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大背离释放变盘信号 “两会”行情或仍有惊喜

中国证券报 2012-03-05 09:32:00

责编:群硕系统

分析人士认为,三大背离共振打开了短线变盘时间窗口,但市场环境转向积极使得行情不会轻易结束,短期仍需提防“倒春寒”。

编者按:上周A股市场在2500点附近遭遇空方伏击,大盘走势出现一定的反复,创业板指三连阴一度脱离底部反弹通道,多空分歧明显加剧。在连续拉升逾15%后步入阳春三月,投资者在蛰伏和出击之间摇摆不定。分析人士认为,三大背离共振打开了短线变盘时间窗口,但市场环境转向积极使得行情不会轻易结束,短期仍需提防“倒春寒”。而两会的召开是否能为股市带来强心针?

三大背离释放变盘信号 积极把握两类机会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因全球多家央行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的美国经济数据接连报喜,令全球风险偏好情绪逐渐升温,大宗商品及股票市场也随之水涨船高,A股市场在压抑许久之后缓慢苏醒,做多热情逐渐凝聚,进而启动了持续两个多月的小阳春行情,但是连续拉升后股指冲高受阻令投资者心生忐忑。我们认为,三大背离共振打开了短线变盘时间窗口,但市场环境转向积极使得行情不会轻易结束,短期仍需提防“倒春寒”。

三大背离或致多头裂变

上周A股市场在2500点附近遭遇空方伏击,大盘走势出现一定的反复,创业板指三连阴一度脱离底部反弹通道,多空分歧明显加剧。在连续拉升逾15%后步入阳春三月,投资者在蛰伏和出击之间摇摆不定。而从三大背离所释放的信号来看,2132点以来反弹行情第一阶段基本告一段落,短期市场需要休养生息。

其一,资金流向的背离。虽然A股市场震荡走强,市场赚钱效应显现,但这并未获得投资者的一致认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上市公司公告增持规模创下了近10个月的新低,且同期减持额为增持额的7倍。与此同时,基金赎回潮开始显现,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基金遭到市场冷遇等种种现象证明,经历了长期套牢的投资者熊市思维较为浓厚,短期获利出逃意愿较强,不支撑股指持续走强。

其二,虚拟资产震荡上行与实体经济需求不振的背离。虽然今年以来美、中等国家的经济数据渐露喜色,但经济回暖的信号依旧模糊,实体经济的需求较为羸弱。而本轮虚拟资产的震荡回升主要是经过前期震荡调整且受到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进而出现资金推动型的上涨。反观国内,2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环比下降,秦皇岛港动力煤库存仍在历史高位徘徊,港口铁矿石库存仍处亿万吨临界点附近,期铜库存依旧高企,均显示国内需求回升非常有限。同时,从今年以来企业开工率、工程开工率、信贷投放均低于预期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季度经济与企业的盈利数据难言乐观,上市公司的盈利底仍需验证,这将为后市行情演绎埋下隐患。

其三,技术指标背离雏形显现。沪指自2132点上涨至今未见明显的休整,周线七连阳更是1664点以来仅有两次中的一次。俗话说“犹而不及”,短线技术指标超买严重,且 2480-2540点区间套牢盘解套意愿较强,A股已缺乏进一步的反弹空间。从分钟图上看,MACD已经形成了再度背离的雏形,如果本周初市场不能放量大涨,那么股指震荡构筑小双头的概率明显加大。

本轮反弹不会轻言结束

虽然短线市场有较强的调整要求,但并不意味着2132点以来的反弹行情就此戛然而止,去年年底以来的市场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转向积极。

首先,监管层暖风频吹。继温总理“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的表态强化了市场反弹的政策环境后,证监会官员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对当前股市估值认识言论,并提出“蓝筹股目前显示出罕见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多关注蓝筹股投资价值。此外,管理层还修改收购管理办法鼓励大股东增持,并连续多次、高频率地提及鼓励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长线资金入市,力促价值投资,政策环境转为积极有效地提振了市场做多信心。

