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后一周:乱云飞渡底在何处
每经记者 赵笛
2011年的股市,还有5个交易日就将结束。
在今年最后一周即将到来时,投资者也不免回顾起这一年的喜怒哀乐,或许汇金增持四大行、CPI下降给人以喜和乐,但股市“十年零涨幅”和IPO融资加速又让人哀和怒。我们即便身处困境,也有美好的期待,因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在乱云飞渡、一跌再跌的股市中,底部久盼不至时,也不免让人想起劳伦斯·宾扬的话:如果冬天过后还是冬天,人们何时能将春天盼望?最后一周,我们仍期待政策底、市场底都已不远,以让投资者好好过年。
/大势一览/
政策底“若隐若现”
距离10月10日汇金增持四大行已过去两个多月,却始终让人不敢坚信政策底已现。相比历史上的多次“救市”,这一次的政策力度可能相对偏弱,因此虽然释放出不少远景利好,但仅藉此是否就能构建坚实底部,让人心存疑虑。
2300点的“篱笆墙”
10月10日A股刚刚收盘,新华社就发布消息称汇金“动手”了。晚间,工、农、中、建四大行发布公告称,汇金公司当日在二级市场购进其股票。
11日,股市不出意外地大幅高开,虽然股指最终高开低走,但12日出现的2318点构成一个杀跌后的短暂低点。
反弹4日(指交易日,下同)后,股指又持续下跌4日。此时,文化传媒板块横空出世,成为市场救世主,政策利好又一次助力市场信心。在10月24日创出2307点新低后,股市迎来了久违的五连阳,沪指10个交易日上涨9.11%。并一举突破60日生命线,似乎底部正就此形成。
不过,市场或已深谙“政策底不是真正底”的历史规律,沪指在60日线上方坚守9天后,再次跌破60日线,一轮新的下跌出现。
11月30日,沪指出现近80点的中阴杀跌,最低探至2319点,距离再创新低的空间只有区区12点。市场恐慌气氛浓烈。
但就在当天晚上,政策再次出手。首先,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宣布将释放流动性,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1月以来,12次上调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按照最新人民币存款余额79.2万亿元计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释放流动性约4000亿元。
随后,美联储宣布将携手欧洲、加拿大、英国、日本和瑞士五大央行联合救市,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
12月1日,A股市场受上述两大救市消息的刺激,大幅高开逾2%。不过随后指数再度出现回落,但就在10时之后,增量资金开始进场,以保险、银行、地产股为主要攻击目标,沪指一度上冲约90点,涨幅约4%,收复前一日暴跌的失地。遗憾的是,到了午后,市场再次出现获利了结的抛盘,最终,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达2.29%和2.32%。
整体来看,“降准”的救市效果似比汇金增持在短期影响更大,由于11月30日沪指一度跌至2319点,而当日央行宣布降准,这让市场认为,2300点一线或成为政策固守的关键点位。
可是,好景不长,12月12日,虽然上一个交易日消息面出现11月CPI从10月的5.5%降为4.2%的利好数据,但最终沪指当日收盘时仍跌破2300点这一市场认为的政策固守点位,篱笆墙还是倒塌了。
政策:力度弱、远景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显示,10月以来,沪指在2300点一线得到不下三次的政策力挺,让市场认为这个点位就是政策底了。但相比历史上的政策利好,如今出台的政策更多的是远景规划,因此对股市的即时效果显得有些疲软。
比如汇金增持,这是本轮救市第一次政策性利好。然而记者也发现,本次汇金政策暴露出两个方面的“弱势”:
首先是增持力度较弱。实际上,不算本次增持,汇金在历史上已经有过两次增持了。第一次是在大熊市末期,2008年9月18日晚间,汇金宣布出手增持工、中、建三大行(农行当时还没有上市);第二次增持对股市的影响提前体现于2009年10月9日,当天沪指上涨4.76%。10月11日晚间,工、中、建三大行同时发布公告称汇金公司近期分别增持相关银行3007.35万股、1613.92万股以及512.6万股,并且许诺在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三大行股份。
