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行业每年消费600万~800万吨食用油,但是安全系数较高的一次性包装食用油仅6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餐饮用油成为地沟油流入的主要渠道。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前有关部门也多次查处过地沟油案件,但是屡禁不止,关键在于地沟油存在暴利,正规企业在商业运作上难敌违规企业。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指出,地沟油的回收成本最低可能在3000元左右,加上提纯、精炼等成本,如果以现在食用油每吨1万元左右的价格售出,每吨利润可达到4000元。
一家食用油企业的人士表示,正规食用油现在售价每吨约1万元,地沟油加上精练的成本,以正规食用油价格售出,利润最少在1000元左右,多的每吨可以达到5000元。而以目前的大豆油行情为例,中华油脂网测算数据显示,目前使用进口大豆加工食用油的企业盈利水平约每吨66元,即便在行情最好的时候,食用油加工企业生产1吨食用油也很难达到每吨1000元的水平,这决定了正规企业在商业运营上难以打败地沟油。
目前地沟油的流通渠道中,餐饮业居于主流的位置。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以2009年为例,当年预计全国食用油消费总量为2166万吨,其中餐饮油市场超过600万吨至800万吨,而一次性包装的餐饮油约60万吨,仅占10%;使用可回收包装桶即周转桶盛放的食用油达400万吨,无包装的散油预计为140万吨。
行业内人士称,周转桶可回收再利用,往往将地沟油掺入好油之中,由于掺入的量控制在一定水平,即便检测也难以发现,从而以好油的价格出售成本低廉的地沟油,而没有包装的散油则更容易掺入地沟油。
业内人士建议,在餐饮行业推广一次性包装的粮油产品,杜绝地沟油以各种形式回流到餐桌。但郭清保指出,这一建议的落实面临较大困难,小餐馆是地沟油的重灾区,对这些小餐馆监管是否使用散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一朝一夕可能难以收效。
国务院食安办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食安办加强暑期、汛期食品安全工作。
从管制到依法治理,是食品安全的必经之路,要真正用制衡的治理理念,打造合法权益的合作博弈场景,用各自合法权利间的相互牵制和助推,来消除可预防的负外部性。
标准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
从现实的环境入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方可逐浪前行,这就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建立起“有得托、托得起、放心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从过往的情况来看,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