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盘面解析 谁"执导"了A股市场百股涨停?
隐忧仍存 人民日报:一日游行情暗藏隐忧
利空不断
上月“小非”减持创9个月来新高 | 新股发行制度谋变 创业板屡遭重创
专家评论 李迅雷:何时才能摆脱扩容恐惧
操作策略 兔尾行情"闹心" 股民纠结持股还是持币 节后最值得担忧利空
===本文阅读===
谁"执导"了A股市场百股涨停?
⊙记者 弘文 ○编辑 梁伟 张亦文
1月17日的A股市场出现4%以上的大幅上涨,创两年多来最大涨幅。但种种迹象显示,主导当日A股大涨的幕后力量,并不是通常市场心目中的基金或券商,而很可能是以"涨停板敢死队"为代表的民间资金。17日107个涨停板背后,生猛的民间资金与失语的国有大型机构形成了鲜明对比,再次验证了A股市场格局正在剧烈重构的现实。
"民间力量"挑大梁
A股市场在1月17日的暴涨引发了后续一系列反应。市场上 "国家队入场"的评论铺天盖地;卖方研究机构紧跟行情纷纷纠错,对各类周期股转空为多,网络上各种政策解读甚嚣尘上。一时间股市上涨背后的"政策色彩"和"政府意志"被层层渲染。
但有信息显示,当日暴涨的背后,并非如有些机构解读的"政策利多引发机构入市"的资金逻辑。相反有消息称,当日暴涨的背后,一些擅长短线操作、带有"涨停板敢死队"色彩的江浙资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只个股的涨停均由上述资金驱动,许多个股背后亦频频闪现个人买家和短线资金的身影。
在有色金属板块出现9.7%的整体涨幅,个股集体涨停之时;在煤炭股尾市冲高、强周期类的化工、建材、机械、汽配、航运等板块齐刷刷大幅上涨的当口,当诸多中小盘股从接近跌停反抽到5%以上涨幅的时候,而当诸多券商研究机构、公募基金仍在互相探寻个股上涨理由的时候,A股市场本轮反弹已经抹上了明显的民间色彩。
对于A股市场17日的行情而言,有色板块和煤炭板块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尤其是部分中小盘周期股在17日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半之间陆续封上涨停板,对市场人气调动影响十分巨大。
从交易所公布的公开信息显示,当日,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的重心显然不在有色和能源股身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在4个上榜个股ST国创、金瑞科技、郑州煤电、江中药业中,机构席位(为基金和保险所专用)最青睐的是江中药业,一只连续下跌的医药股。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席位信息也显示是民间资金席位占据主流。当日领涨的化工股金路集团,其主要买入席位来自民间资金较为活跃的宁波、杭州、深圳等地区,包括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宁波中兴路证券营业部、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延安路证券营业部、中投证券深圳宝安区创业一路等,前五大席位占当日该股总成交额的18%。
在诸如温州宏丰、正海磁材等超跌反弹股的背后,也闪现着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绍兴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等身影。而已经强势多日的广晟有色等个股,1月以来的交易公开信息更是指向民间资金活跃地区的营业部。而同期在公布的第一批季报中,基金对于强周期股整体低配。
显然,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结果,在17日突然发动行情中的强周期股中,民间资金准备充分,而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则相对无为。17日的行情发动,无论是其基本面上的相对空白,还是行情走势都指向民间资金。
行情能否持续尚待观察
对于市场而言,这样的资金背景可能意味着怎样的未来呢?
