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揭秘48亿政府补贴:953上市公司受益 ST慌神

理财周报 2011-12-19 07:59:00

责编:群硕系统

考察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已经不能单纯地使用净利润这一静态指标。在有些创业板公司中,非经常损益甚至已经超过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净利润。

被催肥创业板:274公司获19亿补助 占总利润一成成

信息服务业受软件增值税返还影响,政府补助一度占到上市公司净利润一半以上

考察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已经不能单纯地使用净利润这一静态指标。在有些创业板公司中,非经常损益甚至已经超过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净利润。

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与财政部商讨调整会计准则,拟将一定形式的政府补贴调整出营业外收入一项。

消息并非空穴来风,A股上市公司之中,营业外收入已经成为影响会计利润的一个异常重要的科目。

*ST公司可以借助于营业外收入苟延残喘,创业板上新兴产业则往往在政府补助的烟雾弹下,让投资者看不清其本来面目。

机械设备与信息服务 获政府补助最多

2010年度,276家创业板公司之中,274家接受了政府补助,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间并无减少,依靠政府补贴增厚公司业绩,已经成为创业板公司的一大利润来源。

据统计,2010年全年,274家创业板公司共获得政府补贴19.14亿元,占同期创业板公司净利润的10.32%。而信息服务业受软件增值税返还的影响,政府补贴一度占到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以上,其中,今年刚上市的美亚柏科(300188)上半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62%。

受政府大力补助的并非只有信息服务一个行业,由于创业板建板“两高六新”的筛选标准,造成几乎所有创业板公司都包含在“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和新商业”的逻辑之内,也正因为此,造成了截至12月15日创业板所有276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力源信息(300184)和朗源股份(300175)没有任何政府补助入账。

而在创业板目前所包含的信息服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机械设备、生物医药等行业之中,又以机械设备和信息服务行业被补贴最多。机械设备行业2010年获得政府补贴3.1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被补贴727万元;信息服务行业获得补贴2.3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补贴638万元。

但是,同样是获得补助,不同行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机械设备行业一般是通过新上马高新技术项目,取得政府拨出资产相关的补助,其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相关费用和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以通裕重工(300185)为例,2010年通裕重工获得政府补助9436万元,便是来自2008年时成立的MW级风电主轴项目,由山东省禹城市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并在2009年取得扶持资金后依据分期列入损益表中。

而信息服务行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软件产品增值税返还,国家对软件公司征税采取“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率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优惠税收政策。如上文提到的美亚柏科,这家公司即是在享受软件增值税的基础上,获得778万元软件增值税返还,成功避免了2011年上半年的负利润。

据美亚柏科招股书披露,根据《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 号)规定,自2000年至2010年,销售自行开发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享受即征即退政策部分的所退税款,用于公司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虽然该政策已经到期,但据美亚柏科副总经理杨爱国解释,去年优惠政策到期之后,财政部在2011年10月13日又新出台了《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不仅延续了之前政策对软件产品增值税的返还,而且对软件服务也免除了营业税。美亚柏科对税收优惠的依赖仍然可以延续。

聚龙股份(300202)补助占比超50%,新宁物流(300013)难度日

过高的政府补助比例造成上市公司对营业外收入的严重依赖。在276家创业板公司中,2010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50%以上的有聚龙股份一家,占比40%-50%区间的有宝德股份(300023)、新宁物流、通光纤缆、中青宝(300052)、超图软件(300036)、美亚柏科、华中数控(300161)和金通灵(300091)8家,占比30%-40%区间的有12家,政府补助占净利润20%以上的创业板公司总共有54家。

而这些政府补助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大多受益于政府税收政策或是受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带来的财政资金支持,他们年复一年接受政府财政支持,许多公司已经将这一补助列入可持续性获得的支持。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心,如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并且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或者定量持续的享受政府补助,那么未来几年净利润不会受政府补助的过度影响;但如果上市公司只在某一年因为某个项目获得了巨额的政府补助,并在当年损益中对净利润占比过高,这种不可持续的收入获得便值得投资者警惕。

新宁物流便是一例。新宁物流主营仓储及仓储增值服务产品,并代理报关报检送货。

2009年,新宁物流获政府补助965万元,其中包括昆山市政府拨出的企业上市专项资金补贴300万元和公司所在地昆山市张浦镇政府拨出的150万元企业上市扶持资金,其他各项资金也都无法证明在未来几年可持续性获得。

