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回顾证监会主席股市心电图 尚福林最刺激

一财网 2011-11-07 08:47:00

责编:群硕系统

资本市场的一切始终与这几位部长息息相关——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他们曾执掌令无数企业和股民瞩目的中国证监会。

资本市场的一切,始终与这样几位部长息息相关——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他们曾执掌着令无数企业和股民瞩目的中国证监会,他们由此也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

过去的20多年,站在中国资本市场最前沿阵地上的五任证监会主席,他们所秉持的发展理念和经历的重要事件,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而又令人惊心动魄的难忘岁月。

中国证监会新掌门:郭树清

郭树清,1956年8月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研究员。

1993年5月开始,历任国家体改委综合司综合规划与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家体改委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

1998年7月至2001年3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任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1年10月28日,辞去建行董事长,改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郭树清长期研究宏观经济和价格改革,20多年来出版了17本经济方面的专著,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并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奖”。

资本市场奠基人:刘鸿儒

(1992年10月-1995年3月):股指702.73点至630.93点,跌10.22%

作为前苏联顶尖级货币银行专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在出任证监会主席前,刘鸿儒曾两次在关键时刻出手,拯救了中国股市。而直接把其推向首任证监会主席位置的,却是1992年在全国掀起的股票狂热和深圳爆发的“8·10”股票认购舞弊案。“8·10”事件促使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管会迅速成立,刘鸿儒担任证监会首任主席。

参照香港模式,建立四层证券监管体系是刘鸿儒的开山之作。推出H股、N股,也是首任证监会主席对资本市场做出的重大贡献。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内地首家H股公司。1994年8月,山东华能发电以美国纽约证交所为第一上市地挂牌上市,从而拉开了中国企业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序幕。

然而,世事难料。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3月30日,刘鸿儒去职。其在一个重大事件后上任,又在另一个重大事件后卸任。

“灭火队长”:周道炯

(1995年3月-1997年7月):股指从630.93点涨至1154.91点,涨83.05%

1995年3月31日,周道炯这位拥有30年财政生涯的老兵,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处理“327”国债期货重大违规事件。1995年5月18日,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暂停,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画上句号,中国内地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监察部等部门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被以渎职、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万国证券、申银证券公司合并。此次事件的影响,无异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

1996年,周道炯亲自主持并连续下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12道金牌”,坚决果断地处理了长虹、华天、琼民源,期货市场的红小豆、玉米等90多起违法违规案件。周道炯“灭火队长”的称谓由此而生。

1997年7月,64岁的周道炯卸任,交棒周正庆。业内普遍认为,五任主席中,周道炯任期内是赚钱效应最好的。

“政策派”:周正庆

(1997年7月-2000年2月):股指从1154.91点涨至1506.61点,涨30.45%

1997年7月12日,时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的周正庆兼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当时,资本市场正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国内非法发行证券和交易活动猖獗,证券公司大量挪用保证金,期货市场突发事件频出。

从1998年开始,周正庆打响了一系列战役: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市场、证券机构、期货市场、证券交易中心、证券投资基金等,尤其是关闭了牵扯到340万股民、520家企业的41个非法股票交易场所,有效抑制住市场潜在风险的扩大。其在一年之中颁布实施了250多项法律法规,1999年7月1日,历经风雨的《证券法》正式施行,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运用政策手段营造牛市行情,是周正庆最被争议却也是最为成功的得意之作。周正庆坚持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来间接引导资本市场,这样的“政策市”是国际惯例。在周正庆执掌证监会期间,政策介入股市调控的密度和力度空前。其亲自主持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持唱多,甚至给股市带来持续两年的上涨。

2000年2月23日,周正庆离任。退下来后,周正庆为证券市场鼓与呼的风头更劲。他是所有卸任证监会主席中,对中国证券市场发表言论最为直接和触及问题要害最频繁的一位。

市场派“裁判员”:周小川

(2000年2月-2002年12月):股指从1506.61点跌至1384.15点,跌8.13%

2000年2月24日,建行行长周小川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在历任证监会主席中,周小川最有明星相:年轻新锐、海归背景、学养深厚、思维超前。2000年春节后,周小川上任的消息一经传开,股市几乎全线涨停。

作为市场派的典型代表,周小川将市场化改革嵌入证券市场的监管之中。上任伊始,其对监管这样定位:证监会应该当好裁判员,不偏向、不下场。2001年,一批股市黑幕相继曝光,亿安科技、银广夏等一大批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被立案查处。严加监管、打击黑幕也成为周小川整肃证券市场的主要功绩。

周小川任期内,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新股发行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出台“退市令”、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等。这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在加强监管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但其任内所发生的“赌场论”和“推倒重来论”,后来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中国股市持续5年大跌的起点。而其实施4个月的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失败,更加剧了股市的暴跌速度。

