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股史上最高现金分红出炉 2011年十大败家仔曝光

一财网综合 2012-04-11 14:57:00

责编:群硕系统

作为A股市场的"明星"公司,贵州茅台2011年年报备受市场关注,其随年报推出的"10派39.97元(含税)"分红预案,创下A股最高现金分红的纪录。

贵州茅台拟"10派39.97元" 创A股现金分红之最

作为A股市场的"明星"公司,贵州茅台2011年年报备受市场关注,其随年报推出的"10派39.97元(含税)"分红预案,创下A股最高现金分红的纪录。

贵州茅台今日披露2011年年度报告,公司2011年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95万吨,同比增长21.22%;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58.19%;营业利润123.36亿元,同比增长72.27%;净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73.49%。

靓丽的业绩让公司在推出分配预案时"底气十足"。据公告,公司拟以2011年年末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7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41.5亿元。

据记者统计,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十年间累计分红额已高达70.22亿元,若本次分红预案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将刷新A股最高现金分红的记录,同时公司累计分红金额也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11.7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分红实施后,公司账上仍有157.88亿元留待以后年度分配。

贵州茅台表示,近年来白酒行业景气持续上升,产销量、销售收入快速提升,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白酒行业产量突破1000万千升,行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利润等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许多白酒企业开始大规模扩产,很多省市都出现了由政府主导的白酒工业园区,从长远来看白酒产能会供大于求,白酒行业将会经历从竞争淘汰、整合规范到相对集中的过程,中国白酒行业可能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格局。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终端网络渠道的建设,加大直销力度,加快自营店的建设进程,进一步增强终端影响力和控制力。未来5-10年,公司将进一步坚定茅台酒高品质、高品位、高品牌的路线。计划到2015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4.5万吨,系列产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在资源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迅速扩大中档和中高档酱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酱香酒在全国白酒市场的比例,最终形成品牌占优、价格领先、销量抗衡的市场格局。

根据上述规划,公司今年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包括建成投产2500吨/年茅台酒生产能力及配套设施、建成投产新增2800吨茅台王子酒制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环山酒库建设等16个项目,合计需要资金约36亿元,公司将采用自筹或其他方式解决所需资金。

根据公司今日同时披露的投资方案,公司控股的销售公司拟分期分批在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投资设立国酒茅台自营公司,本次为第一期投资计划,销售公司将自行投资不超过8.5亿元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共计设立31家全资自营公司。此外,公司还将以16.5亿元实施茅台环山酒库区工程项目,以新增约9万吨茅台酒贮存能力。同时,投资约1.8亿元建设茅台酒流通追溯体系,通过在茅台酒瓶盖胶帽上添加开启便损毁的RFID电子标签,存储相应追溯及防伪信息,配合系统平台信息处理,从而实现茅台酒的质量追溯及防伪。(上海证券报 杨晶 施浩)

首航节能上市8个交易日即宣布亏损

3月27日,以30.86元/股的发行价格、45.06倍的发行市盈率成功首发3335万股的首航节能(002665)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

这家号称专注于电站空冷系统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业绩增长被市场投资者寄予厚望。不过,其挂牌首日即宣告破发。至今仍然在破发的阴霾中挣扎的首航节能却在上市8个交易日之后,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向投资者交出了第一份惊人的业绩预计今年一季度亏损350万元~450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高达753万元。

上市8日即宣布一季度预亏

昨日(4月10日)晚间,挂牌上市刚刚8个交易日的深圳中小板次新股首航节能发布了一份业绩预告。

根据预告,该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50万元~450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高达753万元。上述业绩预告未经审计。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预亏的背后,首航节能还透露今年一季度收到政府补助115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亏损。剔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因素,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将高达1500万元~1600万元。

对于一家刚刚以高达45.06倍市盈率发行上市的次新股来说,首航节能刚刚挂牌上市8个交易日就交出如此难看的业绩,业绩"变脸"速度如此之快无疑是跟广大投资者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该公司招股书发现,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该券商旗下的直投公司金石投资上市前参与突击入股。

招股书难以自圆其说

根据招股书披露,首航节能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净利润分别高达5904.42万元、9132.14万元和11025.06万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4.67%、20.73%。刚上市8个交易日就曝出当季巨额亏损,这又是怎么回事?