不过,昆山市政府倒是十分慷慨,在新宁物流成功上市之后,昆山市政府又在2010年给予新宁物流500万元上市补贴和奖励,占当年政府补助项目的58%。2009、2010年的政府补助,也着实对新宁物流净利润起到了作用,分别占到当年净利润的31%和49%。

好景不长,2011年上半年,新宁物流只得到62.7万元政府补助,不能再次增厚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时,也让投资者对新宁物流真实的盈利能力得以透彻地了解。

2009年上市之后,新宁物流在2010年净利润下降35.70%,201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3.95%,只盈利609.49万元。通过剔除政府补助这一非经常性损益可以看出,新宁物流的净利润持续下滑,与政府补助的减少有直接关系。

政府补助不再阻拦创业板退市

鉴于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净利润造成的迷惑作用,注册会计师马靖昊主张应该将政府补助计入资本公积,从而避免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真实盈利能力的迷惑。

马靖昊质疑说,“其实政府补贴跟公司本身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计入营业外收入呢?政府补贴完全跟公司的营业能力无关。”

如果任由政府补贴计入营业外收入,创业板上市公司就有可能会通过政府补贴增加营业外收入的方式来操纵公司利润,为投资者提供了并不真实的盈利数据。

不过,更多的投行人士则表达了另外一种反对的声音。华泰联合投行部副总监滕建华表示,“政府补助应该特指国家政策性优惠措施为上市公司带来的可持续性收入,如软件产品增值税返还、出口退税等经常性损益,这类税收优惠理所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当中,可以体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所给予的项目补贴、上市奖励、纳税大户奖励等虽然也被称为政府补助,但这部分补助是非经常性损益,投资者在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应该予以剔除。”滕建华解释说。

至于政府补助是否应该计入资本公积,北京一位保荐代表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专业的投资者都能通过扣除非经常损益之后的净利润来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如果说未扣除非经常损益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容易蒙蔽投资者,应该在信息公开的同时,培养广大投资者阅读报表的能力,而不是更改会计准则去适应投资者的需要。”

其实,关于政府补助是否计入营业外收入的争论由来已久。

1998年的时候,政府补贴曾经计入营业外收入,2001年财政部又发文规定将其计入资本公积,后来在2006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与国际接轨,又把政府补贴收入计入到营业外收入之中。也正是由于政府补助的存在,使得A股市场充斥着多家ST公司。

不过,政府补助对创业板的影响,应该会远远小于其对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影响。

在深交所发布的《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清楚的表明:为了避免创业板公司暂停上市以后通过各种调节财务指标的方式规避退市,拟完善创业板市场恢复上市的审核标准,对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的财务标准,参照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的计算方法,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作为盈利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在剔除了非经常损益之后仍然连续三年亏损,只能直接退市。

眼下,创业板刚刚建板两年,创业板公司仍在分化之中,几乎没有哪家公司必须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维持正的净利润。但创业板公司分化速度仍然超过很多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有不少经营不善、业绩不良的上市公司如朗科科技(300042)被列入了媒体以及机构的黑名单当中。

政府“逢死必补”保壳 补助608主板中小板公司39.3亿

2010年平均每家ST公司收到政府补助3200万元,新上市公司今年获13亿元补贴

西部材料(002149)、奥特迅(002227)、德豪润达(002005)、浩宁达(002356)、梅花伞(002174)、久其软件(002279)……

若没有政府接济,这些公司将面临亏损噩运。

数据显示,2011年A股市场上中小板和新成立的主板公司共677家,有608家获得过政府补贴,占比高达89.8%,共计39.3亿元,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为78.5亿元。其中,上述6家公司政府补助占净利比重超100%。

抓住政府补贴这棵救命稻草,ST族也成为资本市场上打不死的小强。2010年,近22亿元政府“红包”进入67家ST公司腰包,把ST金化(600722)(600722.SH)、星ST黑化(600179)(600179.SH)、星ST南化(600301)(600301.SH)这样的公司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说白了,它们就是靠着纳税人的钱续命。”资深会计人士马靖昊指出。在政府的庇护下,2007年以来,还没有一家公司退市。

