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开启行情 放量井喷65点 “二八”并进开启“吃饭行情”
资金流向 65点长阳 66亿元净流入
板块机会 权重题材双领舞 逆市遇冷皆有因
后市研判 “扭转操作”可否唤醒A股“十月记忆”
操作策略 熊市炒股的四大策略
===本文阅读===
放量井喷65点 “二八”并进开启“吃饭行情”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反弹已得到了资金的充分认可,短期大盘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能力。
经过持续的地量下跌后,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放量大涨。昨日,在各权重品种的轮番拉动下,上证指数大涨65.20点,报2512.96点,再次回到2500点上方,并且全天成交881.9亿元,量能比前一个交易日放大了近1倍。由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反弹已得到了资金的充分认可,短期大盘仍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能力,年内“吃饭行情”有望由此展开。
“二八”齐头并进
呈现两大积极信号
从盘中走势看,昨日早盘,沪深两市主要股指对前日尾盘的拉升稍作整理后,多头力量再度聚集,市场出现难得的“二”和“八”齐头并进的走势,股指在此带动下快速崛起,并顺利回补了“9·19”缺口,但10日线附近一度出现犹豫,临近中午收盘,“石化双雄”为首的权重股再度发力带领股指飙升,沪指终于放量征服了压制了半个月之久的10日线,并一举站上2500点整数关口。午后,承接早盘的强劲势头,股指试图继续攻城略地,但受短线获利盘和上方7月18日以来的下降通道上轨,也是前期小M头颈线位置的两面夹击,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整体来看,昨日大盘呈现两大明显特征。一方面,热点集中爆发,股指量价齐升,尤其是盘中农业银行(601288)惊现高达1000万股的超级大买单,一分钟内买入近2000万股,同时以“石化双雄”为代表的大盘指标股放量上攻,激发中国一重(601106)、海油工程(600583)、中海油服(601808)等大盘股以涨停报收,显示了做多主力发动短线反弹的决心,这也是推动大盘大涨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昔日强势股经过前期深幅调整后,重聚信心,再度逞强。自7月18日调整以来,水泥板块指数最深跌幅超过30%,相关个股更是严重超跌,昨日该板块整体涨幅达5.67%,远远跑赢大盘。与此类似,日本地震核泄露之后,核电板块的成长前景备受市场争议,核电板块跌幅年内跌幅接近30%,昨日该板块紧随水泥板块大涨4.48%,居板块涨幅榜第二名。率先调整的板块企稳回升,给市场发动阶段性的反弹注入强劲的动力。
从资金流向看,昨日两市仅14家出现下跌,共有2172家出现上涨,140家涨幅超5%,非ST股23家涨停,中小板、煤炭石油、汽车类、机械、新能源及材料板块排名资金净流入前列。
整体来看,昨日沪指放量上涨,日线上呈现出一阳吞数K线的强劲走势,并成功征服了压制大盘半个月之久的10日线,短期市场上行空间已经打开。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大盘短期仍难走出彻底反转行情,无实质性利好支撑下的超跌反弹难以持久,因此,投资者在欢心鼓舞的同时仍要保持一份应有的谨慎。
三大因素铸就
市场强劲反弹
对于昨日放量长阳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热点集中爆发,权重蓝筹板走强,促市场恢复活力。昨日,核能概念受利好刺激集体大涨,当之无愧的成为上涨的急先锋,大大激活了做多人气。与此同时,权重蓝筹板块对指数贡献较大,金融板块涨幅高达3.26%,促使市场恢复活力。
8月底结束的核电安全大检查目前已完成核查报告并上报国务院,有望近期向社会公布。《核电安全规划》制定工作正陆续展开,争取年底前发布征求意见稿。多位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规划的出台,此前一直暂缓的新建核电项目审批工作或于明年初重启。
第二,市场流动性有所缓解。为了治理通胀,前期“每月提准,每季加息”、扩大存款准备金范围等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收紧了流动性。但从近期来看,央行侧重于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来调整市场资金供给。
(张晓峰 张 颖 证券日报)
“65点”克掳74点”? 六细节或决定成败
骤然放量、单边上扬、K线长阳,多日未见的景象昨日A股再现。翻开K线图,可以看见8月25日也曾经有过一根与昨日类似的长阳线,但随后的“下跌-抵抗-再下跌”让投资者备受煎熬。此次65点长阳,会否克隆此前8月25日74点长阳的“一日游”行情?也许细节才是决定因素。
细节一:“超跌”是否有足够说服力
没有看到足以“刺激”市场整体神经的因素,在政策趋向还未见显著改变信号、经济下行风险仍在继续释放的背景下,如果说要为昨日的65点长阳找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那么超跌反弹无疑是当下最好的解释,只是这个“超跌”的理由需要有说服力。