其次,通胀下行且资金相对宽松。春节过后食品价格连续回落,预计本周五公布的2月CPI数据回落至4%以下是大概率事件,并有可能终结持续24个月的负利率,这为市场资金环境改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与此同时,3月份流动性环境相对乐观。数据显示,本月解禁市值环比大降四成,同时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年内最高峰,这将在一段时间内支撑A 股在经济基本面“弱于季节性”的背景下走势偏强。

第三,全球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风险偏好升温。全球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格局看不到结束迹象,美欧将继续维持低利率,同时出于对欧债危机潜在风险的担忧,欧洲央行持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此外,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尼、菲律宾、泰国等不少央行纷纷降息,韩国等经济体也都在考虑放松货币政策。可以预见,在全球量化宽松的格局下风险偏好情绪仍将维持,本轮资本市场扬升行情不会轻易结束。

积极把握两类机会

综上可见,“三大背离”或只为股指运行提供了休整的机遇,后市在经济环比见底明朗前,“预调微调”政策的延续性将攸关本轮行情调整的深度和上行的高度,短期而言“两会”后将是重要的时间窗口。

操作上,“冲动是魔鬼”,因短期调整预期较为浓厚,不建议此时仓位过于激进。品种选择方面,经历了前两个月的估值修复,3月份的投资机会将以业绩或者事件驱动为主,主动性投资者可逢低把握两类机会。一是季报行情,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经济回暖的预期越发强烈,而对经济复苏敏感度较高的 “早周期”行业环比数据相对乐观,建议在市场调整中逢低关注有色、汽车、机械设备等二线蓝筹股。二是享受政策福利、业绩有改善预期的板块,比如券商板块。当然,在短线调整预期较为强烈的背景下,借助“两会”进行题材炒作的板块风险需要防范,参与此类板块时不宜盲目追涨。

涨多跌少 “两会”行情或仍有惊喜

又到“两会”时,“听风”炒股票。

3月3日至3月13日,是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对于A股而言,市场或将因维稳而沉浸到鲜有利空消息的蜜月期。

统计显示,1995年以来的17年间,“两会”期间A股行情(以沪指为准,下同)表现为“12涨5跌”,上涨几率超过70%,两会结束后10天共录得 “13涨4跌”,结束后20天则是“14涨3跌”。另外,在过去17年里,A股3月行情表现为“13涨4跌”,上涨几率更高达76.5%。

3月上涨概率达77%

记者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7年里,沪指在整个3月份录得“13涨4跌”,上涨几率高达76.5%。这其中,涨幅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3月份的 13.94%,其次是2007年的10.51%;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3月份,跌幅高达20.14%,其次是2005年的3月份,跌幅为9.55%。

虽然近10年来A股有4次下跌,但2003年和2006年的3月份跌幅分别只有0.09%和0.06%,将此归纳为“横盘”更为妥当。那么,十年中,A股的3月份行情仅有两次下跌。

由此可见,将3月份称之为“维稳月”并不为过。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3月份之所以大涨13.94%,主要因素还是经历了2008年后的报复性上涨;2007年3月份大涨10.51%则是正处于大牛市的高潮期。2011年2010年的3月份,沪指分别上涨0.79%和1.87%,上涨的幅度均不大。不过若考虑到这两年沪指均录得下跌,2012年的3月出现报复性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小。

会期录得“12涨5跌”

记者统计显示,1995年以来的17年里,“两会”期间A股行情共录得“12涨5跌”。1995年以来,“两会”期间A股5次下跌,依次是在2000年2003年 2006年2008年2010年。这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当年的3月3日-3月18日,沪指跌幅高达15.63%;跌幅第二是在2003年,当年“两会”期间,沪指下跌3.44%;2006年,沪指在“两会”期间下跌2.07%,位列跌幅榜第3名。

“两会”期间涨幅较大的年份是在2002年以前,如1995年1997年1999年2002年,沪指在“两会”期间的涨幅依次是5.83%、9.14%、5.79%、7.88%。2002年之后,涨幅最大的是2007年的3.49%。