ST族或打保壳终结战

自从2007年接下*ST金化这块烫手山芋,冀中能源(000937)就没省过心。四年来,冀中能源眼看着ST金化一边靠政府接济续命,一边跌跌撞撞地谋求重组。

10月24日ST金化公布三季报,净利润亏损1.1亿元。其实早在今年第一季度,ST金化就未能“hold”住2010年扭亏为盈的局面,亏损2960万元。

2010年,ST金化凭借11.02亿元的净利润逃脱退市险境。不过,ST金化之所以能够转危为安,完全归功于去年12月沧州市政府给予的16508.68万元补贴款。11.02亿元净利润中,债务重组损益就占逾10亿元,余下的部分则是政府补助的功劳。其实,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3亿元,比2009年还少3924万元。

无论如何,让连续亏损两年、在退市边缘徘徊的ST金化缓了一口气。不过好景不长,今年前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只有1462万元,仅为去年政府补贴的8.8%。后果很明显,政府一断粮,ST金化就马上被打回原形,巨亏1.1亿元。

ST金化完全无力靠自身业务撑住场面。该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PVC销售。2011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617.68万元,对应营业成本38371.19万元,则经营毛利为-1753.51万元,毛利率为-4.79%,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52%和-2.6%。可见,ST金化主营业务不但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逐年增加,自身业务已经丧失造血功能。

申银万国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周学群指出,如果公司符合政府产业引导方向,这种补贴一般具有持续性,虽然治标不治本,但可以帮助公司维持业绩稳定,可如果只为护壳,补贴只是救急之用,那么对公司意义不大。

ST金化12月21日发出的《关于收到沧州市政府补贴款的提示性公告》中,并未对政府施以援手的原因做任何阐释。

从带帽披星再到摘星,历经几番折腾,也摘不掉ST金化“亏损王”的帽子。2006年,其前身ST沧化亏损高达15.48亿元,净资产为-9.68亿元,成为上市公司破产第一例。2008年,ST金化当仁不让,以15亿元的亏损“荣获”当年千余家上市公司中的“亏损冠军”。2009年,*ST金化实现营收10.32亿元,营业利润为-8505万元,尽管有着高达6440万元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但还是未能摆脱亏损泥淖,当年公司净利润为-2341万元。

这种不赚钱的公司,政府究竟为什么还要让它继续活着?

申银万国投行部人士王先生指出,“‘壳资源’对地方政府来说比较宝贵。当上市公司陷入摘牌危机时,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向政府伸手要钱,地方政府也往往会挺身而出,成为保壳战的主力军。”

“为了让公司的净利润更好看,地方政府有时会将企业上交的税费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返还给公司。”周学群说。

另外,据马靖昊解释,政府给上市公司输血,除了自己慷慨解囊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公司控股股东与政府达成协议,将巨款假政府之手,以补贴形式转给上市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而ST金化作为冀中能源集团旗下化工板块唯一的上市平台,冀中能源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但是,周雪群“就算是政府想要扶植的企业,如果自营业务多年不见起色,重组多次失败,这个壳资源存在的价值也不大。”

ST金化自从2007年12月21日被冀中能源拿下后,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重组征程,在历经2008年和2010年两度重组流产后,ST金化于2011年11月15日抛出《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声称公司将适时启动对冀中能源集团及冀中能源(000937.SZ)旗下的甲醇、钾碱、钙盐、六氟磷酸锂等化工业务的整合。

“市场不好,定增破发的可能性很大。不过重组可以成为向政府申请补贴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深圳某券商化工行业分析师说。

ST金化并非是独自一人在作战。

去年11月23日,南宁市财政局以“考虑到你公司因广西和南宁市公众活动、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造成停产限产”为由,拨给*ST南化收到经营性财政补贴款3.3亿元。

经历了2008年、2009年两连亏,2010年业绩成了*ST南化的“生死签”。其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并不乐观,累计亏损额高达2.09亿元。幸亏有3.3亿元的财政保驾,才让*ST南化得以惊险扭亏。

用同样的方式起死回生的还有*ST黑化。*ST黑化2010实现营业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7.73%;实现净利润1673.69万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2.3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4元,上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6元。

然而,*ST黑化成功扭亏并不是得益于自身盈利能力,而是靠齐齐哈尔市政府的慷慨解囊。去年12月收到齐齐哈尔市财政局有关通知,经市政府同意,对*ST黑化生产的化肥每吨补贴428元,共计拨付化肥生产补贴1.59亿元。