对此,首航节能给出的业绩"变脸"理由为季节性因素。上述公告指出,2012年1季度,公司没有项目完成安装调试,营业收入为0元。2011年1季度,公司有一个项目其中的一台机组完成安装调试,同时有部分出口配件业务确认收入,因此2012年1季度同比出现亏损。

该公司还进一步解释称,公司主要产品为电站空冷系统及其配件,需要在电站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公司在空冷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后确认收入。由于电站空冷系统主要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受气候因素影响,每年一季度安装调试较少,一季度一般仅有少量销售收入或无销售收入。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该公司招股意向书发现,相关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按照现有订单及计划交货进度,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将会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如果出现个别项目交货不及时或由于客户原因实施进度滞后,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年度间的波动。(每日经济新闻)

上市公司一季报昨开始披露 业绩预计普遍不乐观

首批10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昨天亮相,拉开了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的序幕,其中7家公司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安排,从昨天开始至4月28日结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将陆续与投资者见面。昨天首批亮相一季报的10家上市公司,业绩报"喜"公司占据七成。其中,业绩增速较快的超华科技和海螺型材,两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0.04%和308.47%。报"忧"的3家公司,1家业绩下降,2家亏损。

今年首季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这是业内机构的普遍观点。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截至4月9日,两市共有5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计同比下滑的有218家,占比高达四成以上。(解放日报)

华锐风电高送转难掩净利降七成

倘若说股价下跌反映的是业绩预期的不乐观,那么这一规律在华锐风电(601558)上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家顶着风电行业最大IPO称号的上市公司,在昨晚披露的年报中宣布其去年度净利润同比剧减逾七成。与此相应,自去年1月13日登陆上交所来,其股价已暴跌近七成(复权,下同),总市值蒸发近600亿元。在此之下,公司10转10派3.5元的分配方案显得苍白无力。

年度净利首现负增长

据年报披露,华锐风电去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4.36亿元、净利润7.76亿元、每股收益0.39元,分别同比减少49%、73%、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4亿元,同比剧减79%。公司称,业绩的大幅下滑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产业政策出现调整及宏观经济波动下的银根收紧等原因造成,并表示,随着产业调整等政策措施的实施,行业发展趋势将重新走向集中。

作为公司上市运行满1年后递交的年报,其业绩为近四年来首现负增长。事实上,早在其IPO时,市场已就其业绩增速不断下滑而发出质疑,据公开资料,其2008年至2010年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97倍、2倍、0.51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实际上已进入亏损状态: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尚为9.01亿元,按此倒推其四季度单季的净利润已亏损1.25亿元。

产品上,公司去年度产品毛利率整体同比下降4.32个百分点,其中3MW风电机组的毛利率同比大减15个百分点;公司销售"主战场"华北地区去年的营收也大降54%。此外,受报告期内销售回款速度放缓,公司去年末的应收账款同比增32%至1.19亿元,其中1年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剧减至61%,导致公司期末计提坏账准备规模达10.17亿元,较期初大增69%。

一片"狼藉"中,公司仍强推高送转:拟进行10转10派3.5元的分配方案。

重创险资太平洋(601099)系

事实上,早在2010年年报中,公司已实施10转10派10元的高送转方案。但这并不能挽救其股价在低迷的业绩中节节溃退。

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去年1月登陆上交所,彼时高达90元的发行价不仅创出A股主板市场的最高发行价,也令公司成为风电行业最大的IPO。数据显示,华锐风电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94.59亿元,去年底其尚发行公司债28亿元,即从资本市场所融得资金总额为123亿元。且不论其为何在IPO募集资金余额尚有30亿元下仍推出公司债再融资,对投资者而言,其已导致一级、二级市场的资金皆几无机会盈利。

上市首日,华锐风电即告破发,此后股价呈单边趋势下跌,88.8元股价成为其上市后的历史高价。截至昨日15.17元的现价,其上市来股价较发行价暴跌66%,总市值蒸发599.58亿元。

在此之下,就连彼时"打新"的机构资金也全遭重创。最突出的无疑是险资太平洋系--7只产品合计网下申购时获配724万股(经去年10转10后为1448万股),总投入6.52亿元。至去年三季度末时,太平洋系尚一股未动,账面浮亏3.35亿元。而去年四季度该股再跌近30%中,太平洋系终于着手减持,但至去年末仍合计持1075万股,为场内第一大机构势力,对应现价的市值仅剩1.63亿元。(新快报)