其实,早在本周二沪综指触及2426点年内新低之际,股指便一度曾经迅速展开了修复性的反弹行情,沪指一度从低位回升逾30个点;只是受制于479亿元的14个月新地量,周二的反弹才无疾而终。再往前回忆,投资者应该记得诸如中国石油、银行股在内的部分具有一定指向意义的“大家伙”,也曾经在盘中有过“脉冲”形式的表现。
本周三的65点放量长阳,盘面上看有一个细节,沪综指黄白线一改此前曾经出现的“剪刀”效应,分时走势基本趋于一致,始终保持同一的涨跌步伐,这表明市场中绝大部分个股都表现出了对应的“超跌反弹”需求,而不是我们记忆中曾经有的那种“你搭台我拆台”的景象。市场普涨格局的显著,一方面说明个股普遍存在的超跌反弹需求,另一方面则说明前期的那些“脉冲”或许产生了积累效应,当某个品种或某类品种再度打响了反弹“第一枪”后,更多的资金才能够也才会响应。
细节二:估值修复是否“只说不练”
如果昨日65点长阳初步被定义为得不到基本面、经济面支持的超跌反弹的话,那么来自估值方面的修复动力或许就成为A股独立上涨的最大驱动力。
据统计,按照TTM法剔除负值计算,当前全部A股14.74倍的市盈率,早已跌破了2005年历史底部998点14.88倍的水平,相较2010年2319点底部16.34倍的估值水平,跌幅也接近10%。值得注意的是,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最新市盈率已跌至11.75倍,其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跌破1664点及998点分别为12.25及12.39倍的估值水平,可以说,当前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水平达到了历史最底部。
从这个角度而言,“低估值”确实导致市场在此方面的修复需求逐渐强烈,虽然整体的弱环境现实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压抑着这种需求,“估值修复”一直处于“只说不练”的尴尬境地,但一旦找到了契机,修复需求的适度释放便会随之产生,昨日沪深两市的各大指数中,沪深300指数以3.02%的涨幅领涨似乎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细节三:量能释放是否能维持
本周三两市成交骤然放大至1500多亿元,沪指单日成交为881.9亿元,虽然绝对量不高,但相较前一交易日479亿元的地量水平,量能增加幅度高达70%。事实上,大盘“地量复地量”已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沪综指在8月25日大涨74点之后,就一直徘徊于地量水平,9月份以来沪市单日量能更是一直在600亿元左右波动。本周以来,不断刷新的地量水平,更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惜售情绪已极为浓厚,短期股指的杀跌动能已不足。
不过骤然放大的量能水平也在考验着市场,回顾今年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初始阶段都伴随着量能的迅速放大,而反弹能够持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放大后的量能在反弹中间阶段能够维持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6月中下旬的反弹如此,2、3月间的反弹也如此,去年的“十月革命”更是如此。
所以昨日大涨伴随量能的骤然放大并不奇怪,而能否继续维持较高的量能水平应是此次反弹会否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有分析指出,以两市昨日1600亿的量能来看,保持个股活跃度或者说出现一定的结构性行情的量能水平或许就应该在1500-2000亿之间,而假如要像昨日那样再出现普涨行情,则恐怕需要2500亿以上的水平。
细节四:外围因素会否仍有“黑天鹅”
65点长阳恰逢9月下旬,再加上当前又正值美联储可能推出QE3的关键时刻,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去年9月底开始的“十月革命”。
同去年9月底一样,虽然本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也是QE3推出与否的时间窗口,但无论是从推出的概率及可能推出的规模来看,QE3与QE2的意义都不可同日而语。且不说是否推出,退一步讲,即便美联储决定在此次的议息会议上推出QE3,相信也只会以变相的方式推出,不会采取此前的直接方式。暂且不论变相QE3的规模,在美联储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之后,全球市场对QE3的“免疫性”已大大提升。毕竟经济的恢复除了靠打“强心剂”外,还存在一个自生性的复原过程,预计当前量化宽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能要远小于其给全球经济及政策层面所带来的杀伤力。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指出,资本市场的波动会跟随基本面的趋势,但也未必是随时随刻“如影随形”,就像市场对QE3有“免疫力”一样,市场对诸如调降经济预期、希腊违约等难道就不会有一定的“抵抗力”吗?