实际上,*ST黑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4亿元,也就是说,公司自身业务2010年依然亏损过亿元。

“逢死必补”成了中国A股市场上的怪现象。“考虑到维稳和保护当地品牌、守住壳资源,政府不想救也得救。”周学群说。

121新上市公司获补近13亿

吃政府财政不仅仅是问题积压已久的老公司,今年新上市的新生力量也同样如此。

2011年新登陆主板和中小板公司共146家,其中上半年得到政府补助的有121家,总计近13亿元。而上市前一年即2010年,只有5家没有依靠政府,剩下的141家都或多或少从政府手中拿了钱,共计22.8亿元。

“政府补贴对IPO的影响不大,因为证监会审核时会看除非(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业绩。不过,上市前靠政府补贴扮靓净利润可以骗过并不专业的普通投资者眼睛。”周学群指出。

更有甚者,上市前连续两年接受政府大额补贴。2011年8月5日上市的大连电瓷(002606),2009年获得政府补助1.2亿元,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12%;2010年获近3000万元,占净利润40%的比重。这表示,如果缺少政府救急,大连电瓷2009年就会亏损,也就不具备2011年上市的条件。

但大连电瓷在招股说明书中却声称,虽然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数额较大,但公司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持续经营能力较强。招股书且指出2009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626万元,不但没有亏损反而同比增长28.96%。

不亏反增的玄机在于2009年一笔-9929万元的长期资产处置损益。“这不能代表大连电瓷的经营能力。”一位不愿署名的长期跟踪大连电瓷的分析师指出。

作为大连电瓷保荐人的渤海证券,对政府补助做出的解释是,2009年,大连电瓷获得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搬迁补助1.19亿元,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40万元,科技创新资金38.7万元,展位补贴费9300元,退增值税1万元。

可见,补助的主力是1.19亿元的搬迁补助金。其实,大连电瓷2005年就已经搬迁完毕,时隔四年,在将要亏损之年要回补偿,着实会选择时机。

政府断粮立陷亏损

一笔丰厚的政府补贴固可以使业绩改头换面,不过一旦失去了这根救命稻草,不少公司也就陷入亏损的泥淖。

利达光电(002189)2009年获得1130万元政府补助,虽然绝对数额看起来不多,但以占净利润546%的比重维持着其206万元的盈利。可危险的是,2010年开始,地方政府就开始对其收紧钱袋。2011年上半年,利达光电仅拿到213万元政府补助,净利润再也支撑不住,降至-209万元,同比下降117.21%。利达光电将亏损原因笼统归结于成本增加,在中报中也未详细描述政府补助的具体情况。

利达光电不是唯一的失意者。高金食品(002143)今年上半年亏损5119万元。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利达光电,其证券代表解释:“因为去年政府承诺的3000万元的财政补助如今只到账了1300多万。”

传财政补贴不纳入当期收益

上半年953公司获48亿,ST慌神

“政府补助可能不再纳入当期收益。”近日,一华东券商投行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

该说法也相继在华东、华南几位投行保荐代表人处得以证实。“还没确定下来,不过这个方案正在讨论中。”另一位华东券商投行保代说。

若政府补助不再纳入当期收益,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会很难看,首当其冲是ST公司。

“濒临退市边缘,以往地方政府利用政策的灰色地带,通过巨额财政补贴死保ST公司。”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矛头直指ST公司。”

也许,“不死鸟”的传说将会成为历史。

97.43亿巨额补贴

“动辄上亿元的政府补助,会导致上市公司失去创新动力。而财政补贴的资金源于纳税人,等于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去补助做得烂的公司。”北京一长期研究会计准则的业内人士对此有些愤慨:“上市公司可以依靠政府补助去粉饰报表,而不是创造利润。”

2006年,财政部公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文件,该文件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应计入当期收益。

“其实,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符合国际惯例。只是在中国,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默契地利用准则,粉饰利润表。不少濒临退市的公司,通过政府补助实现扭亏为盈,从而避免退市。” 上述北京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政府补助不纳入当期收益的问题可能是在会计准则解释中更改。”上述华东券商投行保代认为。而上述长期研究会计准则的业内人士说,“这次将是直接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而不是对其进行解释。”

