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内商品期货跌声一片,文华商品指数中,除硬麦之外,其余品种全部下跌,天胶以3.75%的跌幅居首,PTA跌2.97%,位列第二。此外,铜、塑料、棉花和锌的跌幅也都在2%以上。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短期走强确立,欧洲经济疲弱且债务危机纠缠不去,加上国内商品库存高企,商品市场阶段性升势或已告终,短期将陷入调整。
盘面上看,商品期货成交额大幅增加,多数品种日内大幅波动使得商品整体交投连续第二日增加,文华商品指数全天成交761.8万手,较15日增加 101.9万手。长江期货沈照明的跟踪研究显示,昨日商品期货总成交额占期货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上升9个百分点,至56%;但与此同时,商品持仓大幅减少,文华商品指数全天减仓15万余手至735.9万手。农产品、金属和能化三大板块资金面全部大幅流出,摒除金属板块因交割造成资金流出的影响,商品整体资金加速离场是商品价格普遍大幅下跌的重要推手。反映在行情上就是,商品呈现普跌格局,金属板块和能源化工板块的部分品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即使前期相对强势的品种也逐渐加入到补跌行列,如PTA、橡胶、棉花、白糖和油脂等。
世华财讯沈振东认为,近来受到美元指数连续反弹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转弱。由于欧洲债务问题担忧以及美国经济预期好转,提振美元再次回升,加重了商品回调压力。而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连续第3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可能将继续支撑美元反弹趋势,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有继续回调走低的可能。
自2月9日短期见底以来,美元指数结束连续下滑而走强,由此给大宗商品带来沉重压力。近期欧洲经济低迷,债务问题纠缠不休,而美国经济指标则出现好转迹象。最近公布的美国1月零售额环比增长0.4%,明显好于12月零售数据。而美国纽约联储2月制造业指数为 19.53,高于市场预估值15。美国12月整体资本净流入871亿美元,资本净流入也好于上月。受各种利好提振,美元指数止跌回升,自2月9日低点开始,一周之内反弹150个基点。受其影响,国际黄金,基本金属等主要商品价格均出现回落,特别是LME期铜下跌显著,一周跌幅超过4%。
东证期货朱鸣元认为,市场震荡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等待政策面的明朗。他表示,短期内还看不到经济摆脱下行趋势的希望,因此判断商品市场方向,关键是看经济政策方面是否能够发生变化,其中有两种可能:若1季度货币政策开始放松,市场会以上涨的方式走出僵局;反之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相对偏紧状况,那么商品下跌的概率就会较大,因为目前国内商品库存高企,政策预期落空很可能引爆库存这一重大利空。
操作上,有分析师认为,前期波段反弹上涨趋势基本结束,接下来看大区间震荡的结构,等待给出趋势性方向。交易策略上,前期趋势性的金属和化工波段底仓多单早盘破位被动离场,离场后暂观望。
五位嘉宾将围绕“中国如何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一德期货首席分析师王伟伟强调,精炼铜进口关税前景并未完全消失,美国未来铜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累计涨幅已超50%,月涨幅大幅领跑焦煤、玻璃、焦炭等其他大宗商品期货。
“强预期”遭“弱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