记者注意到,近3年来,“两会”期间涨跌均不大:2009年上涨1.69%,2010年下跌1.94%,2011年上涨0.82%。

对于近年来“两会”行情涨跌幅明显缩窄的情况,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回归理性。“两会”更多是体现政策导向,而不一定对股市产生实际影响;二是2008年后,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处于恢复期,上涨动力并不足。受累于自身情况,比如年报不够理想等,行情自然不太给力。而对于今年“两会”期间的行情,从历史经验看,大致可获得3个方面提示:一是大跌可能性较小,因为2012年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熊市;二是上涨概率较大。过去17年 “12涨5跌”的数据足以给市场提供信心;三是整体涨幅不会太大。2012年伊始,全球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状况并没有较2011年有多大改观,除非今年 “两会”透露出很明显的政策转向信号,否则涨跌都不易。

“后20天行情”可期

如果说“两会”期间,行情更多还是维稳的话,“两会”之后,行情似乎还有更好表现。记者统计发现,3月上半月行情一般振幅较小,后半个月,则会出现大概率性的上扬。以A股在“两会”结束后10天的行情来统计,过去17年行情呈现出“13涨4跌”,比“两会”期间“12涨5跌”更好些。这其中,跌幅最大的是 2005年和2008年,沪指10个交易日内分别下跌7.22%和9.26%。此外,另两个下跌的年份1996年和2002年跌幅分别只有1.07%和 1.5%。

2009年和1995年则是上涨最大两年,沪指“两会”结束后10天内涨幅分别为11.54%和9%。总体看,17年来“两会”结束后10天内平均涨幅达2.81%。

以“两会”结束后20天来统计,过去17年行情呈现出“14涨3跌”。其中,2008年在会后前10天下跌9.26%的情况下,后10天大幅上扬,致使 “后20天行情”跌幅缩小至1.13%;2005年,在前10天下跌7.22%的情况下,后10天“惊天逆转”,“后20天行情”累计上涨3.4%。统计显示,在过去17年中,A股在“两会”结束后20天内行情平均涨幅为3.33%。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不是大熊市,“两会”后就不易出现大跌。数据显示,2005年和2008年均是熊市,沪指在2005年全年下跌8.33%,2010年全年下跌65.39%。而目前,在连续两年(2010年2011年)下跌的情况下,2012年股市继续走熊可能性不大。(新快报)

两会氛围助力股市 私募看空者稀

私募普遍认为,两会期间经济政策层面会比较稳定,股市不会有太大波澜,一些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建议的提出会对股市产生正面作用,关于民生、环保、文化的讨论也会对相关产业规划带来积极影响,制度红利值得期待。

在2月份股市反弹行情中,不少阳光私募收复大片失地,虽然部分私募对今年股市涨幅过多带来的风险有所顾虑,但两会的召开加重了看多者的砝码,在证券时报记者随机采访的京沪深三地10家私募中,仅有1家表示看空3月,其他9家皆表示看多或者看平。

私募普遍认为两会期间经济政策层面会比较稳定,股市不会有太大波澜。北京一家私募认为,两会期间,一些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建议的提出会对股市产生正面作用,关于民生、环保、文化的讨论也会对相关产业规划带来积极影响,制度红利值得期待。

有私募认为3月份国内股市走势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演化,影响市场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相对宽松的房地产政策则同样值得期待。

也有私募表达了担忧,世诚投资陈家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的行情都是基于乐观预期,无论是宏观基本面还是上市公司基本面都没有实质性利好,同时经济增速在放缓,这都是必须要接受的事实。”除了宏观层面,也有私募担心3月份密集公布的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中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会远远低于预期。

蓝筹股是私募争议的主要对象,争论的焦点在于低估值与低成长性带来的投资价值的矛盾,中小盘高成长股仍是主流选择,创业板中一些业绩没有持续性的公司被多数私募回避。瑞天投资李鹏表示:“我们的首选还是低估值蓝筹,选择年报中有分红预期的标的;中小盘作为未来两三年的选择,介入时会更加注重选时。”