细节五:内生压力是否“容不下”反弹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市场期盼已久的通胀回落趋势还未正式确立,在新涨价因素的刺激下,未来不排除通胀还会反复,四季度通胀总体或仍徘徊于5%以上的高位;经济方面,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处于稳步运行的阶段,但下行趋势已较为明确,而海外形势的风云变幻,令四季度国内出口面临着很大的下行风险,从这个角度而言,四季度经济下行风险还有待释放,因而宏观基本面尚不存在支撑市场反转的理由。
从政策面来看,虽然央行加息及“提准”的步伐暂时停止,但当前最多可以算是一个较长的政策观察期,政策底还隐而未现,这也不能成为市场反转的动力。
资金面方面,尽管扩大存准基数的负面效应已初步释放完毕,但在中国水电等“大家伙”发行上市的影响下,四季度资金面不容乐观,在此情形下,增量资金还很难大举进场,因而反转也很难获得资金面的支持。
但上述因素投资者并不陌生,也确实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反转,但反弹呢?
细节六:时点不同 资金认可度是否提高
昨日65点长阳及8月25日74点长阳对比,在技术层面上有两点主要不同,一是所处绝对位置不同。今年8月25日沪指处于2550点附近,正意欲向上突破2600点大关;而如今大盘已创出2426点的年内新低,将将收复2500点,尽管两个时间点股指相差不到百点,但市场杀跌动能却不尽相同。
二是两次长阳的出现环境不同。74点长阳之前指数曾出现过两次较大幅度的单日拉升,尽管都是低开高走,但这两根实体长阳线已经激活了当时的市场并形成一定的获利筹码,所以74点长阳不是“第一枪”。而此次65点长阳则是在持续缩量阴跌的背景下启动的,可以说毫无征兆。
大盘自今年7月中旬的2800点关口一路下跌,并于8月9日最低下探至2437点;随后多方于8月11日及15日组织了两次单日30多点的“自救”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74点长阳之前,多方的做多动能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因而25日的74点长阳只能无奈成为“一日游”。而在2426点的年内新低之际,股指一直延续着缩量阴跌的态势。将近两个月的缩量下跌,早已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股指的杀跌动能;本周500亿元以下“新地量”的出现,更表明市场的做空动力已严重不足。在股指跌无可跌的情况下,大盘出现65点的放量弹升,或许更是一种自发的修复行为,而ETF连续三周的逆市净申购应该也值得留意。(魏静 中国证券报)
65点长阳 66亿元净流入
9月21日大盘强势反弹,资金快速流入无疑是其重要推手。益盟软件统计显示,当日沪深两市合计净流入资金约66亿元,证券期货、煤炭、工程机械、银行和汽车制造五大行业成为资金青睐的重点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资金大幅流入的行业都是估值较低的权重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昨日A股市场大幅反弹,似乎可以视为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资金流入是反弹催化剂
9月以来资金净流出一直是A股市场的主要趋势。据益盟软件统计,9月1日至20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累计净流出资金分别高达242亿元和328亿元。在资金大肆流出冲击下,沪深股指一路走低,同期上证综指累计下跌4.66%,而深证成指更是累计下挫6.30%。
正当市场对资金流出习以为常之时,“顽皮”的资金却一改常态,迅速转为大幅净流入,给深陷调整泥潭的投资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9月21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双双强劲反弹,涨幅分别高达2.66%和2.93%。资金大幅净流入无疑是股指迅速走强的重要支撑力量。益盟软件显示,9月21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32亿元和34亿元。
在资金大幅净流入局面下,一些行业获得了资金的格外青睐。据益盟软件统计,9月21日证券期货、煤炭、工程机械、银行和汽车制造五大行业的净流入资金分别高达6.50亿元、6.10亿元、4.84亿元、4.69亿元和4.17亿元,成为资金净流入额最大的行业。在资金净流入簇拥下,以上五大行业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日涨幅分别达到8.08%%、3.63%、3.57%、0.99%和6.51%。
另外,山西证券(002500)、曙光股份(600303)、平煤股份(601666)、民生银行(600016)和中信证券(600030)当日净流入资金分别为2.69亿元、2.21亿元、1.80亿元、1.69亿元和1.49亿元,纷纷跻身资金最为热捧的个股行列。令人欣喜的是,在资金拉动下,山西证券、曙光股份与平煤股份均以涨停报收,充分显示了资金在提振股价方面所具备的特殊魅力。