一季报窗口期减持 华斯股份两高管涉嫌违规

一向 "默默无闻"的华斯股份(002494),近来却成为大宗交易、深交所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表中的"常客"。

股东减持套现以兑现收益,本无可厚非,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华斯股份两位高管近期减持发生于定期报告发布前的"禁卖"窗口期。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规则,这些高管的减持行为涉嫌违规。

股份解禁 高管减持忙

近日来华斯股份频频遭遇减持。据深交所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表,2012年4月6日,副总经理韩艳杰的亲属韩亚杰(兄弟姐妹关系),以15.81元/股的价格减持了18.47万股;同日,副总经理贺树峰、监事吴振山,分别以15.79元/股和15.84元/股的价格,分别减持18万股和18.37万股;在4月5日和3月5日,韩亚杰再度分别卖出1.09万股和5万股,价格为16.15元/股和15.4元/股。上述交易减持数量共计60.93万股,均是竞价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高管及关系户所持股份于2011年11月2日得以解禁,同时解禁的还有肃宁县华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德投资)等机构投资者,而华德投资也刚刚于3月2日~3月16日之间,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了公司178.86万股。值得一提的是,华德投资与华斯股份也是"沾亲带故",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兼股东郗铁庄,同时也是华斯股份的董事,任职起始日为2009年10月13日。

高管及关系户"急吼吼"地减持,无非就是为了套现,而且此时他们套现的盈利空间并不小。

华斯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韩亚杰、贺树峰、吴振山、华德投资皆是公司原始股东,其中吴振山堪称元老,早在2000年,他就和华斯股份控股股东兼董事长贺国英,一起创办了华斯股份前身河北华通视野有限公司;韩亚杰和贺树峰则是在2002年介入。至于华德投资,后于2009年入股。资料显示,韩亚杰和贺树峰分别为贺国英的外甥和堂弟,郗铁庄则与华斯股份董秘郗惠宁为父女关系。

从投资额和持股量来看,韩亚杰、贺树峰、吴振山3人的持股成本为1元/股,如果算上公司历年的分红,其持股成本甚至在1元/股以下;至于华德投资,在2009年以1990万元认购568.57万股,如果不算分红,持股成本也只有3.5元/股。按照目前价格计算,这些原始股东已经赚得盘满钵满。

窗口期内减持涉嫌违规

股东减持套现兑现收益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上述减持却均是在定期报告发布前的窗口期完成的。

资料显示,华斯股份2011年年报的披露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2012年的一季报预约披露时间排在2012年4月19日。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业务指引》、《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板公司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等规则,上市公司董监高在定期报告前30日内,是不能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而根据2008年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定期报告除了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外,也包含了季度报告。

由此来看,韩亚杰的减持或可以脱离上述规定的管辖范围,但高管贺树峰、吴振山、郗铁庄的减持交易就明显涉嫌违规。

律师乐立斌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窗口期减持一直都是敏感话题,一旦违规是会受到处罚的。记者查询后了解到,对于违规交易,交易所可按情节轻重,对违规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进行处分,可要求有关负责人支付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惩罚性违约金,对违规的董事、监事可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相应职务等。

就上述情况,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徐亚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此前减持的华德投资,郗铁庄虽然是其法人代表,但并没有得到授权,不能取代华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而进行决策。华德投资的减持行为,是应了其他股东的要求,属于华德投资的公司行为。至于贺树峰、吴振山近日的减持情况,徐亚平则表示还不知情,并以"不了解"、"不清楚"的措辞结束了采访。

分析师:内销市场是关键

华斯股份高管及关系户组团减持,难道是不看好公司前景?

