿。即便是按一比三撬动边际效应,也是无法冲过那个区域。所以,上证指数在超过3138点上方不到50点的位置出现3186点高点,且在3138点之上的收盘日仅有两天。那个区域是个强阻区,没有反复的上拉冲击,让该区域的筹码下移,是不可能出现牛市的。而我们在年初策略中也提到过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只有让那个区域的堆量套牢盘,向2650点一带下移,并利用一次恐慌杀跌,令上证指数下到2650点之下去盘整,才可能达到让筹码下移的目的。我们看到,今年四月以后的走势,就是按照这一轨迹运行的。

对于市场的整体大格局我们说过很多次了,这是一次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调整。它就像是一场对市场多头的绞杀,多头反复抵抗,最终在资金消耗尽时,也难逃失败的命运。聪明的资金,现在不是傻做多,而是利用多头抵抗的心理,在期指与融券盘上套利。它们像吸血鬼似的,不断从市场中吸走存量资金。所以,我们常看到的市场表相就是,指数靠中石油、工行之类的一线权重股拉起,然后开期指空单与融券放空,令市场继续出现逐波回落的走势。当期指空单堆量过大量,必然会有人拉一线权重股逼爆期指空单;而期指多单占优时,又会有人开大量空单,融券放空一线权重股。如此反复折腾,这些资金因杠杆盘而获利。想一下可能就会明白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走好的。

8月的经济数据出来了,虽然CPI没有再走高,但并不表明通胀已经得到控制。前期我们提示美元会起一拨大级别行情,它会对黄金的走势产生影响。现在如果美元启动行情,能让黄金的投机盘消停一下,对中国的房价下压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这还不是根本,影响房价的根本原因只要不彻底解决,中国的通胀就不会得到有效控制。现在房价是降了一点点,但房租却涨了很多。由此看,住宅支出可能还是得不到有效控制,CPI在年末段还可能再创出新高。

笔者不只会看空,有逆袭的机会一样会阶段性短线看多。6月末那段就是好的逆袭点,它是一次很好的降低持有成本的机会。而现在小结构下行趋势未尽,笔者无法看多。从大指数上证指数的结构观察,目前8月26高点下行推动的第I段还没有完成,9月6日低点反拉,也就是个I-iv段反拉。这个次级结构我看会在九月中旬完成,其后出现一个同级的II段反拉,而它很可能出现在击破前低2437.68不远处。这会让很多惨遭折磨的多头,高呼大底确立大牛市来临之类的口号,但事实上,它仍然不是,它只是一次稍有力度的反拉,该反拉目测空间仍然难以超越2575士5点区域。而在它之后,还会是一级下行推动。是不是同级主跌段现在不好确定,但再出低点是大概率事件。弱势的市道,每次这样稍有力度的反弹,都会再出新低,就如6月末的反弹,不仅启动不了牛市,反而会让股指再下一个台阶。

其实,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强调,未来市场的希望一定不会是大蓝筹股,只要还有资金对它们心存幻想,就必然还要被绑在里面。市场的希望当然还是在成长股里,而我们总是强调不要太在意大指数的涨跌,投资者应该做的事就是利用大指数的波动,在成长股中不停地将持有的基本仓成本降低。只要这些公司的超募资金足够多,而且已经调整到位且结构完美,未来高管专心于主营事业而不乱来,那么,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类企业的扩张能力将是最强的,如果未来有牛市,那这个牛市一定是属于这类个股。目前投资者所要做的事,就是专注与这些受社会发展洪流推动的东西,在其中不停地降低成本增加低成本获利筹码,等待未来牛市来临。(上海证券报 莫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