具体到板块,医药、汽车、TMT等受到私募的青睐,偏爱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回避靠政府扶持的公司,靠低劳动力成本推动以及低进入门槛的“两低”行业则不被看好。达融投资吴国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资源股上已经有近20个点的收益,目前仍看好一些二三线资源股,未来会慢慢转向科技和生物医药板块。”

据悉,随着股市上涨,目前私募整体仓位较年初有了二到三成的增幅,多家私募仓位在六成左右。(证券时报)

沪指周线七连阳 “两会”激发做多新动力

上周,沪深股市持续演绎逼空行情,虽然期间一度出现震荡,但上周五两市报收中阳线,沿着10日均线的上升趋势依然保持。从周线走势来看,大盘成功实现七连阳的走势,打破了近两年来大盘周线连阳的纪录。

更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两会”已经拉开序幕,市场人士普遍乐观认为,“两会”的召开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做多元素,在政策红利预期的推动下,A股中长线向上趋势不改。

“两会”期间A股上涨概率大

3月3日,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式开幕,A股在会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涨1.43%。

统计显示,1995年以来的17年间,“两会”期间A股行情(以沪指为准)表现为“12涨5跌”,上涨几率超过70%,两会结束后10天共录得“13涨4跌”,结束后20天则是“14涨3跌”。

另外,在过去17年里,A股3月行情表现为“13涨4跌”,上涨几率更高达76.5%。

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从历史经验看,在“两会”期间乃至整个3月,持股待涨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的“两会”前,消息面有着不同寻常迹象。

从往年来看,决策层往往选择4月、7月和10月来进行比较重要的政策调整,进而对股市产生重要影响。而今年情况则不太一样,早在2月13日,温总理就表态“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随后,包括存准率下调、落实“新36条”、地方债展期、确保保障房资金、“放权”地方铁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一系列 “预调微调”政策的讨论或实施陆续出台。

分析人士指出,维稳政策已从之前的金融扩展到经济领域,维稳力度也显著强于往年。正是有了“强于季节性”的维稳力度,A股在经济基本面“弱于季节性”的背景下仍走出了比往年同期更强的反弹行情。

三利好合力烘托做多气氛

上周沪深股市持续演绎逼空行情,虽然盘中一度经历震荡调整,但沿10日均线稳步走高的趋势并未改变。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基本面整体偏暖,三大利好合力继续烘托作多气氛。

首先,“两会”已经拉开帷幕,市场预期将有很多政策利好出台,市场重心将转向两会代表委员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议论和关注,其中也将包括对民生、经济和资本市场等热点领域,以及管理层对相关问题的回应。可以预计,后续题材性机会将非常丰富。从以往看,“两会”期间以及会议结束后上涨几率较高,因此短期市场仍以强势震荡为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到上周为止,上证指数已连涨7周并收出7条周阳线,这在历史上较为少见。如果这波行情只是反弹不是反转的话,那么这种上涨应该是接近极致了,也就是说,后续周K线收阴线的概率在增加,也支持大盘仍有震荡整理要求的判断。

其次,最新公布的宏观情况显示经济状况不错,2月PMI继续反弹,流动性层面央票停发,都有利于市场提前结束调整。上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PMI 为51.0%,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回升,显示市场需求有所扩张,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制造业经济整体表现稳中趋升。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国内经济已基本摆脱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的负面影响,正在向良性发展、中速发展的方向运行,基本上开始软着陆,市场形成了上市公司业绩触底回升的良好预期。

第三,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央行启动第二次三年期再融资操作,共向800家银行提供总额超过5290亿欧元的超低利率贷款。此次释放流动性超市场预期,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缓和欧债危机,重树市场信心,其累积效应会日益显露。虽然欧洲危机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已成共识,但这无疑为短期资本市场争取了时间。

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两会结束之前,政策暖风或逐渐释放,市场震荡上涨为主旋律。