股改终结者:尚福林

(2002年12月-2011年10月):股指从1384.15点涨至2473.41点,涨78.7%

2002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又迎来了一位银行行长出身的当家人——农行行长尚福林。不过,这位行长没有海归背景,不是投资银行家,除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外,尚福林在任9年竟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深刻的话。

然而,沉默并不意味着 “不作为”。上任伊始的尚福林,面对的是股市继续在漫漫熊市中下滑。至2005年6月,股指终于跌破千点,几乎所有指责的矛头都对准了证监会。军人出身的尚福林,就在这个毁誉参半的位置一坐就是9年。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证监会主席任期超过3年。

尚福林在任的9年中,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四项重大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创设中小板和创业板、推行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作为股权分置的终结者,尚福林“主刀”完成了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十余年的重大改革,这是尚福林任职以来的最大功绩。而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创业板和股指期货,也使中国资本市场的羽翼更加丰满。

但同时,市场对其也有诟病,很突出的一点是:中国资本市场“圈钱”功能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已然被投资者讽刺为“圈钱板”、“创富板”。

(北京晨报)

A股市场的第一个熊市发生在刘鸿儒时期;第一个牛市行情出现在周道炯时期;著名的“5?19行情”爆发于周正庆时期;周小川是至今唯一一个因为上任而导致股票几乎全线涨停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时期的股指走势更是“亮点”多多,历史大牛大熊双双出现。

郭树清时期呢?

上周是证监会主席履新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指上涨了2.22%,深指上涨1.3%。而发审委在11月2日一天连否3家公司IPO的行为,更被市场解读为郭树清上任后对新股发行开始“重质轻量”,让投资者有了更多期盼,而郭树清面对的将是一个走出单边格局的、诸多难题待解的全新A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历任证监会主席在位时期的股市表现发现,几乎每一个时期,行情都会出现标志性的事件,要么是重大的历史转折,要么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单日行情,可谓精彩纷呈。

有了历史的铺陈,我们更加好奇郭树清时期会有哪些精彩出现,更何况A股市场已经“脱胎换骨”。

刘鸿儒时期(1992/10/26~1995/03/30)

第一只“熊”出现

被称为资本市场奠基人的刘鸿儒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金融家,也是第一任证监会主席,但在他2年多的任期内,股市也出现了第一个熊市。

现在的股票市场已比刘鸿儒期间规范太多,那时候还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T+1”的交易制度也是在刘鸿儒卸任前不久才开始实行,而证券市场的基本法规都诞生在这个时期。刘鸿儒上任当天,大盘下跌了9.43%,次日再跌11.18%,当时的大背景是“8?10”事件刚刚爆发不久,证监会也刚刚成立。

应该说证监会成立于股市急跌之中,1992年5月至11月,半年时间沪指从1400多点跌至400点左右,下跌超过70%,堪比尚福林时期的大熊市,但时间上却只有2008年熊市行情的1/4。在这一波急速下跌的过程中,证监会成立了,刘鸿儒成了第一任证监会主席。虽然上任之日,股市没有热情的表现,但刘鸿儒任职一个月后,股市进入急涨行情,只用了4个多月,就从400点上涨至1500多点,涨幅接近3倍。

不过,急跌急涨后,1993年2月开始,在国家遏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下,A股市场开始进入长达3年的第一个熊市,从1500多点最低跌至300多点。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引发股市暴跌8.43%,次日沪指跌至325点,这波熊市之中的连续暴跌,就是A股市场历史上著名的“729股灾”。随后的7月30日,监管部门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3大政策救市,触发了2个月的大涨行情,指数2个月大涨2倍。但是政策救市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趋势,这波行情也只能成为熊市中的小插曲。

周道炯时期(1995/03/31~1997/07/11)

股市最有赚钱效应

周道炯担任证监会主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处理“3?27”国债期货的重大违规事件,1995年5月18日,周道炯关闭国债期货交易,并通过协议平仓的办法使该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历史的契机让周道炯成为市场的坚定规范者。1996年春节后,A股宛如疯牛一般横冲乱撞。为了抑制过度投机的行为,从1996年10月起,以周道炯为代表的管理层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 “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包括《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

其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两年多时间里,妥善处理了上市公司造假第一案“琼民源事件”,四川长虹转配股违规流通事件,华天事件等近百起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件,难怪被称为“灭火队长”。

1995年5月18日,周道炯上任不到2个月,沪指跳空158点开盘,当天涨幅30.99%,留下A股市场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5月22日,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又瞬间跌去16.39%。

10%的涨跌幅限制始于周道炯时期,时值第一个牛市。1996年2月,大盘跌至500多点后,结束了A股市场长达3年的第一个熊市行情,并开始进入第一波牛市行情。从1996年初到1997年5月,上涨了1000点,指数涨幅约2倍,期间的1996年12月16日,两市开始执行10%的涨跌幅限制。