记者注意到,在第二次增持中,2009年10月9日,汇金买入工、中、建三大行分别为3007.35万股、1613.92万股以及512.6万股,对应当时市值为1.47亿元、6415万元、2940万元;而在本次增持中,汇金增持工商银行(601398)14584024股、增持农业银行 (601288)39068339股、增持中国银行(601988)3509673股、增持建设银行 (601939)7384369股,根据10月10日上述四股的均价计算,成交金额依次为5787万元、9572万元、1000万元、3256万元,明显弱于第二次增持额度。
其次是增持后市场的反应较弱。第一次增持次日,沪指暴涨9.45%,几乎所有股票涨停。第3日,沪指再次大涨7.77%。统计显示,汇金增持的消息发布后,沪指在5天时间涨幅即达21%;第二次增持后股市展开反弹,沪指一度接近前期高点3478点,反弹幅度约17%;本次增持的次日,沪指高开52点,但遗憾的是,随后低走并一度翻绿。虽然第3日沪指在盘中跌破2319点前期底部之后,大幅拉升,出现本轮下跌以来的最大涨幅,但反弹仅维持4日,涨幅3.91%。
另外,从政策对股市的效用看,前两次似乎更加“应景”,而本次则显得“远景”。
在1664点前的救市,即2008年9月18日,当天共出现了印花税改单边征收、汇金增持、放开央企增持、回购等三大利好。这三大政策全部属于能够立即发挥效力、市场能够及时受惠的利好。
然而,本次政策救市除了汇金增持的利好属于即时生效以外,文化产业的扶持属于远景规划,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虽然也属于及时生效型,但从银行层面过渡到股市层面,效力却存在延时和折扣。
IPO速度不减
2300点之所以被认为是政策底,说明其具有一些底部特征,但是其可靠性依旧让市场存疑和心生不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政策利好能让汇金增持,能让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但却依旧对市场最关心的也是最难以接受的IPO圈钱洪水没有有效制约。
12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证券周刊推出了 “十年股市涨幅零 中国股市病在哪”的策划,分析指出,十年来沪指 “涨幅零”(如今已是 “涨幅负”)的症结就是IPO的异化。A股多年成为全球融资“老大”,从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到如今已成为产业资本圈钱、套现的重要工具。
今年以来,沪指下跌逾20%,中小板指的跌幅更是超过了36%,就在年末资金紧张、股市不断创出新低的当下,IPO圈钱不但没有停止,还加快了速度。
上周(12月12日~16日),证监会共预披露了12家企业的IPO招股书(申报稿)。而本周,在19日公布了5家公司的招股书后,22日又有6家公司的招股书被披露。按此速度,本周的新股上会预披露数量将达到约16家,整个12月份预计将有约50家公司披露招股书。
如此上会速度历史罕见。
有市场人士和媒体称,经济不景气才是股市下跌的根源,而不是IPO。但《每日经济新闻》已用详尽数据表明,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沪指的涨幅却全面落后。
十年来,A股的流动性在IPO扩容的冲击下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在A股的总市值翻了510%的情况下,真实换手率却从1.57%下降至如今的0.6%左右。诺安基金公司总经理潘福祥也指出,尽管对内忧外患的担心属市场常态,但最近股市脱离外盘的决绝走势令人不安。无关乎外患,是内忧造成的不确定预期在悲观市场情绪;也无关乎估值,供需失衡的趋势性多杀多,已足以摧毁任何价值防线,股市扩容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
/走势回顾/
市场底频遭融资利空搅局
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如果2300点一线真的就是政策底,那么市场底还远吗?
看似不远,但实际上也许还有点遥远。不断地反弹,又不断地创出新低,一次次给了市场希望,又一次次让市场受伤。哪里才是市场底呢?
何处是市场底?