“要彻底解决上市公司利用政府补贴粉饰财务报表的问题,就要铲除制度漏洞,直接修改《准则》。”

具体方案如何,暂时还未知。

据同花顺(300033)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中期,中小板、创业板、今年新上市主板共953家上市公司中,855家公司收到总计47.61亿元政府补助。2010年全年,这一数字是97.43亿元,涉及公司926家。

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政府对上市公司尤为重视,几乎上市公司都有补助可拿。据同花顺数据,上述953家公司中,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区域的上市公司获得补助的比例为100%。此外,海南、江西、黑龙江、重庆等地获得补助的上市公司占比也为100%。

ST:政府保壳或将成为往事

若政府补助不再纳入当期收益,叫苦的是一些靠政府补助过活的ST及*ST公司。“保壳压力大了。”南方一券商人士说。

今年前3季,127家ST公司中有70家获得政府补助,涉及金额2.72亿元。从数据中可看出,浙江、新疆、河南、甘肃与福建等地的政府对“壳”资源的保护尤为精心。

今年前3季,从政府拿到补助最多的为ST能山(000720),共5878.38万元。其中,ST能山控股子公司山东华能聊城热电获得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175万元。不过,巨额补助并没有扭转其亏损的局面,2011年前3季,ST能山营业利润亏损7468.77万元。

当然,也有因为补助扭亏为盈的。*ST华控(000607)今年3季收到政府补助658.95万元,净利润555.24万元,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499.66万元。

而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最高的为*ST西轴(000595)。2011年前3季,*ST西轴利润总额105.05万元,当期收到政府补助295.66万元,占比281.46%。

根据中注协发布2010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三期)中显示,2010年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有1570家,收到政府补助的有1454家,补助总额为463.4亿元。其中,67家为ST公司,占所有收到补助公司的4.61%,收到政府补助共计21.77亿元,占补助总额的4.7%。平均每家ST公司收到补助3249.5万元。

2010年收到政府补助过亿元的ST公司有4家,分别是ST科龙(000921)、星ST南化(600301)、ST金化(600722)以及ST黑化(600179),ST科龙获得4.59亿元补助为最多。而借助政府补助将业绩扭亏为盈的ST公司有9家。

ST德棉(002072)2009年净利润亏损1.17亿元,由于2008年净利润也为负值,所以股票自2010年4月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ST)处理。2010年,*ST德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样亏损7105.74万元,不同的是,其当年收到政府补助8026.97万元,净利润转负为正。*ST德棉因此摘掉*ST帽子,转为ST德棉。

可见,失去了政府补助对财务报表的有力支撑,ST公司的保壳难度将会加大许多。

不过,上述华东券商投行保代认为,“ST公司没有了政府补贴,还可以想尽办法找其他方式维持,例如大股东支持、债务重组等。”

IPO:政府依赖不容小视

除了ST公司,投资者还关心的是,政府补助从当期收益中扣除后对IPO是否有影响?多方投行人士对此表示“没有影响”。

上述南方券商人士解释说,证监会看净利润的标准,一般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相比哪个低就以哪个为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高于未扣除的净利润,则选择后者作为指标。所以,若修改条例,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不会有太大影响。”

虽如此,拟上市公司依赖政府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

2011年9月29日上市的丰林集团(601996),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分别得到政府补贴3193万元、5135万元、2622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3.6%、45.5%、40.4%。

上市后仅一个月,丰林集团立马变脸,三季报显示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6%,股价已较发行价跌去30%。

对话嘉宾:

滕建华 华泰联合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监、保荐代表人

周学群 申银万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马靖昊 注册会计师、资深财务、税务、法律咨询顾问

对话背景:

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和财政部商讨将政府补贴剔除当期收益。姑且不论消息是否真实,现在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批依靠政府补助得以继续上市的公司,而且政府补贴往往会对上市公司净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利达广电,2009年、2010年、2011年上半年政府补贴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540%、41%、-102%,净利润也随着政府补贴的减少而下降,今年上半年已经亏损至-209万元。

理财周报:请问您是否听过这则消息。如果这项政策真的出台,将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什么影响?