估值修复或为更深层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日A股市场出现普涨,但资金在行业选择上并非照单全收。
益盟软件显示,当日化肥、医药制造和商业百货行业就不幸遭遇了资金逆市流出,其净流出额分别为1.94亿元、0.80亿元和0.79亿元。让人惊奇的是,这三个行业均带有比较浓厚的“防御性色彩”,且都是目前估值较高的行业。与这一现象形成对照的是,当日资金大幅净流入的证券期货、煤炭、工程机械、银行和汽车制造五大行业则都是典型的低估值周期性行业。
有研究人士指出,从资金对于高估值和低估值行业截然不同的态度来看,目前资金在行业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在前期沪深股指震荡下挫过程中,一些周期性行业持续遭遇资金净流出的困扰,促使这些行业出现超越大盘的剧烈调整。但是,一些防御性行业则获得资金青睐,纷纷跑赢同期大盘。在此局面下,防御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之间的估值鸿沟不断扩大。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估值畸低的周期性行业向上修正估值的需求日渐凸显,而这一需求最终必然通过资金的流动来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在9月21日低估值行业集体大涨过程中,资金大幅净流入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估值修复需求则是其更深层原因。
(孙见友 中国证券报)
权重题材双领舞 逆市遇冷皆有因
昨日沪深两市实现普涨格局,采掘、建材、机械、有色金属等权重板块集体起舞,核电、高铁、新能源等热点题材激情迸发。基本面改善、美联储议息预期、消息面利好以及估值低企都给了相关板块反攻的理由。两市仅有18只个股下跌,领跌的两只ST个股缘于预期的落空,6只化工股则大部分在前期跑赢市场。
权重集体起舞
热点激情迸发
昨日沪深两市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的好戏,沪综指收出65点大阳线,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大。行业和概念板块全线飘红,权重股涨势强劲,题材股遥相呼应,二者齐头并进,黄白线缠绕上行。积蓄已久的做多激情终被点燃,个股呈现普涨格局。
具体来看,23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采掘、建筑建材、机械设备和有色金属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20%、3.89%、3.76%和3.70%。机械设备板块中,涨停个股多达8只,中国一重(601106)的率先涨停更是成为大盘反攻的导火索。分析人士指出,从最新的行业动态看,机械行业去库存进程已接近尾声,下游开工情况有所复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速在7、8月出现大幅回升,加上之前股价持续低迷,估值不断回落,终于在超跌反弹和基本面改善的推动下实现强劲上涨。
与此同时,沉寂许久的“煤”飞“色”舞格局再度出现,除了估值底的支撑作用之外,毫无疑问与美联储即将召开的议息会议有关。去年9月底美联储推出QE2曾令资源股大涨,从而诞生一波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而今虽然市场对QE3是否出台颇具争议,但依然无碍市场借反弹时机对资源股进行炒作。另外,煤炭板块成交金额占全部A股的比重在上周末已经接近历史底部,反映出其短期具备一定的反弹动能。
市场激情的释放自然也令题材股重展笑颜,核能核电、高铁、高端装备制造、清洁煤发电指数的涨幅都超过4%。特别是,有消息称核电安全大检查已经完成,此前一直暂缓的新建核电项目审批工作或于明年初重启。受此利好刺激,核能核电成为最抢眼的概念板块,科新机电(300092)、华东数控(002248)、江苏神通(002438)纷纷涨停,沃尔核材(002130)和中核科技(000777)的涨幅也超过7%。
18股逆市下行
“真跌”还是“假摔”
在普涨的喜人格局下,两市依然有18只个股收跌。不过,这些个股的跌幅都不大,跌幅超过2%的只有*ST吉药(000545)和ST昌鱼(600275),分别下跌3.59%和2.09%。跌幅紧随其后的是云天化(600096)、大元股份(600146)和小天鹅B(200418),分别下跌1.67%、1.64%和1.61%。
对于领跌的两只ST股来说,逆市下跌似乎并不意外。在公司终止重组以及三季报预亏的双重打击下,*ST吉药自9月15日复牌之后已经连续出现四个“一”字跌停。而因股价异动于16日起停牌的ST昌鱼,昨日复牌不久便也被三季报预亏以及无应披露事项打至跌停。应该说,这两只股票昨日能够先后摆脱跌停厄运,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市场的回暖。