华斯股份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7亿元和62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79%和17.74%;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却在走低,存货周转率也从2009年的1.94下降到现在的1.49。

对此,广东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华斯股份主要是出口业务,占比八成以上,而客户以欧美为主,一般来说,国外客户的主要下单期是在1~2月份,销售价格是提前锁定了的,华斯股份交货期则是在5~9月份。公司在去年从接单到交货对国际经济的萎靡的反映有个滞后期,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高企,这也是造成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也正因为此,华斯股份将2012年的重点放在了内销,这有望提高未来毛利率。另外,公司尚村原皮市场二期也是2012年发展重点,这有利于提高原皮的掌控能力。

"我觉得一季度应该是稳中有增吧",上述分析师认为,裘皮服饰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业绩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落差,就今年而言,内销市场能否打得开,是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每日经济新闻)

首批10家公司一季报亮相 利润增幅整体环比下降

首批10家上市公司10日公布2012年一季报,其中超华科技等7家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锦龙股份业绩同比下降,ST梅雁和ST金材一季度出现亏损。整体来看,首批一季报公司业绩没有太多惊喜,利润增幅环比有所下降。

同比增环比降

10家上市公司中,业绩增幅最明显的是超华科技,一季度净利润为1307万元,同比增长420%,不过上年同期基数(251万元)较低。该公司还预告上半年业绩增幅100%至150%,但与其去年第四季度盈利相比,该公司一季度净利环比下降23%。梦洁家纺也是如此,今年首季净利润2350万元,同比增长17.7%,环比下跌约50%;科大讯飞一季度业绩升37%至1986万元,而去年四季度实现净利润为6294万元。加上海螺型材和三维工程等,这10家公司中有7家出现业绩同比增长而环比下降的情况。即使是那些业绩增长的公司,有的利润基础也不扎实。比如海螺型材,今年首季实现净利润2834万元,同比增长308%,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跌致毛利上升以及补贴收入同比增加所致。该公司一季度获得补贴约1492.6万元,进而实现营业外收入约1504.5万元,占到公司当期利润总额的38.2%。

10家公司中唯一业绩同比下降的锦龙股份,今年前3个月实现净利润908万元,同比下降了72%。主要由于公司持有40%股权的东莞证券去年经营效益出现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的效益同比再度大幅下降。ST梅雁2011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95.921%,约为989万元;而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则亏损约2017万元,尽管同比增长44%,但与去年第四季度亏损额相比,今年前三月亏损额又扩大。

浙江永强和上海凯宝是10家公司中两家业绩同比和环比均增长的公司。其中上海凯宝首季业绩5080万元,同比和环比均上升41%。

基金有所减持

从股东户数看,首批10家公司今年3月底股东户数比去年底整体有所上升。其中超华科技和梦洁家纺尤其明显。梦洁家纺今年一季度末6只基金入围10大无限售流通股东,合计持有1481.83万股,但持有量比去年年底减少了742.5万股。减持最多的是易方达价值成长,达到178万股。同样属于消费行业的浙江永强,去年年底仅有工银瑞信精选平衡1只基金进入10大无限售流通股东,今年第一季度该基金大举减持,从其10大无限售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

超华科技在今年第一季度复权价格涨幅高达51.45%,但其股东户数从去年底的8300户上升到23453户,筹码有所分散。不过,该股被基金增持。去年年底,只有普天收益持有该股118.76万股,到了今年一季度,普天收益增持135.24万股,鹏华行业成长进入了该股10大无限售流通股东,持有147.83万股,成为持有量仅次于普天收益的第2大无限售流通股东。"熊胆股"上海凯宝今年第一季度被汇添富基金公司大举增持,从去年年底的2只基金持有784.68万股,增加到了今年第一季度3只基金持有1145.93万股,一个季度增加了361.24万股。

一般情况下,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较早发布季度报告,目前披露的一季报经营情况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整体并不理想。从业绩预告情况看,今年预告一季度业绩的公司中,6成预增,4成预减。(新闻晨报刊)

2011年十大败家仔曝光 中国远洋巨亏逾百亿居第一

中国远洋巨亏逾百亿居第一

随着年报披露的深入,上市公司2011年经营"冰火两重天"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工商银行2011年大赚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两市也有约4%的公司没有经营好,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亏损。其中,中国远洋亏损近105亿元,成为2011年A股市场最大的败家仔。

NO1、中国远洋(601919)

败家:104.49亿元

中国远洋年报显示,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89.08亿元,同比下滑14.5%;净利润亏损104.49亿元,同比下降254.4%;基本每股收益为-1.02元。而这一亏损幅度不仅创下公司历史纪录,也让其成为了2011年上市公司最大的"败家仔"。

2011年国际经济阴云不散,作为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远洋经营不理想在预期之中,但是公司巨亏104.92亿元,还是超出了分析师们的预期。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远洋从2010年赚67.67亿到2011年亏损104亿元,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在应对"环境变化"能力方面的能力不足。