“两会”将催生四大新热点

根据以往经验显示,每到“两会”期间,不仅市场走势相对稳定,而且市场会对“两会”议题予以发挥,从而产生短线的主题机会。那么,今年“两会”期间哪些产业热点或将成为短线的主题概念股呢?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两会”行情依然值得期待,农林水利环保保障房以及新兴产业等将成为关注焦点。

农林水利。最近8年的2月份,农业板块都远远跑赢了标志着大盘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爱建证券表示,农业股与政策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包括水利排灌年内相对乐观。

环保产业。每年环境保护都是“两会”热点,今年也不例外。民生证券也表示, “十二五”期间将加强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因此,工业除尘器大气监测等行业将首先受益,其中 PM2.5 监测设备类个股未来增长潜力十足。

保障房领域。虽然中央从去年1月份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政策组合拳调控房地市场,有关保障房的话题将可能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分析人士指出,从保障房受益的公司来看,两类公司最值得关注,一类是直接负责开发的城投类公司;另一类就是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类公司。

新兴产业。根据地方两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升级等很有可能是此次“两会”讨论的重要话题。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兴产业中,投资者值得重点关注四大子行业: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智能电网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等。

总之,有观点明确指出,历史上“两会”期间股市大概率保持上涨,而在换届之年则是2、3、4月全部收阳,今年恰逢换届年和“十二五”规划真正实施年,虽然眼下A股已经上涨了2个月,短线面临调整压力,但在政策红利预期的推动下,A股中长线向上趋势不改,红3月依然可期。(证券日报)

把握“两会”行情中农业水利股的机会

备受瞩目的“两会 ”即将拉开帷幕,受此利好刺激,农林牧渔及水利板块近期双双大涨。而农林水利作为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及“两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窗口无疑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关注绩优生物育种股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两会”重点话题都离不开“三农”,而国务院2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000061)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则重点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月24日,工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10年粮食加工业发展目标,2020年粮食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9万亿元,年均增长12%。此次“规划”也着重指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受此利好刺激,隆平高科(000998)本周上涨14.16%,新农开发(600359)、万向德龙等也出现异动。

2012年是种子行业门槛提高,“落后产能”集中退出的一年。本刊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后得知,目前我国大约有8700家种子公司,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标准,将有约80%~90% 的企业被淘汰。2012年种子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时代,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拥有资金实力和研发优势的大型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

“ ‘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的是农业科技,所以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现代化生物育种龙头公司。目前正值春播来临,全国春杂交早稻、中稻、玉米种子市场相继启动,价格普遍上涨5%~10%。可结合上市公司自身盈利水平来把握波段性的投资机会。”申银万国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赵金厚谈到。

从公布 2011年度业绩预告的61家农业公司来看,有11家预告业绩亏损,10家公司预减,其余40家公司预计增长,整体业绩向好。赵金厚认为,可以围绕三类品种来把握,比如:1,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有良好销售表现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002041).2,年报有良好表现,一季报有望超预期,目前仍处于景气周期的饲料行业龙头新希望(000876)、海大集团(002311)、大北农(002385).3,受益于农业科技发展,食品加工业“十二五 ”规划的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中粮生化(000930),以及前期深度下跌且受进口大豆压榨盈利改善所带来交易性机会的东凌粮油(000893),生猪养殖行业的新五丰(600975)等将均可重点关注。

水利建设再迎发展契机

农业增产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利建设做后盾,而发展水利建设将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按照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后十年全国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全国的水利投资约为1.8万亿元,预计今年中央给予的水利投资将超过1400亿元。

近期云南旱情严重,水利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土地出让收益中央统筹使用管理办法。与此同时,3月1日,人民银行、发改委 、财政部、水利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这两项政策的推出将有效缓解水利建设资金问题。

对此,记者采访了宏源证券(000562)分析师邓海清,他对水利股非常看好:“今年行业的亮点是政策层面利好落实,包括降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成本,确保农饮工程建设土地供应、补助中西部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而对于具体受益的细分领域,他继续介绍道:“首先,关注水利施工企业葛洲坝(600068)、安徽水利(600502);其次,近年来云南、贵州等地区持续干旱,国家准备将1/3的财政资金即400余亿元全部投入西南地区,受益的有农用水泵公司新界泵业(002532)、农田节水领域的大禹节水(300021)、输水管道的巨龙管业(002619)等。”

