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历史中的经济盛衰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9-27 00:59:00

责编:群硕系统

我经常讨论三项要素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分别是充沛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以及给予新兴经济体追赶空间的技术缺口的存在。这三项因素足以解释二战前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 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内地、印度和俄罗斯的高速增长。

我经常讨论三项要素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分别是充沛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以及给予新兴经济体追赶空间的技术缺口的存在。这三项因素足以解释二战前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 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内地、印度和俄罗斯的高速增长。

要解释中国历史中的经济盛衰,第三个因素不发挥作用,因为历史上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让中国去追赶。第一个因素也不能用来解释,因为人力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

这就只留下第二个因素了。问题是,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的时期,我们能否找到使得人力资源被善加利用的市场经济机制?本文将从历史上来举例证明,从汉朝开始。

汉朝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指出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了不同种类的劳动者,比如农民、工人和矿工的劳动情景。司马迁写道:“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即“货物会去能得到更多回报的地方”,或者说“根据供求法则,资源会用来取得最高的回报”,市场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就能有效运转,这是自然之道。这种描述证明了,在汉朝已存在兴旺的市场经济,而司马迁非常了解它的运作。

到了宋朝,纸币、指南针和其他技术创新,还有便利的交通和书籍的广泛流通,给市场经济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减弱,使得投资活动和利润大幅提高,私人企业得到发展。宋朝这种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使投资增加,并创造了高度的经济成长。这就是政府政策影响经济盛衰的明例。

在提供其他例子之前,我特别想指出宋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传统,有助于当年南宋都城杭州附近的人力和社会发展。当时人力资源累积下来的历史传统, 正可以解释今日上海与江浙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

在《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虽然司马光写这部不朽著作是为宋代的皇帝们写的有效统治之道,但书中论及了许多财税政策与经济自由化影响经济的盛衰。

我用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在第一本中很轻易地看到了以下的例子:在117页,汉太宗减农民税负,提振了农业生产;在120页,增加货币供应,影响到通货膨胀;在128页,让农产品价格提高,使得农民得利,有利于农业生产;在133页,汉孝景帝把农民税负减去了三分之一,讨好农民;在144页,下令鼓励农业生产。总之,让生产者多得到谋利的机会,生产就会增加,经济就会繁盛,古今无不如是。

 

 

举报
相关阅读

管涛:中国经济迎难而上,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仍有必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234 07-20 20:18

CPI同比结束四连降,内卷行业价格情况改善

多位专家分析,6月份CPI由负转正、PPI降幅连续4个月走扩,前者回升缘于输入性下行压力减弱和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增强,后者降幅扩大则缘于国内投资需求疲弱以及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受关税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通胀回升将持续面临内外部压力,全年低通胀格局难改。这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5 457 07-09 21:40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看好中国科技和消费潜力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

606 07-02 21:09

程实︱国际资本配置与产业布局的底层逻辑:物以稀为贵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或将不再仅仅凭借其体量规模赢得全球关注,也将凭借这些难以复制的稀缺属性,成为全球价值链重塑中的关键支点。

187 06-25 20:37

“消费”与“投资”,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选题

可以将未来的投资部分导向“消费端”。面向消费端的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率、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市场活力,是打通投资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

152 06-09 20:3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