对于2012年,中国远洋表示,将面临油价进一步上升、区域货运受阻、运力结构性过剩等风险。股价走势方面,兴业证券(601377)分析师指出,尽管2011年年报巨亏,2012年一季报也难逃亏损,但是行业与业绩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一旦宏观经济预期改善及大盘回暖,公司存在超跌反弹机会。

NO2、中海集运(601866)

败家:27.43亿元

进出口需求回落,让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的中海集运2011年再度出现亏损。年报显示, 2011年中海集运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降18.8%,净利润为-27.43亿元,同比大降165.27%。每股亏损0.235元。

从公司年报分析来看,外贸航线运价低迷是中海集运再度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2011年太平洋(601099)、欧地航线箱量分别同比降12.9%、0.5%。此外,新增运力特别是超大型船集中交付,导致市场供需失衡,SCFI 美西、欧线2011年均值分别同比降51%、28%,其中欧线全年运价均在盈亏平衡下方。而油价上涨导致公司2011年燃油同比增长17.2%,也是造成公司亏损的原因。

展望今年,中海集运管理层表示,航运市场将继续受到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不确定性较多。安信证券分析师汪立指出,集运行业基本面已经触底反弹,行业盈利将会改善,但是由于运力过剩现实并未改变,行业反转仍需要等待。

NO3、鞍钢股份(000898)

败家:21.46亿元

受下游需求低迷加之进口矿石价位高等因素的挤压,去年国内钢铁行业经营状况继续走差,多家钢企出现了巨亏。其中,鞍钢股份亏损最多。数据显示,2011年鞍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04亿元和亏损21.4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和205.24%。

据了解,2011年鞍钢股份取代华菱钢铁(000932)成钢铁行业的亏损王,主要原因是公司与集团签订的原材料采购协议,定价模式为半年调整采购价格。在去年四季度钢价矿价下滑的过程中,公司高价的原材料导致了公司四季度大幅度亏损。

公司管理层表示,2012 年公司将以实现盈利为目标,以降本增效为主线,突出提质调品,大力开拓市场,全面优化竞争要素。中金公司近日研报指出,若延续半年滞后的定价模式,2012年矿石成本将高出市场价100元/吨。目前公司2012年铁矿石关联交易定价方案尚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全年业绩仍有不确定性。

NO4、重庆钢铁(601005)

败家:14.71亿元

正处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中的重庆钢铁,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 2011年公司巨亏14.71亿元,同比下降13153.07%,成为继鞍钢股份巨亏21.46亿元之后的第二大亏损钢铁企业。

对于2011年录得巨额亏损,重庆钢铁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钢材市场波动较大,全行业仍处于低效益震荡运行态势。三季度,虽然钢材市场有所回暖,但是四季度钢价大幅下跌,给公司效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且公司环保搬迁后,资金需求增加,导致财务成本负担过重,共同促成了2011 年度较大幅度的亏损。

2012 年,重庆钢铁将经营目标定在了产钢650 万吨,利润60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 重庆钢铁将获得大股东重钢集团注入长寿新区钢铁基地。由于资产重组的具体方案仍在进一步研究论证之中,公司股价继续停牌。

NO5、韶钢松山(000717)

败家:14.71亿元

己经由宝钢控制的韶钢松山,2011年出现巨额亏损。数据显示,2011年韶钢松山实现营业总收入228.74亿元,同比增长21.44%;但录得净利润却是负11.38亿元;每股收益-0.6818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三季报公司仍有净利润逾2000万元,因此,2011年亏损主要来自四季度。

公司高管表示,2011年公司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挤压钢材毛利,四季度钢材价格快速下降导致存货跌价。此外,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告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2012年,韶钢松山认为依然不乐观。公司在年报中表示,2012年初以来,钢材价格仍然低迷,行业运行没有好转迹象,投资放缓、钢材需求减少,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难等严峻局面。"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以及高库存、低毛利的市场特征难以改变。"

NO6、澳洋科技(002172)

败家:6.96亿元

我国三大粘胶生产企业之一的澳洋科技,2011年受去年四季度计提巨额存货减值损失的拖累巨亏近7亿元。年报显示,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8.23亿元,同比微增0.49%,净利润6.96亿元,同比大降792.61%。每股收益-1.25元。

