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欧盟市场萎缩和资金面从紧的压力下进入寒冬,新加坡主权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却预见这些公司将迎来寒冬过后的春天。
据彭博社本周报道,淡马锡新组建投资公司Pavilion Capital,将主要集中投资北亚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私营企业与非上市中小企业,加强淡马锡对中国封闭型控股公司的投资。此新公司将由淡马锡前首席执行官Tow Heng Tan领导。
淡马锡是在周一的一封答问邮件中透露上述投资计划的。新加坡研究机构联昌国际(CIMB Research)经济学家Song Seng Wun表示,淡马锡要直接持有这些新兴增长型企业的股份,这将带来灵活性,“很多资产种类仍然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
梳理淡马锡近阶段的公司大事件不难发现,这一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逐渐提高其在中国的投资份额。当美国银行在去年8月和11月出售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时,淡马锡完成了两次增持,目前持有建行近10%的股份。此外,淡马锡还在去年年初“挖”走中国国际资本公司主管投行的总裁丁伟作为公司中国区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淡马锡目前对于中国的投资已经仅次于其在本土新加坡的投资。2011年3月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淡马锡目前管理着1930亿新加坡元(约合1500亿美元)的资产。
此外,新加坡的另一大主权财富基金GIC(政府投资集团)此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在去年9月的“新中金融论坛”上,新加坡GIC的高管们透露了对中国私募股权(PE)投资前景的看好。新加坡GIC特殊投资有限公司高层刘东表示,基于对新兴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新加坡GIC将会增加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份额。
当前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长率7.6%,5000余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0%。
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应该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大量创新尝试。
3月小型企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至近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是本月PMI指数的主要亮点。
供应链金融数智化通过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低和风险控制难的问题,推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3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连续6个月运行在54%左右的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