如果市场绝大多数人仍认为2300点一线就是政策底,那么如何才能够把握住政策底之后的市场底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历史数据中总结出两点,第一,二次探底的时间周期不超过30个交易日;第二,二次探底下跌幅度不超过8%。
从第二个底部的结构看,有不创新低的,也有再创新低的。比如2005年6月6日的998点构建了第一个底部,2005年7月12日的1004点构建了第二个底部;2009年9月1日的2639点构筑了第一个底部,9月29日的2712点构筑了第二个底部。这些底部都是不创新低后出现的。
而2008年9月18日,沪指因为汇金增持等多项救市政策而出现政策底,但最终政策底在反弹后还是跌穿。从9月18日的1802.33点到10月28日的1664.93点,沪指又跌去了约7.6%;再如2010年5月21日的最低点是2481.97点,2010年7月2日的最低点是2319.74点,累计下跌了7%。这些市场底都是再创新低后出现的。
目前,2300点早已跌破,如今市场底的出现,其与政策底的结构关系显只能属于后者了。
从前述把握市场底的两点历史总结来看,首先是下跌幅度,1664点底部二次探底下跌了约7.6%;2319点二次探底下跌了7%;其次是下跌时间周期,1664点底部二次探底下跌周期为24个交易日,2319点二次探底周期为28个交易日;998点到1004点的周期为27个交易日;2639点到2712点的周期为21个交易日。
因此,从上述历史数据可看出,二次探底的周期确实没有超过30个交易日,跌幅也未超过8%。目前,从2318点到2149点的跌幅为7.3%,跌幅和历史数据相仿。但下跌时间周期已经达到了53个交易日。
这或许说明两种可能:要么是当前市场无法象历史上那样走出较标准的双重底形态,“L”型走势代替“U”型走势的可能性很大;第二,那就是当前的政策底都尚未真正形成。
再融资搅局
如果将市场底部的形成用加减法来考量,政策底形成过程中,利好显然是“加法”。而在市场底形成过程中,若出现过多的利空,显然就属于“减法”,势必会延后市场底的出现,这或许就是现在的估值形态像极了“L”型的原因。
的确,近期的基本面有着不和谐的音符。首当其冲的仍然是融资圈钱的压力。IPO的情况上文已有所交代,而就在12月21日,比IPO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再融资圈钱又给了市场当头一击。
当天,中国平安(601318)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 《关于授予董事会一般性授权发行新股的议案》和《关于审议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议案》。本次中国平安拟发行260亿元A股可转债,这是该公司一年之内两次融资 (今年6月在港股增发约200亿港元)。
虽然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并非常常融资,但其体量不小,知名度更高,而且让市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是促成A股暴跌的元凶之一。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尽管中国平安后来并未在A股实施增发,但此后上证综指却由4914点暴跌至1664点。
除了中国平安的融资圈钱,光大银行(601818)、宁波银行(002142)也有再融资的需求,这些显然对早已不堪重负的市场资金面构成一次重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底就算不需要利好刺激,但至少也需要基本面保持平静。在投资者信心极弱的情况下,市场肯定经受不住多少利空打击了。因此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市场还有哪些潜在的不利因素会致使市场底延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大概有两大潜在利空须警惕:
一是欧债危机等国外经济动向和重大事件的走向。招商证券就以“树欲静而风不止”为题指出,尽管12月PMI指标萎缩幅度减小,令人看到一些经济活动下滑程度可能放缓的希望,但欧元区经济出现又一个季度的萎缩恐怕不可避免,特别是考虑到商品和服务新订单的持续下降、企业信心的低迷以及欧元区外围国家财政与信贷双紧缩的状况,更令人忧虑。
二是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目前,通胀的压力已被认为基本解除,但政策放松的步伐却并未加快。虽然明年一季度新增贷款的出现又将考验物价,但市场对CPI已不再过多担心。最担心的还是经济。中信建投以“增长中枢下移”为题指出,技术后发效应趋淡、资本产出效率降低、劳动力迎来刘易斯拐点,加上外部需求的变化,中国必须进行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这是增长中枢下移的过程。目前,中国正经历2008年以来的二次中枢下移。
史上年底走势对比
目前,距离2011年结束仅有一周时间,这一周股市会如何演绎呢?是真反弹、还是砸出底部、还是用假反弹来诱惑市场呢?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2000年以来的年底股市的大体状况:
2000年底,股指处于高位,迎接它的是2001年的熊市;
2001年底,股指处于反弹回落后的连续下跌途中,次年1月沪指累计跌幅超过15%;
2002年底,股指在连续下挫后构建了一个平台,并出现小幅反弹,但在12月份的最后一周,股指加速下跌,至次年1月初砸出底部;
2003年底,股市正处于上升的途中;
2004年底,股市结束了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跌,至次年2月左右才形成了反弹,但随后依旧是下跌;
2005年底,股市正处于998点之后的大牛市初期的上涨途中;
2006年底,股市依旧处于上涨过程中;
2007年底,股市处于从6124点下跌后的下跌中继,反弹途中;
2008年底,股市正处于1664点后的见底回调过程,这个回调的最低点刚好就在当年12月31日。次年股市迎来了大反弹;
2009年底,股市正处于反弹后的顶部区域;
2010年底,股市处于3186点后的下跌过程中,1月底股市见底反弹。
纵观近11年的年底行情,有3次处于上涨过程中、4次处于顶部区域、2次处于底部区域、2次处于下跌中继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和2011年近期情况稍相像的有4个年份,即底部区域的2002年和2008年和下跌中继阶段的2001年和2004年底。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由于沪指年线历史上不曾有过连续3根年K线收阴的情况,而目前年K线已是连续两年收阴,因此处于下跌中继阶段的2001年和2004年底的经验可以排除(因为随后的2002年、2005年的年线为阴线)。
由此可见,单纯从历史数据的统计看,似可认为在今年12月的最后一周,最迟不过明年1月,A股就会形成市场底。
/板块直击/
强势股补跌低估值股坚挺
那么,在政策底忽隐忽现和市场底欲迎还羞的2011年年底,如何把握市场的脉络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两底共振”的紧要关头,投资者应关注两个现象。
一是强势股的补跌。
近段时间,出现跌停的股票多是强势股。比如重庆啤酒(600132)瞬间从83元跌至28元,*ST昌九(600228)在14个交易日下跌超过50%。而在下跌之前,这两只股票的股价异常坚挺。
而不少前期强势股往往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消息面的支持。而无论是消息落空还是消息兑现,都将导致强势股暴跌。比如12月23日,宝石A(000413)在公布非公开增发预案后跌停;12月22日,前期借文化产业政策利好炒作的武汉塑料(000665)跌停;12月21日,9月以来一直横盘震荡的智光电气(002169)跌停。
目前,还有哪些强势股有补跌的需要呢?