根据年报,2011年澳洋科技来自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存货减值损失)的就达0.51元/股,是造成2011年巨亏的重要原因。而主营产品粘胶短纤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幅度小于销售价格下降的幅度,也是致亏的原因之一。

展望2012年,公司表示,外部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宏观政策调控下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粘胶短纤行业仍将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0-90%。对此,中信证券(600030)表示,根据去年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粘胶短纤产品及原料价格对比,该业绩中可能包含一定存货减值损失的转回。

NO7、*ST广钢(600894)

败家:6.89亿元

有望告别钢铁主业,成为电梯企业的*ST广钢,2011年受国内钢铁行业持续出现不景气的拖累,亏损金额由2010年的9789万元扩大近7亿元。年报显示,2011年实现年营业收入61.81亿元,同比下降5.06%,净利润亏损6.89亿元。

对于亏损,公司的解释是:受国内外不良经营环境影响,去年国内钢铁行业持续不景气,特别是9月中旬以来的40天内,国内建筑钢材价格跌幅普遍在15%左右。而钢厂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严重被挤压。

对于与广日股份的重组, *ST广钢在年报中称,2012年要加快推进与广日股份的资产重组,确保顺利完成重组。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广钢股份就已经准备从钢铁主业全身而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公司产铁91.48万吨,同比减少了9.81%;产钢131.58万吨,同比减少了9.15%;产钢材148.71万吨,同比减少了6.22%。

NO8、株冶集团(600961)

败家:5.89亿元

2011年铅锌价格的大幅下降,给铅锌冶炼上市公司株冶集团经营带来巨大冲击。年报显示,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7.23亿元,同比减少7.10%,净亏损5.89亿元,相较上年净利润1751万元暴降3465.62%。

对此,株冶集团称 2011年金属锌呈现震荡下行,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困难。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业利润较上年减少4.19亿元,其中,铅锌产品价差缩小,减少毛利2.65亿元;煤焦、电力价格等不断上涨,增加了成本支出1.56亿元;环保支出增加导致成本上升,2011年环保支出增加了3800万元。

展望2012年,株冶集团表示,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集团将全力以赴扭亏增盈,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今年完成铅锌总产量6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引人关注的是,公司去年底曾公告,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开始着手旗下有色业务的整合。

NO9、彩虹股份(600707)

败家:5.18亿元

彩虹股份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57亿元;同比降低6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17亿元,同比暴降4365.46%。每股收益亏损0.703元。

对于2011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出现大幅下降,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营业收入较上年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彩管市场萎缩,销售数量减少。净利润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亏损及本报告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投资快报记者从公司年报中了解到,仅公司控股子公司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一期基板玻璃项目计提在建工程减值损失就达到了2.71 亿元。

公司在年报中称,将充分借助国内高世代面板线产能释放,下游企业面临成本持续增大的压力,加快生产规模化步伐,加快产品质量认证进程,实现稳定批量销售,大力改善公司盈利前景。2012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未包含基板玻璃收入)。

NO10、汉王科技(002362)

败家:4.97亿元

受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冲击,汉王科技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仅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6.89%,净利润亏损4.97亿元,每股亏损2.32元,在目前已公布年报的1497家上市公司中名列倒数第一。

对于如此大额亏损的原因,公司证券办人员表示,主要是过去一年受到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冲击,国内电纸书市场竞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2011年主打产品电纸书的销售收入仅2.33亿元,较2010年的9.3亿元销售收入减少75%。与其他公司总是将亏损原因全部归结为外部客观原因不同的是,公司坦言,面对市场冲击,管理层对市场变化估计不足,也是导致2011年经营情况受到较大冲击的原因。

市场咨询机构IDC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汉王科技2011年市场份额为59%,与其2010年度的市场份额80%相比,下降较为明显。面对当前困境,董事长刘迎建近日表示,公司还是有很多核心技术,公司目前处于低谷,但并非没有未来。(投资快报)

业绩大降股价不振 两家公司齐推高送转"维稳"

2011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华锐风电与成发科技 ,齐推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颇有拉高股价、安抚"民心"的味道。前者自去年年初上市以来股价已暴跌逾六成,而后者去年完成定向增发的限售股将于今年4月28日解禁,目前这些投资者浮亏约7%。