好买基金分析师武晓江认为,民间资金和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历来差异明显。比如,在阳光私募中,出身"民间"或"券商"的私募基金经理往往投资操作就表现出更大灵活性,风格更为凌厉、持股周期较短,甚至不乏投资以技术分析和热点研判为主的操作风格。与之相比,一些公募基金出身的基金经理则更多的依赖基本面分析,相比而言,持股周期也更加长期,投资上换手率也较低。"投资经理的风格会影响个股的走势"。
还有更多机构对于未来的基本面存有担心。比如,国泰基金日前就认为:目前市场趋势难以把握,建议关注春节后的信贷和货币政策走向再做结论。还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更多的民间资金出现,既可能平衡市场生态,也可能使得未来市场走势更趋复杂、反复更多。(上海证券报)
人民日报:一日游行情暗藏隐忧
1月18日,沪深两市高开低走,在前一日大幅反弹过后再次跳水,“一日游行情”让投资者在节前不甚乐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小非”股东减持规模创下9个月以来新高,当月共减持1.81亿股,而在大宗交易中股东的折价卖出也成为股东套现甩卖证据之一。
市场人士表示,“小非”股东持股规模虽然较小,但由于参股上市公司时一般成本较低,同时也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化,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减持套现行为。去年12月,虽然国内股市较为低迷,上证指数下跌超过5%,但仍造成“小非”股东“夺路而逃”。
目前除了在沪深交易所交易系统按照市场价抛售以外,不少上市公司股东选择在盘后的大宗交易中批量出售股份套现。由于同样可以赚取交易佣金,不少证券营业部都在争夺上市公司股东资源以期加大大宗交易业务量;而由于大宗交易采用买卖双方议价模式,股东也希望在市场表现不佳时,通过盘后的大宗交易尽可能多地按照较为平稳的价格甩卖股票套现。
在1月17日沪深股市均放量大涨超过4%的当天,依然有12家上市公司登上沪深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名单,总成交额超过3.3亿元。在这中间,除了中铁二局以外,其他股票大宗交易价格均大幅低于其当日二级市场交易的收盘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股东不计成本抛售套现的迫切心理。 (人民日报)
上月“小非”减持创9个月来新高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小非”股东减持规模创下9个月以来新高。
数据显示,2011年12月,虽然市场中股改限售解禁股份整体减持规模有所下降,但持有限售股数量占公司股本比例小于5%的“小非”股东套现规模持续加大,当月共减持1.81亿股,创下自去年4月以来的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市场人士表示,“小非”股东持股规模虽然较小,但由于参股上市公司时一般成本较低,同时也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化,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减持套现行为。去年12月,虽然国内股市较为低迷,上证指数下跌超过5%,但仍造成“小非”股东“夺路而逃”,显示出市场中与央企股东增持相反的另一股“跑路”力量。(证券时报网)
新股发行制度谋变 创业板屡遭重创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力挫新股询价虚高现象,不过也有人士认为,此举作用极微,应一步采用美国式招标制,让报价机构为自己哄抬报价行为买单
据近日媒体报道,针对目前新股发行中存在的"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等问题,市场上要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针对新股询价体制中常为人诟病的"人情票"和"关系票"现象,一项新的询价体制--改良式荷兰拍卖制将有望推出。
所谓的改良式荷兰拍卖制,是指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的顺序全额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机构以相同的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认购中标的股票数额。
华融证券17日通过晨报表示,改良式荷兰拍卖制将迫使机构在IPO询价、报价中回归理性,估值不再受到配额限制、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手段的影响,有利于未来IPO趋于合理。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则向记者表示,虽然不需要以最高价成交,但出最高价的要第一个成交,参与者肯定会报自己最终愿意成交的价格,这样就可以避免新股询价虚高,很具有可行性。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也通过博客表示,改良式荷兰拍卖制的推出,将有利于建立的新股发行的信托责任机制,起码投标人必须为自己所报价格负责。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所谓的改良式荷兰拍卖制并不看好,认为此举非但不能起到抑制机构哄抬发行价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拉高IPO价格。该业内人士表示:"假设你对A股票的估值是10-15元,若采用荷兰式拍卖方式配售新股,为保证获得配售,你必将给出最高报价15元。"
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宏观策略部某经理更是通过微博表示,这个改良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监管部门为何不敢改为美国式招标?
所谓美国式招标,即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
如果采用美国式招标的话,那么届时参与报价的机构将要为自己的报价买单,这无疑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打压机构哄抬报价的方式。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根据中国目前市场情况,相比原先的询价机制来说,改良式荷兰拍卖制的推出具有改革破冰的作用,已属可贵。
另外,有业内人士则指出,除了所谓的改良式荷兰拍卖制,存量发行和加大机构网下认购比例在投资者中的认可度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改良式荷兰拍卖制的推出将可能对前期定价高估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构成打击。(证券市场周刊 宋蓓蓓)
李迅雷:何时才能摆脱扩容恐惧
■论道
⊙李迅雷 ○主持 于勇