行业分布显示,18只下跌个股中,化工股占比最大,有云天化、大元股份、澄星股份(600078)、兴发集团(600141)、金正大(002470)和天原集团(002386)6只个股。而从行业基本面来看,近期各类化工品几乎都呈现上涨态势,特别是四川地区黄磷价格一路上扬,澄星股份、兴发集团理应受益,似乎与昨日的市场表现不符。不过,如果将时间段拉长便会发现,上述化工股绝大部分的近期表现明显好于大盘。例如,大元股份在昨日之前已实现四连阳,累计涨幅超过20%;天原集团曾在9月14日盘中创出阶段新高,本周前两个交易日持续上涨;澄星股份、兴发集团近期显著抗跌,周二分别上涨6.69%和2.56%。从这一点来看,昨日的回调也在情理之中,何况跌幅并不算大。另外,化工行业的成交金额占比在上周末已经大幅超越了历史均值和理论上限,相较大部分行业徘徊于底部的成交占比,化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回调压力。
(李波 中国证券报)
“扭转操作”可否唤醒A股“十月记忆”
21日,几乎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A股实现放量长阳,积弱的沪指大涨65点。短短三个交易日,A股完美地诠释了“不破不立”,而此前困扰A股的地量迷局似已行至破局关键点。尽管A股的反弹离不开前期地量的反复夯实,但同样在9月底,恰逢美联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A股的放量上涨让投资者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美联储可能推出的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又是否为A股破局的“源代码”?
煤“飞”色“舞”似曾相识
短短的三个交易日,A股完美地诠释了“不破不立”,从2426点到2512点,A股的反弹来得既突兀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昨日A股的放量上涨并没有听到明显的“集结号”,无论是从国内的经济基本面还是政策取向的角度来看,A股反攻的时机都显得过早。不过,连续三个交易日沪市单日成交额低于500亿元,RSI指标出现明显的底背离,A股对外围利空的反应显得从容而淡定,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空军手上的筹码已经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A股源于自身的超跌反弹也就属于情理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涨幅居前的行业板块中,煤炭与有色金属再次异军突起。其中中信一级行业中的煤炭行业指数昨日上涨4.59%,独占鳌头,而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昨日后发制人,最终收涨3.79%。由于煤炭与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典型的强周期性行业,其对流动性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煤炭与有色金属板块同时涨幅居前往往预示着周期行情的临近。去年10月份,煤炭、有色金属的疯狂上涨正是对美联储QE2实施后释放大量流动性的反应。类似的时间点,类似的领涨板块,不由得让投资者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扭转操作”助推A股升空?
近期A股走势较为“独立”,对欧债危机的敏感度呈逐渐降低的态势,不过,鉴于欧债问题的长期性与艰巨性,A股中长期恐难以真正摆脱欧债阴霾的影响。不过,近日美联储可能出台的“扭转操作”或许在短期内将对A股的反弹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目前欧洲股市仍处在动荡之中。对希腊、葡萄牙等重债国来讲,投资者对他们的耐心正在逐渐失去,尽管关于金砖国家可能购买欧洲债券的消息提振了周二的欧洲股市,但希腊的债务违约风险仍然很大,标普甚至认为希腊违约将会百分之百发生。同时,作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的意大利近期也遭到标普降级,并震动了欧洲股市。毫无疑问,欧债阴霾将长期笼罩在全球投资者头上。不过,近期A股所走出的独立行情或许表明,同级别的欧债利空对2500点附近的A股已经很难形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至少A股的投资者对欧债危机爆发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坏影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预期。
相较于“老大难”的欧债问题,短期内真正牵动A股投资者心弦的或许是美联储20日-21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在8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Jackson Hole讲话之后,市场对9月20-2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便开始抱有更高的期待。而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本次会议上就宽松政策做出讨论并付诸实践。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高盛预计美联储最终将正式推出“扭转操作”,而非争议巨大的QE3,而“扭转操作”的最后效果相当于购买3000-4000亿美元10年期的债券。