成发科技今日发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利润总额6201万元,同比下降38%,实现净利润4537万元,同比下降47%。需指出的是,房地产业务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包括成发科技的外贸、军品民品营收都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房地产营业却同比大降88%,较2010年减少2.96亿元。如扣除房地产项目后,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同比不降反升。

华锐风电的去年业绩下滑幅度更大。该公司同日披露的2011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4.36亿元,同比下降48.66%,实现净利润7.76亿元,同比下降72.84%。对上述业绩,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导致银根紧缩等情况下,风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成发科技2011年4月底以20.15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5210.91万股,募资净额为10.18亿元用于3个项目。认购的股东名单中聚集了私募 、PE等8家机构投资者,包括天迪创新(天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鹰潭宏山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等。从二级市场看,成发科技股价从去年4月份开始上涨,涨至7月份的最高点24.9元,此后便步入熊市,停牌前报收于18.23元,由此可见这些投资机构目前浮亏约7%,这部分定增股也将于今年4月28日解禁。

而华锐风电从2011年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下跌,股价从2011年初上市时候最高的88.88元一路下跌至复权后的31.34元,跌幅超过60%。

以上述背景看,两公司年报慷慨地齐推送高送转方案似乎是对投资者的"补偿"。成发科技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派发现金红利0.60元(含税),华锐风电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上海证券报)

退市制度推出渐近 创业板多家公司亮"黄灯"

市场的波动和监管层的动向都在表明,期待已久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期限已越来越近。

日前,深交所向全国所有券商下发通知,提出为配合下一步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实施,有效引导投资者审慎参与创业板,促进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而市场方面,尽管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震荡上扬6.7%,但创业板综指却逆市下跌5.1%。

投资者持有心态的变化,在今年以来股价遭遇重挫的创业板个股的表现上一览无余。而哪些上市公司濒临退市边缘,或将成为首批退市企业?这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康芝药业当升科技逼近亏损

去年11月,深交所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的退市条件有11项,包括:连续亏损;追溯调整导致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未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虚假记载;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公司解散;法院宣告公司破产;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连续20个交易日股权分布或股东人数不符合上市条件;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另外还增加了"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和"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两个条件。

"从目前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最可能触发退市的原因仍然是业绩持续亏损。上市公司连续36个月三次被谴责出现的概率较小,而A股的炒作气氛下短期也难以出现股价低于面值的个股。" 申银万国一位分析师指出。

而从创业板各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已有好几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业绩呈现快速下滑的现象,逼近退市条件。若这一趋势无法遏制,那么出现业绩连续亏损而遭退市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

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共有195家创业板公司披露了2011年年报,均实现盈利,较上一年的平均同比增长率为20.9%,业绩同比下滑的公司有48家,占比1/4,业绩垫底的那些公司成为未来退市的最大猜想。

而昨日晚间披露2011年年报的康芝药业成为了实现业绩最差和下滑最严重的公司。公司财务报告显示,康芝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0674.17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60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7.98%。而康芝药业预计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幅度也达到76%~99%。

另外,在尚未公布年报的公司中,当升科技预计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244.88万元,同比下滑92.93%。

创业板公司一季报14家亏损

此外,年度业绩同比下滑较多的还有建新股份和世纪鼎利,2011年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0.11%和53.33%。

净利润较少的公司还有宝德股份,去年仅赚了810.27万元,同比下滑37.7%,是少数几家净利润不足千万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宝德股份在2010年度是净利润排名最末的创业板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300万元,较2009年下滑51.53%。

而宝德股份于近日披露的2012年度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又现亏损。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万~100万元。

从目前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创业板整体业绩不甚理想。有1/3的公司业绩同比下降,14家公司预计亏损。

国联水产预计今年一季度的预亏额达2300万~2400万元,去年同期也告亏损。国联水产虽还未公布2011年年报,但此前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其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2000万~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75%。除国联水产一季度为续亏,海联讯也是连续两次一季度宣告入不敷出。

另外,有12家创业板公司今年一季度首亏。创业板亏损和业绩下滑公司主要集中在光伏、电气设备、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应用、化学制药等行业。天龙光电、新大新材、通源石油、佳讯飞鸿等公司预计一季度亏损过千万,其中佳讯飞鸿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20%~403%,智云股份同比下滑188.32%~217.88%。(第一财经日报 彭洁云)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