据说,美国在过去20年中,机动车增加了73%,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却下降了27%,说明,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的驾车规范与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提升。但中国自1987年以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一直居世界之首,其中80%是驾驶员违章引起的,尽管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占全球7.5%,世界第二,但交通事故死亡率则占到20%。说明车多了,但人们的规范意识和安全理念没有同步提升。中国股市市值也是世界第二,但作为中国的投资者,担惊受怕地经历了20多年的股市扩容过程,至今恐惧扩容,因为中国股市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市场,基本上是下跌式扩容来实现的,投资者亏损比例,也应该是全球居前。
回顾A股20多年的历史,发展速度之快,确实走过了西方国家200年的资本市场成长过程。市场扩容对于一个成熟市场来说,并不会引起投资者恐慌或成为市场下跌的诱因。例如,同样的超大盘国企股,到A股上市往往引发市场下跌,而到H股上市却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过去10年国企指数涨幅超过5倍以上,原因在于H股市场的投资者是成熟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红利回报有很高的要求,如在A股市场最低迷的2004-2005年,A股央企的分红率不足10%,而H股上市的央企分红率则在40%左右。A股市场不少投资者把股票看成筹码来炒作,故供求关系、稀缺度等决定股价高低,一旦某些稀缺板块的股票大量供给,则股价出现暴跌,如2009年10月推出创业板时,市盈率都非常高,如今不仅扩容规模加大,且面临大股东解禁压力,故最近创业板下跌幅度惊人。
每年发改委都会出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并经国务院批准。去年关于资本市场方面的重点工作是"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此,不少投行都纷纷设立新三板和国际板小组,但由于市场疲弱,尤其是投资者对国际板的抵触情绪非常大,这两个板最终都没有推出。但从未来看,A股市场还将继续大规模扩容,这不仅因为国际板和新三板终将推出,而且目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也越来越多,故今后10年内上市公司总数增加50%也完全有可能。因此,期望市场扩容规模缩小并不现实。但要让投资者不再担忧市场扩容,恐怕要等到普遍的投资理念与成熟市场比较一致的时候。从目前A股与其对应的H股的股价水平比较看,除了10多只A股价低于其H股(主要是金融、钢铁等大市值股票),大部分A股股价均高于其H股,其中溢价率最高的达到78%。这意味着A股的估值水平较之H股仍属偏高,也说明未来仍然面临各大板块估值结构调整的压力。
关于股市的估值回归合理的趋势判断,在过去20多年中已经多次被提及,尤其是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总有人会预言"投机时代结束了,接下来进入价值投资时代。"但事后发现,股市还会出现投机潮,很多股票被炒得估值水平高得离谱,于是再次引发市场扩容,股市下跌。所以,今后市场还是会出现疯狂投机的时候,不过,就市盈率的走势而言,一波低于一波的趋势还是明显的,说明随市场容量的扩大,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是越来越被重视。也就是市场在走向规范和成熟。
因此,中国投资者对股市扩容的恐惧,不会很快消失,但也不会一直持续到规模的顶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投资者会逐步忽略扩容的影响。比如,1994-1995年国债期货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应该是致命的,而如今,当证监会准备研究推出国债期货时,市场已经不这么在意了。但愿中国的交通事故会最终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而下降,同样,也祝愿中国股市随着扩容规模增加,投资者的收益能提升。 (作者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证券报)
兔尾行情"闹心" 股民纠结持股还是持币 节后最值得担忧利空
⊙见习记者 浦泓毅
岁末年初,又到持股持币纠结时。
本报进行的网上调查数据显示,近日A股大涨大跌交替出现,股民纠结情绪尤甚往年。尽管多数股民对节后行情报以乐观态度,但过半股民仍在持股持币间艰难抉择。
农历兔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A股走势形似一趟"过山车"。周二沪指刚以近百点长阳一举收复此前连续两个交易日的跌幅,昨日却在2300点上方稍作停留便扭头向下,下跌1.39%。而创业板更形如冰火两重天,在周二大涨4.54%之后,昨日创业板指重挫5.7%,创历史新低,28只个股跌停。
春节之前行情变换如此激烈,令不少投资者深感意外。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往节前一周交易都比较平淡,像今年这样"热闹"的行情,为历年罕见。
震荡的行情也加重了股民的决策难度。调查数据显示,在被问及年前准备如何操作时,有54%的股民选择"观望",15%的股民直言"难以确定"。此外,有8%的股民选择"清仓"或"减仓",23%的股民选择"加仓"过年。
数据同时显示,各有31%、31%及23%的股民当前仓位分别为"轻仓"、"中仓"及"重仓",分布相对平均。
尽管操作策略不尽相同,但仍有多达77%的股民相信,节后将出现新一轮的反弹行情。
对此,银河证券分析师任承德建议,投资者可以持有一些受流动性宽松利好影响较为明显,当前估值较低的投资品种持有。但从总体仓位来看,投资者仍应以持有现金为主。
齐鲁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治的建议更明确:在节前不多的几个交易日间,投资者应逢高出货。"把股票卖完过年。"
对于投资品种的选择,股民显示出了相对的一致性。有54%的股民表示目前主要持有周期性蓝筹股。在过去几天的行情中,有色金属、水泥等周期性行业确实表现强劲。"A股目前正处于估值结构的重塑过程中,周期类行业个股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而此前被过分高估的题材股价格将向真实价值回归。"在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看来,这一过程将在节后继续进行。
春节期间,A股将暂停交易9天。调查显示,在此期间"欧债危机恶化"成股民最为担忧的"黑天鹅"事件。同时,由于我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将在节后不久公布,有23%的股民认为,1月国内实体经济景气走弱是目前至节后最值得担忧的A股利空。(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