巨灵数据显示,在29个行业板块中,市盈率高于25倍的板块有9个,这其中,市盈率最高的5个板块依次是农林牧渔(36.48倍)、计算机 (35.99倍)、通信及设备(34.55倍)、电子元器件(29.99倍)、文化传媒(29.93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5大行业板块均能够找出前期的炒作由头,比如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对应的文化传媒股,巴菲特购进IBM刺激的计算机股、中央一号文件利好的农业股等。显然,在炒作劲头过后,价值回归是必然的。
二是低估值板块的抗跌。
12月以来,沪指已下跌5.51%,但有些板块或个股却没有怎么跌。
比如中国石油(601857),12月以来上涨3.91%;又如银行股华夏银行(600015)、南京银行(601009),12月以来涨幅超过5%;再比如地产板块,四大地产股“招保万金”就能在12月份录得上涨,其中金地集团(600383)的涨幅更达13.18%。
有市场人士认为,对于这些板块个股的上涨,多头的基本思路是,在通胀以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都已经出现后,相关利空都已经通过股价下跌完成了,再坏的情况已很难出现,“利空出尽是利好”,这就是为什么政府明确了2012年坚定楼市调控不松手后,地产股不跌反涨的原因。
当然,市场也需要仔细分辨,哪些低市盈率股票更多是扮演护盘的角色,若如此,则一旦市场底形成,上述个股往往会滞涨,比如中国石油和银行股们。而对于地产股,大块头的强势有可能会带动中小地产股的再接再厉。
巨灵数据显示,目前市盈率低于15倍的行业板块共有10个,市盈率最低的5大行业板块依次是航空(7.56倍)、金融(7.87倍)、石油化工(11.3倍)、建材(11.9倍)、建筑工程(11.97倍)。
未来,这些板块似乎也有着上涨的基本面动力。比如保障性住房概念下的建材、建筑工程板块;人民币升值下的航空股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乃至降息预期板块下的金融股。
2011年即将收官 沪指年跌幅冲击历史第二惨?
每经记者 刘明涛 张昊 王砚丹 牟璇
收阴,已成事实,2011年,沪指到底有多惨?目前还难下结论。
跨过22年时光,A股有过疯狂,有过低落,沪指年K线有过擎天长阳,也有过凿地长阴,远眺6124点,低看96点,这里面充满了股民的喜怒哀乐。
眼下又到2011年年末,A股第22个年头即将走过,回首2011,留下来的辛酸多过欢喜,沪指从3000点一路下行,12月屡创新低,连收7周阴线后,沪指已经跌至2200点,年跌幅达到21.48%,年K线图上这样的长阴显得极其刺眼。年终盘点,沪指是会超越1994年22.3%的年跌幅,成为历史第二惨?还是会顽强抵抗将跌幅控制在20%以内,不用载入史上三大跌幅之列?
除此之外,均线系统三大中长期指标均预示沪指长熊到来,这样的命运,能否改变?
/四大猜想之一/
沪指年跌幅第二惨?
