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讯:据新华网1月24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4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3.3%,将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调0.8个百分点,至8.2%,并将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速下调0.7个百分点,至8.8%。
报告预测201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8%,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5%。另外,IMF预计日本2012年经济将增长1.7%,2013年增幅为1.6%,较此前预期分别低0.6和0.4个百分点。预计印度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7.0%和7.3%,2011年和2010年分别为7.4%及9.9%。
IMF报告警告,近几个月来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加大,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恢复市场信心。
报告说,虽然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图控制欧元区债务危机和解决银行业问题,其中有些政策在提振市场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欧洲国家在融资方面仍面临挑战,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报告指出,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成本增加、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中短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与长期收益率形成倒挂,表明融资困难和违约风险加大。随着危机加剧,融资压力已从欧元区外围国家传导到欧元区核心国家,从主权国家层面传导至欧元区银行业。
《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全球经济活动将减速,但不会崩溃。多数先进经济体将能避免重新陷入衰退,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从较高的速度上放慢下来。然而,作出这种预测的假设是,欧元区政策制定者将加大克服危机的努力。
下行风险主要来自欧元区主权与银行融资压力之间的恶性循环加剧,导致更大规模、更持久的银行去杠杆化过程以及信贷和产出的大幅收缩。
另一个下行风险是,美国和日本在制定中期财政整顿计划方面的进展不足。在短期内,这一风险可能不严重,因为欧元区的动荡使美国和日本的政府债务更有吸引力。然而,只要预计公共债务水平中期内将上升,并且如果没有明确和可信的财政整顿战略,全球债券和货币市场就有可能出现动荡。
一个更紧迫的风险是,在美国,易出事故的政治经济将导致近期内财政过度紧缩。
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风险与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有关,特别是在潜在产出不确定(可能减缓)的背景下。近年来,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信贷和资产价格快速增长,金融脆弱性加剧。这刺激了需求,并可能导致了对这些经济体趋势增长率的高估。如果房地产和信贷市场走势趋弱(触发因素是国内信心丧失和预期减弱,或国外需求下降),则可能对经济活动带来严重破坏。
此外,人们对地缘政治因素引起的石油供给风险的担忧再度增加。由于库存和剩余产能缓冲有限,并且实物市场状况在 2012 年全年预计都将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如果对与伊朗有关的石油供给冲击的担忧加剧(或出现实际的供给中断),石油市场将受到严重冲击。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鉴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会议在强调宏观政策“不退坡”的同时也指出要增强灵活性预见性,适时加力。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动态跟踪,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以备不急之需。
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仍有必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多位专家分析,6月份CPI由负转正、PPI降幅连续4个月走扩,前者回升缘于输入性下行压力减弱和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增强,后者降幅扩大则缘于国内投资需求疲弱以及出口下行压力显现。受关税政策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通胀回升将持续面临内外部压力,全年低通胀格局难改。这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降息、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展望下半年,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出口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三、四季度的高基数影响,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宏观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力,加快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并期待在稳定股市、楼市、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