事实上,“扭转操作”不同于量化宽松。量化宽松的本质是增印钞票购买美国国债以实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目的,但“扭转操作”本身并没有增印钞票,而是由美联储抛售短期国债之后再购入长期国债。如此一来,“扭转操作”不但规避了滥印钞票的副作用,同时将有可能刺激信贷的发生,进而鼓励信贷扩张,最终刺激美国经济。具体来讲,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将推高长期国债价格、压低收益率,此举将鼓励市场投资者融长期国债筹资,然后投资短期高收益产品以博取利差,因此,理论上“扭转操作”的确存在推动股市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这也是全球投资者之所以对“扭转操作”有所期待的原因之一。当然,“扭转操作”最终能带给全球股市何种效应还有待观察,而其是否能够最终唤回A股去年10月的美好回忆尚需拭目以待,至少相较于QE3这把双刃剑,“扭转操作”不失为一剂相对温和的良药。
(曹阳 中国证券报)
熊市炒股的四大策略
近期,股市跌跌不休,让股民备感恐慌。这一轮股市大跌的特点是,几乎全球股市统一行动,而个中缘由是欧美债务危机轮流发作。面对估值已近历史底部却仍跌跌不休的股市,股民究竟该怎么办?笔者认为,熊市炒股需掌握以下策略,方可化险为夷。
策略一:审时度势 以静制动
谁能把握住股市趋势,谁就能笑傲股市。而当前的A股又身处何境?
从国内看,经济形势具有不确定性,CPI居高不下,宏观调控偏紧的政策短期不会放松。而外围,欧债、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的影响有长期化的趋势,全球经济处于1%-2%的低增长或会维持更长时间,且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空间都有限。
换句话说就是,A股不具备走牛的条件,其间任何的上涨都是下跌过多后的反弹。
但是股民也不必过于悲观,外围的因素对于A股更多的是心理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地看到,尽管国内资金面仍然偏紧,但A股核心企业的盈利水平较好,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并不大,A股所有上市公司16.28倍的平均市盈率已与1664点时相差无几。因此,现在市场的点位即使不是最低点,也是比较合理的点位。
然而,股市有时是不理性的,合理的点位不等于就跌到了位,跌过头是常有的事。事实上,从中外历史经验看,在不确定的市场,趴下不动是最明智的选择。总而言之,以静制动,静待形势明朗,之后再行动也不迟。切记:宁可错过不可套牢,要进攻,先要学会防守。
策略二:10月过后再建仓
那么,究竟何时局势才会明朗化?答案是:时间节点在今年10月。
美国下半年经济发展取决于削减债务方案和FED的进一步宽松支持。8月26日晚,伯南克在讲话中并没有暗示市场预期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会推行,但表示将在9月份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分析进一步推行宽松政策的利弊。市场普遍预测,QE3的推出不过是时间问题,9月底美联储决策委员会开会之际或亮出更多政策工具。而9月和10月是欧洲五国到期债务比较集中的月份,欧债将迎来“大考”。
就国内而言,7月通胀同比达顶峰,通胀下滑周期已开启,但这仍需等后两个月数据的进一步确认。这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去证明和确认。10月过后,也许一切都会有答案,股市也将会选择它的方向。
策略三:分批布局成长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比关心当下市场是牛是熊更为重要。因此,股民应精心挑选那些业绩增长具有确定性的公司,那些中报和三季报业绩同比、环比都有增长的成长性持续性较强的公司,这些公司更有望获得主力资金的青睐。
由于底部尚不明朗,买入成长股可采用分批建仓的方式,只要其成长前景未改变,每下跌10%就开始更大力度地加仓。
策略四:巧搭增持“顺风车”
寻找真正的成长股是个技术活,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跟着大股东一起买股,也许是一个讨巧的捷径。
进入8月,股价的下跌引发了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抄底”增持。据统计,当月共有43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发生增持行为。其中,新兴际华集团(601718)增持新兴铸管(000778)1299.39万股,市值达1.2亿元;银基发展(000511)高管累计增持898.22万股,市值逾3053万元;申能公司自身增持股份1065万股,参考市值约4827万元……大股东对公司经营情况最了解,他们的增持行为除个别有其他目的,大部分是觉得当前股价偏低,值得买入,股民朋友不妨密切关注。
(蒋占刚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