打开A股市场20多年的年K线走势图,尽管整体走势趋于上行,但其中也不乏大起大落之年,更不能忽略重要的大熊之年。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影响,A股年跌幅高达65.39%,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难以忘记的股灾之年。除去2008年,还有三年出现大跌,分别是1994年、2001年、2002年,沪指跌幅分别是22.30%、20.62%、17.52%。
如今离告别2011年还有一周,截至12月23日,2011年跌幅已达21.48%,离历史第二惨的1994年仅一步之遥。
历史惨跌重现
A股年跌幅第一惨毫无疑问是暴跌3440点的“黑色2008”。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出现大跌,A股市场也是凄风惨雨,沪指全年暴跌65.39%,最大跌幅高达73.32%,成为A股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市场哀鸿遍野,无数的投资者陷入极度恐慌和绝望。至今,经历过2008年股灾的股民们回想当年惨状,仍心有余悸。
除2008年以外,1994年、2001年和2002年的跌幅也较为惨烈。1994年中国出现了高达20%以上的物价上涨,为控制物价,政府对国债和储蓄实行保值贴补,一年期储蓄的收益率最高达20%以上,股市吸引力尽失,股市自1994年3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4个月内,从800点跌至325点,跌幅达到60%。1994年全年年K线跌幅达22.30%,是年K线跌幅第二惨。
2001年、2002年,A股市场也 “大病”一场,国有股减持的利空充斥着2001年、2002年的市场。为充实社保资金进行的国有股减持,因其价格不合理,有输送利益之嫌,引起投资者不满,纷纷用脚投票,持续退出市场。同时,监管层加强监管使得一大批“问题股”纷纷曝光,也引发了二级市场股价的连续跳水,上证综指从2001年6月的2245点的高位一度跌落至10月份的1600点附近,2002年短暂反弹后继续大跌至年底的1300点上下。2001年,全年下跌427点,跌幅为20.62%;2002年下跌288点,跌幅为17.52%。
年跌幅冲击第二惨?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A股市场迈向22岁的年头,是“少年”初长成的年头,但2011年的A股市场走势却让人大失所望。A股股民频繁经历过山车般的股指俯冲,“熊霸全球”的“名号”让人唏嘘不已。据统计,仅2011上半年,A股沪深两市市值就蒸发了8424亿元,而下半年,自2700点一步步“滑铁卢”至周四创出的2149点,其中惨烈不言自明。
再回首2011年股市走势,1月至4月,上证综指自2700点震荡上行至3067点,这几乎成为了今年A股市场最为风光的时刻,成交量最大、交易最活跃、股指最高。4月中旬,市场对二季度通胀预期陡然上升至5%以上,再加上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速较快,货币紧缩政策开始加码,股市应声而落。与此同时,由于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接踵而至,4月份以来市场开始走向单边下跌的熊市行情,10月中旬上证指数2300点上下,较4月份暴跌700点。期间,大盘股、小盘股无一幸免,先后经历系统性下跌,创业板指数更是屡创新低,无数抄底者“猝死”在“半空中”。
截至本周五收盘,今年A股跌幅已达21.48%,情况略好于1994年22.30%的跌幅。2011年只剩最后一周,股指又将如何演绎,会否继续下挫,“冲刺”A股年K线第二惨?
从消息面来看,不利因素主要是年末IPO有加速之势,12月以来上会的25家公司中有20家闯关成功,IPO过会率悄然回升至80%。新股超发抽血无度,几乎成为股指不涨反跌的罪魁祸首。同时,中国平安宣布再融资260亿元也对A股市场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
虽然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后市也有积极因素。中证投资认为,从近期汇金增持四大行股票、政府政策微调等措施都印证了股市政策底部的出现。从技术面看,上证指数周线收出前所未有的7连阴,一般情况下出现8连阴的概率不大,若下周收阳,历史第二惨的悲剧则将不会上演。
/四大猜想之二/
最短下影线预示惨过2004年?
A股22年成长的烦恼,22根年K线,其中阴线10根,阳线12根。虽阳略胜于阴,但是每一次阴线往往对股民们具有巨大杀伤力。截至12月23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下跌21.48%,股价惨遭腰斩的个股不计其数。
辞旧迎新的时刻总是孕育着新的希望。即使是熊市,A股也难得在最后一周打破年内低点。2011年,上证指数会收出22年来最短一根下影线吗?
