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时医药股一飞冲天,熊市时医药股抗跌保本,医药股如同万金油,只要动了医药板块的念头,投资者总能为自己找到持有医药股的完美借口。
机构投资者更是如此,我们从来不曾见到机构资金唱衰医药股。而不曾唱衰的原因简单明了:无论市场牛熊震荡,机构投资者一直在持有。A股现在162只医药股的流通股东名单中,有机构甚至占到流通股东的30%,拥有足够的筹码来左右这只股票的走势。
机构仍有话语权
尽管随着A股资金体量渐大,机构在单个股票或板块的话语权有所变小,但在医药板块,机构投资者仍然拥有足够的筹码决定一只股票的短期走势。
理财周报统计,在162家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中,机构资金占比在10%的有118家,占比20%以上的有99家,占比30%以上的有82家,占比40%以上的有60家。甚至有几家上市公司中的机构股东占流通股东的70%以上。
而众所周知的逻辑是,股票价格通常与股东人数成反比,股东人数越少,则代表筹码越集中,股价越有可能上涨。
以机构股东扎堆的东阿阿胶(000423)为例。2011年三季度末的东阿阿胶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除了第一名为大股东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第二名至第九名全都是各种投资基金。而东阿阿胶的股性也表现得尤为喜人,大盘指数下跌时东阿阿胶股价下跌缓慢,足够抗跌;大盘上涨时,东阿阿胶还能迅速跟上上涨的节拍,甚至远远超越。
2009年三季度以来,机构持仓东阿阿胶的比例从19.04%增加到2010年三季度的73.89%,东阿阿胶的股价紧随其后,也在2011年1月4日达到历史最高峰61.27元/股。
机构偏爱医药细分龙头股
不过,并非所有的机构资金都能有此能量,也并非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会得到机构资金的青睐。
虽然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保险产品、社保基金、QFII以及私募和各种投资公司百家争鸣,在二级市场各取所需,但受制于规模的限制,公募资金的能量往往超出其他机构许多。
尽管一两天之内私募、游资也可在某一只股票上呼风唤雨制造涨停,但他们的思路往往难以捉摸。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跟随公募基金不失为一个办法。
相较于私募、游资,公募的秉性更加容易把握。华夏优势同时持有医药板块中的东阿阿胶、吉林敖东(000623)、海翔药业(002099)、红日药业(300026)、白云山、马应龙(600993)、金陵药业(000919)、莱美药业(300006)、福瑞药业、晨光生物(300138)、佐力药业(300181)和江中药业(600750)等十只医药股,除了东阿阿胶、白云山、江中药业、吉林敖东这些明星公司,华夏优势增长对具有独特优势的红日药业、莱美药业等也是情有独钟,分别是红日药业和海翔药业的第一和第二大流通股东。
从历史数据来看,华夏优势增长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持有红日药业,虽然红日药业业绩一直没有爆发,但每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仍然保证了上市公司分红扩股的可能性。2009年和2010年,红日药业分别进行了10转5派5和10转5派2.5的分红扩股,不出意外的话,2011年的红日药业仍将继续。
而且,红日药业主导产品血必净注射液的营销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虽然2011年上半年增速放缓,但改革效果有望在2012年体现,医院覆盖提升和终端放量将促进业绩增长。
莱美药业受宠
而在莱美药业的流通股股东当中,理财周报记者还看到了华夏优质增长、华夏红利混合、华夏回报、华夏行业、华夏回报二等一系列华夏基金进驻其中。
华夏基金缘何对莱美药业偏爱至此?
近两年来基金在医药板块个股的调仓换股动作来看,医药板块中的细分行业龙头,以及新增项目能够产生确定收益的上市公司几乎得到了每一家基金的认可。
但基金并非饥不择食,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基金价值观相同,选股理念也十分接近。很多上市公司流通股东中,或者机构扎堆筹码难进,或者无一家机构看好。
分析最受机构青睐的医药板块上市公司可以发现,机构的筹码主要集中在三类公司,一是质地优异,经过多年验证,现阶段有望继续较快增长的白马股,能够以时间换空间获取中长期稳健投资的收益,如云南抱腰、东阿阿胶、恒瑞医药(600276)和海正药业(600267)。
二是像莱美药业、沃森生物(300142)这样有新的项目可以强烈预期,这些主要表现在次新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逐渐加厚公司的盈利预期。三是正在进行新的营销改革或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公司变革不易,但仍然给投资者以预期,如红日药业、乐普医疗(300003)等公司。
①超级周来袭:非农和通胀数据叠加科技巨头财报 美股反弹能否持续?②高盛警告:美国经济的负面冲击要到5-6月显著出现 美元还会贬值;③艾伯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高盛:美国医药板块行业情绪略趋积极。
医药生物行业爆发,创新药、CRO方向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光刻机、光伏、电力板块活跃;金融科技、算力题材走弱。
受政策利好催化,创新药板块成为资金关注焦点,中国的创新药正在开启新的融资窗口。
羚锐制药计划以不超过7.82亿元的价格收购银谷制药100%股权,以拓展业务领域并优化资产结构。
从2022年至今这两年多时间内里,医药生物板块内个股股价复权后的股价跌幅超过30%的,占比近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