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媒报道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原油管道(下称“中俄原油管道”)运作量有望从1500万吨/年提升到3000万吨/年。如果该做法得以实现的话,那么俄罗斯向中国的出口原油量可能会直接上升至第二位,超过伊朗和安哥拉的对华供应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中石油集团内部获悉,目前我国从俄罗斯获得的进口原油主要有两条路,第一是铁路,另外就是新开建的这条原油管道。
据中国海关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前11个月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原油总计1770.5万吨,仅次于沙特阿拉伯(4552.6万吨)、安哥拉(2830万吨)及伊朗(2532万吨)。由于中俄原油管道的年输油量大约是1500万吨,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俄罗斯对华出口原油量其实是通过这条管道运送出来的。相比全部使用铁路运送的模式,管道运输更加节省成本。
中俄原油管道若要把输送量从1500万吨/年提高到3000万吨/年,在技术上存在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管道内原油的来源,是俄罗斯境内的远东石油管道一期,这条管道的最高设计量可能会达到8000万吨。”中石油人士称。
中国境内的900公里原油管道在设计输送量时,本来也已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提高输送量,所以预先有过准备(将管道容量设计为3000万吨/年)。假设今后俄罗斯方面供油量高于3000万吨且管道运输不方便的话,中国还可以把俄罗斯的原油从太平洋周转并使用船运,再折回到国内来。
“在中俄双方数年前展开谈判的时候,确实俄罗斯方面更愿意将原油量控制在1500万吨,而不是3000万吨。”中石油前述内部人士指出。原因在于,俄罗斯方面曾把大部分的资金用在了其俄罗斯境内的原油管道建设上,对于俄原油基地开发的资金非常不足,所以他们也不能确保是否能够给中国更多的油。
“俄方也不希望一次性就把输送量直接提高到3000万吨,这样一步步的提高有利于其与中国谈判原油价格。”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指出,假设双方一开始就锁定原油油价的定价模式和整体输送量的话,那么俄罗斯若要改变定价的理由也不足。但若其1500万吨的输送量仅是一个底线,未来还可以继续提高的话,俄罗斯可能会掌握更多的谈判砝码,如继续在定价方式上做改变。
双方坚信,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各国及各组织不能以牺牲他国安全来保障自身安全。双方呼吁各国坚持全球和地区安全平等且不可分割原则,全力消弭国家间的冲突,共同在全球构建全面、综合、可持续安全。
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沟通协调。
习近平表示,中俄建交75年来,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和相邻大国关系的典范。
毛宁表示,中俄企业正常交往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应受到第三方的干扰和影响。
王毅说,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两度会晤,为双边关系提供重要战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