年K线下影线越短,标志着这一年越到年末,股市走得越低迷。就像是今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跌破2245点,随后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这种情况在A股短短22年历史上并不多见。最相似的只有1995年、2002年、2004年三次。1995年,沪指以637点开盘,此势不温不火。5月22日,国务院宣布1995年股票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5月23日,沪市暴跌16.39%,拉开新一轮熊市序幕。年内沪指最低摸至524点,收于555.29点。
2002年,A股继续在前一年上涨至2245点后的大幅调整。由于被认为估值偏高,A股整整一年几乎处于下跌中,少见像样反弹。当年沪指开于1643点,最低摸至1339点,收于1357点。
2004年是2001~2005年A股大熊市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中小板元年。沪指开于1492点,最低摸至1259点,收于1266点。
如果按照(收盘价-最低价)/收盘价这一公式估算下影线长度,2004年是目前度过的完整年度中,下影线最短的一年(0.55%)。如果今年沪指最低点位为12月22日创下的2149点。一旦跌破2160点,且没有破2149点,也就是说比周五收盘价2204点再下跌64点,那么A股就将打破2004年的记录,年K线上收出史上最短下影线。
近期消息面暖风频吹,保障房、铁路建设、RQFII获批、证监会进一步细化创业板分红政策等推动沪指重回2200点大关。
虽说短期内各利好能够见到的成效或许不大,但是组合起来对投资者见底的心理暗示似乎越来越强。RQFII初期只有几十亿元规模,对解决市场资金饥渴有限性自不必说。铁路建设方面,尽管重新启动了铁路投资,并且确定了2012年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但比起前两年超过7000亿元的投资规模,目前的规模仍然偏小,对相关产业链的促进作用有限。至于保障房建设方面,按照规划的明年开工不低于700万套,完工400万套计算,其规模已经比今年减少了约三分之一。
或许正是因为既有利好,又似乎远水救不了近渴,A股反弹也走得小心翼翼,一波三折。周五尽管个股普涨,但沪市全天成交仅434.8亿元,较周四减少了46亿元。量能不足让A股反弹变数重重。
但是这也不能说A股市场毫无看点。每到年关,公募私募、券商集合理财等各路机构都将面临排名压力,这也形成了每到期末A股独特的机构做市值行情。目前各路基金们的仓位总体来看并不太重,他们会不会入市拉高自己股票?值得期待。
/四大猜想之三/
年K线两连阴后 “瑞雪”能否兆丰年?
2011年被股民称为 “坑爹”的一年,这一年不知多少人财富缩水,年初的反弹行情并未形成良好的开端,3000点的城门没守几日便一泻千里,期间的阶段性反弹大多成了套人的把戏。行情下跌,资金被套;行情反弹,抢反弹资金再次进入;行情进一步下跌,资金又再次被套牢。尤其是2011年11月16日阶段性顶点,此后阴跌的行情似乎再次让人窒息。
回眸年初至今的走势,整个上证指数毫不否认处于一个下降通道,而截至本周四(12月22日),上证指数创下2149.42点新低。如今A股市场还剩一个交易周,投资者即将挥别2011年,而上证指数经过2009年上涨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大跌已经成定局。但纵观沪指年K线,从来没有一次连续三年年K线收阴的情况,当下2011年大跌,这场“雪”是否预示着2012年可能成为A股的“丰年”?
2011年“雪”未停
“坑爹”、“套人”、赚钱效应低下,想必是大多数投资者对2011年A股市场最直接的感慨。年初通胀预期推高黄金概念股,国家对稀土政策调整以及稀土行业整合,稀土永磁概念股在今年一季度表现更为耀眼。
一季度至二季度上旬,市场热点反复活跃,上证指数也从年初的2800点一线,不断攀升至3000点一线。3000点大关就这样被轻松突破,然而年初市场的优秀表现,却并没有就此形成良好的开端。3000点城门之上,仅仅9个交易日,A股市场就再次陷入结构性熊市,震荡阴跌的行情贯穿了整个2011年走势。这阶段走势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货币政策紧缩,及新股的密集发行。
其中3月25日起,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6日起,央行加息25个基点;4月21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月18日又一次上调准备金率,如此高密度紧缩政策,直接对A股市场走势造成影响。4月18日后沪指自3000点上方下跌,6月20日指数已经下跌至2600点一线,期间日成交量大多保持在1000亿之下,市场人气同样是瞬间丧失。或许是由于这期间的连续下跌,当沪指创下2610.99点低点后一轮反弹行情就此展开,尤其是6月24日、27日、2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成交量均在1000亿之上,量与价的配合吸引了不少抢反弹的资金,然而沪指的反弹行情却在2800点一线夭折,这波行情再次成为“套人”行情。
进入三季度后,指数再次迈入下降通道,而同期新股的发行仍没有减速的迹象。其中7月25日沪指跌幅亦是达到80点、8月8日沪指跌幅达到99点,10月12日沪指跌破2010年7月低点2319点,10月21日,沪指已跌至2317.27,成交量亦萎缩至437亿元。
这轮自7月2800点到10月底2317点的下跌,期间沪指毫无像样的反弹,持仓投资者几乎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
2010年7月2319点低点告破,在汇金增持相关利好刺激下,10月底沪指自2370点一线反弹至11月15日2500点一线。然而未曾料到的是,反弹还不到一个月,11月16日暴跌再次开始,沪指自2500点一线一路下跌至本周四最低点2149.42点。
如今2011年仅剩下一个交易周,投资者即将挥别2011年,而从上证指数经过2009年上涨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大跌已成定局。然而纵观沪指年K线,从来没有一次三年年K线收阴的情况,当下2011年大跌,这场“雪”是否预示着2012年或是A股的丰年?