600点接任,1100点离职,周道炯时期不仅出现了第一个牛市行情,从接任到离任,大盘指数上涨了近一倍,也许是幸运,也许是巧合,周道炯时期至今仍被市场看成是赚钱效应最好的时期。

周正庆时期(1997/07/12~2000/02/23)

永恒经典“519行情”

虽然接任于股市最具赚钱效应时期过去之后,周正庆坚持认为,政府通过政策和舆论来间接引导资本市场,是国际惯例。

于是,周正庆时期,出现了因国务院批准“六大政策”引发的“519”行情;出现了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为股市定性,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这一定性;出现了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的著名的“股市赌场论”。

说起“519”行情,A股市场的老股民们记忆犹新。1999年5月19日,沪指上涨4.6%,被称为“5?19行情”并非单日上涨,而是这一天开始,A股由熊转牛,连续上涨了1个半月才出现了像样的调整,而这波行情也成了1999年至2001年科技股领衔的牛市行情的开端。该波行情出现在周正庆时期并非偶然,1999年初,周正庆主导酝酿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证券市场发展若干政策的请示》的报告,其中包括了改革发行体制等六条政策建议,199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这份文件,史称“国六条”,“519行情”由此被引发。

而就在股指一个半月内上涨70%后,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称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随后,《人民日报》社论重复这一观点,并强调“股市指数正常,平均市盈率正常,走势正常,热点正常”。同年9月,证监会又发布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3类企业获准进入二级市场”的重大利好政策,有统计显示,在这一年之中有多达250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周正庆于2000年初卸任,但这波由科技股领头的牛市行情一直持续到2001年,从1000点涨到了2200多点。

周小川时期(2000/02/24~2002/12/26)

频繁出现单日井喷

周小川在历任证监会主席中可能是最有市场人气的。

2000年春节,周小川即将接任证监会主席的消息不胫而走。2月14日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大盘上涨了9.36%,个股几乎全线涨停,至今为止也没有哪一任证监会主席的上任受到“如此待遇”。不过,当时正值网络股引领的牛市行情,为这个全线涨停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虽然上任的单日行情很是精彩,但周小川至今也是唯一一位在牛市中上台,在熊市中离职的证监会主席。

他是崇尚监管的市场派,周小川的定位就是:证监会应当好裁判员,不偏向、不下场。所以,在其任期内,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并且出现了“PT水仙”这第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

在周小川时期,A股走势最激烈的演绎是2001年6月至10月间。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7个交易日大盘指数跌去了600点。尽管当年10月23日,办法执行不过3个月就被喊停了,股市的下跌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这也宣告了1999年以来的,以网络股为首的牛市行情结束,A股市场开始进入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市。

2002年的“624行情”也出现在周小川任期内。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引发了6月24日的井喷式行情,沪指大涨9.25%,个股仍是几乎全线涨停。

颇具个人魅力的周小川,在其短短两年多的任期内,出现了两次单日井喷式行情。看来,大盘也为之心跳加速。

尚福林时期(2002/12/27~2011/10/28)

大牛大熊最刺激

尚福林掌舵证监会9年的时间里,A股市场亮点最多,百年难遇的超级大牛市就出现在这个期间。

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6月沪指见底998点后开始了一个历史大牛市的征程。说它是百年难遇的大牛市,并非时间长,而是在短短2年里沪指上涨了5倍。

A股市场上最新一代股民就诞生于此波行情之中,在市场最红火的时期,每日开户数也在不断地往上涨。至今,该波行情演绎出的财富效应还回荡在每位投资者的心中,总忍不住出现“如果再来一波,我会……”的遐想。

股市就是这样,涨得快也跌得快,历史大牛市的另一面是历史大熊市接踵而至。2007年10月之后,沪指开始了从巅峰跌至底谷的熊市行情。只用了一年时间,指数就从6100点的顶峰跌到了1600多点,跌幅超过70%。许多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账面资产已经缩水了一半。那些于大牛行情中刚刚踏入股市的投资者,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已经尝遍了A股市场的千百种滋味。

尚福林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市场表现不止“大牛大熊”的双双出现。单日行情中,2007年5月30日,正值牛市行情走过一大半,管理层半夜上调印花税税率,导致A股市场上著名的“5?30大跌”,沪指当日下跌了8.26%,深指跌了6.16%,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给了股市沉重一击。

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尚福林被视为改革型的证监会主席。因此,在其任期内,中小板登场了,创业板推出了,融资融券试点了,股指期货有了,股市全流通了。这么多的变革之下,市场的表演自然最为精彩,而这些精彩点可能永远停留在了尚福林时期,因为这位改革派人物已将A股市场领出了单边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