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材料(300285)上市定位分析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公司是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MLCC配方粉生产厂家。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高纯度、纳米级钛酸钡基础粉及X7R、X5R、Y5V、C0G等系列MLCC配方粉在内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公司继日本堺化学之后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成功运用水热工艺批量生产纳米钛酸钡粉体。公司应用水热法批量化生产高纯度、纳米级钛酸钡的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MLCC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的空白。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四项。公司主持起草《电子工业用高纯钛酸钡》国家行业标准;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优秀产品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二、上市首日定位预测
光大证券30.0-36.0
海通证券19.3-22.1
民生证券17.75-21.3
平安证券23.5-26.8
中信证券23.0-27.0
民生证券:国瓷材料合理价值区间为17.75元-21.3元
报告摘要:
公司为国内MLCC配方粉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高纯度、纳米级钛酸钡基础粉及X7R、X5R、Y5V、C0G等系列MLCC配方粉在内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主要用于MLCC的生产,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功能陶瓷材料领域。公司深耕于材料行业,未来还将向微波介质材料、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拓展。
MLCC电子陶瓷材料行业国际国内市场均呈"寡头"格局
世界电子陶瓷材料行业生产分布较为集中,主要由日本企业垄断,占据电子陶瓷材料市场75%以上市场份额,技术水平一流。在国内,公司技术和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为独家批量生产销售电子陶瓷材料的企业,市场占有率75%。
下游MLCC是电容器市场主流产品,需求强劲
MLCC在电容器市场中使用量占比36%,由于其体积小、价格低、产品种类多、高频环境下性能好,对塑料电容及小容量的铝电容、钽电容有较大的替代作用。MLCC应用广泛于消费类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公司将受益于替代国外产能,募投项目将有利于公司扩张产能,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产能利用率2010年达到104%,产能不足限制利润扩张。公司将受益于替代国外产能。由于日本企业同类产品的价格比公司高出50%以上,公司议价能力较强。目前公司产能为1100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到3%,公司的目标是到2015年产能达5900吨,在世界电子陶瓷材料市场占有率达9%以上。
公司水热法批量生产钛酸钡工艺世界领先
本行业技术壁垒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管控上,指标有
(1)纯度、
(2)晶型、
(3)钡钛摩尔比(变动在正负0.001之内)
(4)颗粒的均匀性分散性。水热法在材料颗粒性质控制及其稳定性、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较其他制备方式具备化学组成均匀、颗粒形貌规整、颗粒粒径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可调、大小均一、产品性质稳定的优势。
微波介质瓷料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运用现有工艺流程及装备,基于基本重叠的现有客户群,成功开拓微波介质陶瓷材料,销售价格及盈利水平达到或高于现有MLCC粉体材料,成为公司重要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71元、1.12元、1.56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8.23%,考虑到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快速扩张下的高成长性,给予公司2011年业绩摊薄后25-30倍PE,2011年公司摊薄后EPS为0.71元,则价格区间应为17.75元-21.3元。(民生证券)
世纪证券: 国瓷材料合理价值区间为20.24元-24.84元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建材业,我们综合参考建材业创业板、与公司相近以及近期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结合公司目前的基本面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认为其合理的估值区间应为22-27倍,按照2012年预测每股收益0.92元计算,合理价格区间应为:20.24元-24.84元。(世纪证券)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公司是继日本堺化学后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成功运用水热工艺批量生产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厂家,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批量生产并对外销售MLCC 配方粉的厂家。
公司目前仅占全球MLCC 电子陶瓷材料市场2.25%,在打破日本厂商在高端产品的技术封锁后,公司未来在进口替代及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公司产品品质优势及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目前掌握 MLCC 陶瓷材料生产的一系列工艺并拥有发明专利四项,曾获得全国科学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品质高从而打破日本垄断进入国际一线企业供应体系。
另外由于公司技术是基于基础化工品的生产加工,大大减少了对于中间产品供应商的依赖,且由于国内钛、钡及稀土类原料相对充裕,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公司产品成本相比国际供应商至少低出30-50%。
安科瑞(300286)上市定位分析
一、公司基本面分析
公司是国内智能仪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具备在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方面为终端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主营业务为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网络电力仪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拥有3项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外观设计专利和6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10余项产品或项目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参与起草多项行业标准,并荣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二、上市首日定位预测
东方证券32.3-38.7
国泰君安27.9-35.3
海通证券27.2-32.6
东方证券:安科瑞合理价值区间在32.30-38.70元
公司是专业从事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备在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方面为终端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2008-2010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32.33%,净利润复合增长67.60%,主要产品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及电量传感器在营业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95%以上。
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服务于用电内部管理需要,未来市场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分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市场容量约为150万台,2005-2009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考虑到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以及国家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推进,预计到2015年,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1,20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19%-41.42%。2015年后,市场增长率仍将保持35%-40%的增长速度。
公司是国内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主要供应商,市场地位突出。目前是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领先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低压电力信号采集、测量、监控、保护以及系统集成为一体,具备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国内少数几家领先企业之一。近三年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市场地位较为突出。未来随着行业35%-40%的快速增长,我们预期公司销售收入将保持同步增长。
公司拥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和优质的客户资源。销售网络分布广,市场开拓力度大,售后服务专业化程度高,在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知名度。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电气设备企业建立了长期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客户企业与公司合作关系的确立,是公司未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保证之一。
募投项目将提升公司产能、强化研发优势。本次公司募集资金约10,370.86万元,投资于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产业化项目、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总产能将由2010年的26万台提高到达产年的8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4.86%,将极大提升公司产能;同时还将显著提升公司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1.29元、1.81元、2.43元。结合公司的成长性和所属行业的平均水平,以公司2011年25-30倍PE计,对应合理估值区间在32.30-38.70元之间。
风险因素:公司可能存在新产品升级换代较快的风险和市场开发风险。(东方证券)
国信证券:安科瑞合理估值区间为23.8-26.4元
公司专注于用电自动化领域,是国内少数具备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电力监控、电能管理、电气安全等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2010年拥有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产能共计26万台,电力监控、电能管理及电气安全产品销量共计25.48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11%,位居国内同行第一位。
我们预计公司11-13年收入分别为1.67/2.24/3.00亿元,摊薄后EPS为1.32/1.75/2.12元,考虑同类公司估值水平及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公司11年18-20倍PE 估值,合理估值区间为23.8-26.4元(国信证券)
三、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知名度高,规模优势突出。公司在用户端智能电力仪表技术领域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近百项专利及6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研发处于行业前列;公司营销网络分布广,售后服务专业化程度高,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知名度,与国内多家知名电器设备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所处行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所需要零部件种类较多,公司目前市场占有率超过11%,位居第一位,较大的生产规模使得公司能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及发挥模块化生产的优势。
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公司产能和建设技术中心。预计2014年达产后总产能可达86万台,较2010年2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34.86%,产能提升有利于适应未来需求增长;技术中心建设将使得公司在产品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