指数三年连续收阴成悬念
目前已经有多家券商发布了2012年年度策略报告,在他们看来2012年A股市场行情也有好有坏。其中好的方面,国信证券的2012年投资策略认为,股市明年总体乐观,看好春节后的行情。
上述券商认为,随着2010年10月份以来的政策微调,政策底越来越明确,市场底将显现。按照明年宏观预测通胀回落到3%,政策全面放松可能性较大,那么市场的整体(沪深300)估值水平会有所提升,高度取决于经济回落的幅度和政府对此的容忍度,目前给定15倍的上限。核心区间预计为10到15倍之间,10倍间已是新低。
另外从节奏上看,国信证券更看好春节后的行情。国信证券认为,由于担心经济下滑年初信贷投放会相对较多,如果2012年一季度信贷占比35%,总规模在8万亿,历史上同情形下都会出现节后行情。二是处于年报期间。三是从通胀的翘尾因素看,1月份最大,2月份回落,3月略有上涨后随后的月份会逐渐回落,也有助于节后行情。
此外湘财证券亦是看好2012年A股行情。该券商认为,2012年A股面临确定性的环境因素是:通胀中枢较2011年显著下降、流动性较2011年宽松、政策将获得边际性改善;不确定的因素是经济下降、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下降的程度和节奏,欧债问题是否再次爆发并趋向严重,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保障房的建设是否会导致经济“硬着陆”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等。
简而言之,2012年A股大势取决于景气下降和流动性改善的赛跑。但考虑到2011年年底A股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扩容,湘财证券认为2012年从全年看,A股市场或将迎来恢复性上涨。
此外中信建投2012年A股策略报告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处于增长中枢下移的过程当中,同时还可能遭遇美元大幅度升值的冲击。并且,整体来看,由于中国的经济中枢下移是一个趋势性的,政策没有办法对冲这种趋势。因此,如果没有遭遇外部的风险的话,随着冲击逐步变淡,市场可能会逐渐平复,此时上证点位可能是2000~2600点之间。但是,如果外部冲击放大,上证指数可能会低至1800点。
而德邦证券的2012年策略报告则认为,2012年全年是一个震荡市,把握结构性机会,时间段上把握上半年政策松动下的上涨机会,规避下半年受海外形势恶化而回落的风险。
综合来看,目前尚不能判断2012A股运行趋势,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太多。丰年能否实现,还是大悬念,如果不是丰年,那么沪指将创造年K线首次三连阴。
/四大猜想之四/
三大牛熊线下行 乾坤何时扭转?