周学群:没听到过。但我认为即使真的出台这个政策,也不影响公司的确切利益的,比如一些高新支柱产业,比如一些软件企业,关于一些专项的补贴可以计入到其他业务收入里面。另外,证监会一直都对剔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外的净利润做单独批注,很多投资者都会衡量扣除非经常损益之外的每股收益。这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滕建华:没听过,我问了一家会计所的合伙人,他也没听说过。我认为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确切的说,政府补助应该特指国家政策性优惠措施为上市公司带来的可持续性收入,如软件产品增值税返还,出口退税等经常性损益,这类税收优惠理所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当中,可以体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马靖昊:没听过,但我支持这种做法。1998年的时候,政府补贴计入营业外收入,2011年的时候计入资本公积金,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把政府补贴计入到营业外收入,为的是与国际上接轨,与国际上趋同。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但其实并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不一定国际上怎么做,中国就应该怎么做。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企业原则性差,灵活度强,喜欢钻空子。我觉得改回来挺好,断了企业靠政府补贴弥补净利润的念头,把这个口子给补上。其实政府补贴跟公司本身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计入营业外收入呢?完全跟公司的营业能力无关。

理财周报:现在的政府补贴政策具体能起到什么作用,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周学群:现在的这种情况,营业外收入实际上是符合会计准则的,而政府为上市公司提供补助,可以利用产业政策正确的引导产业发展。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支持性政策,比如说某些公司上市后,交了很多的税,政府支持你发展,支持你合法纳税,把政府留存的一部分税收再返还给上市公司,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返还,我觉得也是正常的,这个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

至于可以改进的地方,证监会可能就是更好的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吧,人人都能看懂这个公司到底是挣钱还是不挣钱。这种改革用加强信息利润的披露我觉得还是有用的。因为很多投资者不专业,看不懂那财务报告里的披露,但我觉得最终投资者会成熟起来的,应该说还是会按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来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的。

滕建华:软件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等政府补贴计入到经常性损益,确实是上市公司的收入,应计入到当期损益之中,也能有效引导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

马靖昊:如果一个公司属于国家引导发展的产业,比如说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本身的持续经营能力也没有问题,亏损只是暂时性的,政府补贴可以帮助它起步或渡过难关,使它具备或恢复盈利能力,这样的补贴对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理财周报:中国股市还没形成实质性的退市,是不是正是因为政府补助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条会计制度的存在?

周学群:退市这个事情呢也有政府的影响在里面,政府围绕这个可不退市,他就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他卖一块地给政府,政府给他一笔补贴收入,他可能就盈利了,是有这种情况。

因为在退市标准里面,衡量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指标,是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不扣除政府补贴的净利润,政府有这么一个能力,可以去做这个事情。

滕建华:当地政府为了壳资源,为了保住当地的上市公司,哪怕是作为以后重组的平台,确实会这样做,但毕竟是少数。除非地方政府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往里面投钱。

马靖昊:我觉得是。不合理的政府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控股股东想救子公司,如果直接自己出钱,就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不能表现在净利润上,所以它就跟政府达成某种协议,把这笔钱给政府,透过政府的手,以政府补贴的名字转给上市公司。如果只是为了不戴帽、不退市,在净利润上做点文章,那么这个补贴就是不合理的,是在吃纳税人的钱,进行利润操纵,对公司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无缘无故给公司一笔钱,为的就是保住“壳资源”。

理财周报:是不是说明现在的退市制度有缺陷?怎么改进?

周学群: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现在政府花力气去挽救一个壳这种事情,纯粹去挽救一个公司的事情政府基本上都不会去干了。因为现在壳一上市也不难,拿到那个壳也没有多少价值,挽救一个旧壳的成本和扶持新的上市公司的成本来说,救壳的成本就更大了。纯粹为了救壳给他一笔莫名其妙的补贴,这种情况我觉得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滕建华:这是国际通行的退市制度,只不过中国地方政府会出于保护企业、增加税收的考虑,挽救上市的壳资源,可以留给其他资产以后重组上市。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马靖昊:其实这个政策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上市公司不恰当的使用了这个政策。如果这项规定改回来(将政府补贴计入资本公积),就把企业恶意操纵利润的最便捷和最常用的方式挡在了门外,上市公司将无法再通过这种途径来避免退市。不过不一定会带来退市潮,这个不行了,上市公司还会找其他的途径来粉饰业绩,比如关联交易,搞虚假业务。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