二级市场上,利好政策无疑成为水利建设板块的助推器,水利板块一路水涨船高。2月28日,三峡水利(600116)强势涨停;安徽水利、新界泵业分别上涨6.38%、6.23%。

水利投资受政策等多方原因驱动仍有较好的增长前景,对于个股机会,有私募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将是国家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时期,水利股将长期受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水利板块平均市盈率不足20倍,长期投资机会日益显现。可关注有大订单概念的公司。如近期获海外89亿元大单的葛洲坝、泵类产品保持较快增长的南方泵业(300145)和西北管业龙头青龙管业(002457)等。”(证券市场红周刊 )

文化传媒:正宗“两会”题材股新鲜出炉

“两会 ”前夕,文化传媒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焦点,本周五尾盘传媒板块随着指数走高。自去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后,以中视传媒(600088)、乐视网(300104)等为代表的传媒股走势明显强于同期大盘 。而随着今年以来,相关产业政策的陆续发布,文化传媒板块的题材性机会更加值得期待。

频送政策红包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见表1)。伴随着政策红包送出,相关传媒股表现也非常给力。从去年10月中下旬中视传媒连拉涨停,到今年2月份百视通(600637)和乐视网的强劲升幅,文化传媒板块在此波反弹中争得了先机,尤其是2月份传媒板块涨幅几乎三倍于大盘同期涨幅。分析人士表示今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将更密集出台,文化传媒板块利好将逐一落实,目前要特别留意3月5日召开的“两会”。

按照往年经验,市场喜欢试图通过解析“两会”期间所讨论的热点来挖掘下阶段的投资线索。历史数据也显示,“两会”期间市场表现大概率向好。而从市场看, “两会”期间领涨板块恰恰是当年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在地方“两会”上,各地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北京将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人民币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上海则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广东开展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试点。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文化产业无疑将成为全国 “两会”新热点,春播文化传媒股正当时。

内容提供商率先受益

诸多利好政策对整体传媒行业都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特别是内容提供商和龙头企业更是政策的率先和主要受益者。政策提出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实力强的大企业无可厚非将享受这种政策红利。华宝证券认为,内容提供商将率先成为最直接受益者,比如有关减免增值税的规定将直接减少光线传媒(300251)、乐视网、华谊兄弟(300027)等内容提供商的运营成本。

从我国传媒产业现状看,据《传媒蓝皮书——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8%,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6882.4亿元,比2010年增长约18.5%,这一增速明显高于GDP,未来数年文化传媒行业将在政策扶持和居民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呈现快速增长。而且行业也将面临着一些新机遇:如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迈进、视频播放网站的兴起带动电视剧版权的升值、三网融合带来的机会等,特别是数字出版,“十一五”期间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

寻找高成长文化股

记者采访多位分析师发现,高成长和具有估值安全边际的文化传媒公司是一致推荐对象,其中包括:广告营销行业的省广股份(002400)、新闻出版行业的中南传媒(601098)、影视娱乐行业的华谊兄弟、新媒体概念的乐视网、百视通。

中南传媒是受益于文化大发展的国有出版业龙头,2011年公司净利润增长35.09%,业务布局完整带来的高毛利率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支持政策出台,包括中南传媒在内的国内大型出版集团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华谊兄弟是影视行业的龙头和标志性企业,2011年公司影视版权价值不断提升,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97%,但也存在明星流失的风险。其他文化传媒细分子板块详见表2,其中影视娱乐和新媒体受到分析师较多关注。

当前,文化传媒股上涨后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因素,但是一位分析师表示,从估值看仍然处于合理估值的中上部区间,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弱周期的文化传媒板块将实现稳定增长,一些伴随政策的题材性机会也将不断出现。然而记者也要提醒,要防范文化传媒行业政策低于预期和主力洗盘风险。(证券市场红周刊)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