对于技术派来说,均线系统往往会对他们判断趋势起到辅助作用。踩着数百只腰斩个股的“尸体”,沪指无论是半年线、还是年线,都是低头向下,指数也在“跌跌不休”的行情中退守至年线下方,年中,半年线下穿年线,而一次反弹行情,沪指又被48月线(即4年线)压制,始终无法穿越。三大牛熊分界线,沪指始终无法跨越,能否实现逆转,也成为一大悬念。
下穿年线“不祥兆”
一直以来,年线一直被喻为牛熊分界线,它对分析市场中长期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沪指几次成功站上年线,并得以确认,往往会诱发一轮牛市行情。今年上半年,沪指也的确在年线上方运行,不过快速下跌的走势,让其于5月下旬跌穿年线,即便6月底迎来反弹行情,沪指一度重回年线上方,但无奈始终无法站稳,最终两轮大跌后,沪指与年线渐行渐远。
再考虑到半年线,业内人士指出,“一旦半年线下穿年线,几乎可以明确熊市来临,后市一般是继续下跌。历史数据中1995和1996年为什么不符合这个分析判断呢?因为那段时间市场几乎是窄幅区间内横盘震荡。1994年7月29日的大反弹之后,市场就一直横盘至1995年11月13日才发生变化。所以,当横盘的时候,半年线和年线的交叉只是均线的普通交叉,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上涨或下跌的时候,半年线和年线的交叉,才准确显示出市场的拐点。”
在跌破年线后,8月中下旬沪指半年线完成对年线下穿,当时沪指位于2550点附近,4个月后,沪指连创新低,目前股指仅为2200点,在这两大“魔咒”面前,沪指没有丝毫反抗底气。
扭转成最大疑问
除了年线和半年线,48月线的出现,也成为判断股指长期运行走势的“风向标”,历史上,当沪指在48月线之上运行,往往伴随牛市行情,而受制于48月线,则走势低迷,呈熊市之状。
从近两年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每到48月均线附近,交投情况就异常活跃,2009年6、7两月,沪指攻破48月均线,而成交量也显著放大,6月成交3.13万亿元,7月则成交4.8万亿元,为这两年月成交最高;2011年,在市场交投情况并不如意的情况下,3、4月成为争夺48月均线最激烈的时刻,成交量同样放大;当年10月和11月,沪指一度发动总攻冲击48月线,但还是无功而返,11月份月成交金额创了1年来新高;而今年3、4月,再次靠近此均线时,这两个月也成为今年成交金额最大的月份。
有资深私募分析称,48月均线的技术含义主要是揭示长期趋势的走向、压力与支撑力。通过该均线的技术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好长期牛熊市的转换以及在关键点位的支撑或者压力。当前,沪指离48月线也产生了500点左右的距离,要想扭转,并不容易。
2011年只剩最后1周,2012年即将到来,受困于三大牛熊线的沪指,多久才能扭转乾坤?我们拭目以待。
无一券商看空本周市场
上周市场呈现震荡下跌的走势,截至上周五,上证综指收报2204.78点,周跌幅为0.9%,深证成指收报8976.52点,周跌幅达1.16%。本周券商七成看多,三成看平,无一看空。
华泰证券(601688):看多。近期A股市场加速杀跌。同时,个股地雷被频繁触发,放大了市场做空情绪,加速了指数寻底过程。在突发性事件阴影逐渐散去后,A股短线面临反弹。
西南证券(600369):看多。上周大盘震荡剧烈,在2200点附近上下波动。继上周跌势趋缓后,本周A股有望在机构重仓股的带领下形成一波升势,预计本周A股将挑战2300点整数关口。
太平洋(601099)证券:看多。上周沪深两市继续震荡下行,创出近三年以来的新低。本周如果市场不大幅偏离2150点位置,后市单边下跌的情形或能得以改善,市场将迎来震荡反弹期。
光大证券(601788):看多。上周上证综指再创调整新低后有所反抽。经过前期的下跌后,股指在技术上有反弹的需要,部分新兴产业的龙头股、高管增持的个股有结构性机会产生。
日信证券:看多。市场经历了前一周加速赶底之后,上周呈现出震荡筑底的运行格局。股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展望后市,股指有望展开阶段性反弹,但反弹高度尚难乐观。
新时代证券:看多。上周沪深股市呈现先扬后抑行情。经过连续杀跌后,大盘的抛压越来越弱,由于本周是年内最后一个交易周,预计大盘将维持横向整理、小幅反弹的格局。
西部证券:看多。上周五股指出现小幅反弹的走势。随着近期一直压制股指表现的负面因素逐步转好,市场板块热点也开始有所显现,股指短线反弹的几率开始增大。
民生证券:看平。上周市场呈现企稳反弹走势。从市场运行角度看,A股在连续下挫后,存在反弹要求,但市场能否真正走好尚需观察,预计短期内市场将以区间震荡为主。
财通证券:看平。上周大盘在创出2149点新低之后展开反弹。市场仍受制于年关的影响,短期仍将筑底,但空头已近强弩之末,在政策底之后市场底的到来已不远了。
银河证券:看平。上周多空双方围绕2200点整数关口继续争夺,并于盘中创出2149点的今年调整以来新低。但由于目前市场极度疲软,且元旦将至,资金进场意愿并不强烈。(北京商报)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1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7.3亿。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下跌。
盘面上,海南自贸区板块大涨,半导体产业链、大金融股走强,免税店概念、稀土永磁、旅游及酒店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CPO板块走弱,猪肉股小幅下跌。
明星基金经理各押各的“赛道”
短期看,沪指站稳3500点,A股多头思维进一步巩固,但需警惕杠杆风险累积。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89亿。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