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赫斯特回顾展:审视、诋毁或顶礼膜拜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4-26 01:47:00

责编:群硕系统

无论某些传统艺术评论家如何对达明安·赫斯特嗤之以鼻,但毋庸置疑,赫斯特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无论某些传统艺术评论家如何对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鲨鱼或烟蒂或飞舞的苍蝇嗤之以鼻,对他出身贫寒、一口社会底层腔的英语甚为鄙视,但毋庸置疑,赫斯特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金钱价值最高的当代艺术家。而且,这个夏天,他是英国献给五湖四海蜂拥至伦敦,参加或观摩奥运会的人们的一颗“英格兰钻石”。

4月4日至9月9日,《达明安·赫斯特回顾展》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这是一次对他作品的全面审视、欣赏、诋毁或顶礼膜拜。

烟头、药柜、鲨鱼、蝴蝶和剖开的死牛

春日阳光下的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门前,一座巨大的半身男子人像雕塑矗立在入口处,人像左侧被以医学的方法解剖开,人体器官、大脑等张牙舞爪地被暴露在外。人们在雕塑的周围莫名而愉悦地留着影。这是赫斯特于1996年创作的《HYMN》,被当年造就赫斯特的“伯乐”、英国当代艺术收藏大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以100万英镑收入囊中。

如果从未直面过当代艺术的残忍、暴力和血腥,对赫斯特的作品还真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

《一千年》,一群苍蝇围绕着鲜血横流的牛头飞舞着,飞舞着,突然撞上灭蝇灯一命呜呼,就此完成了生命的一个轮回;

《被剖开的母亲和孩子》,一大一小两头奶牛,各自被劈成两半,放置在透明的特殊处理的容器内,人们排着长队等待一睹解剖开的牛体内脏结构;

《死蝇》,用死苍蝇和胶水粘成的巨大圆形装置;

《火葬场》,超大型白色烟灰缸里堆满了成千上万个烟头和“脏”不忍睹的烟盒;

《鲨鱼》,被存放在特殊容器内的虎头鲨鱼,张着邪恶的大嘴;

《无知觉》,那些被整齐放置在柜子里的药盒、药罐和药,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需,成为一种新的宗教;

《爱之有无》,暖房里,飞舞的蝴蝶,有的停留在香蕉、橙子等水果上面纹丝不动,蝴蝶研究工作者说,水果就是蝴蝶的“烈酒”,于是墙壁上到处沾满了看似死亡,其实是酣醉的各种蝴蝶……

这些一一列出的作品,挑衅人们的审美,掏挖人们的“肠胃”。

“都是些毫无美感,甚至是肮脏不堪的东西,谁会买来收藏?”“那么多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我都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在美术馆还是在自然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创意,多么深刻的思考,多么奇特的表现,太有才了!”

走在前来参观的人群中,被各种相悖的评论包围着。

如果挂在墙上的平底锅被涂成各种艳丽颜色就可以成为艺术,各种大小的纸盒子被无序地粘合在一起可以成为艺术,一个花费了1400万英镑、8000多颗钻石镶嵌的人类头盖骨可以成为艺术,还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能赋予其一个可以解释的概念、一个说法、一个听来是人类对最迷惑和永恒意义的哲理思考,比如死亡,比如周而往复绵绵不绝,比如宗教。

小“混混”的大运气

赫斯特青春期的时候,曾试图通过传统绘画来考量自己的艺术才能,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并非那块料,更没有什么天赋可言。后来,他就决定从英格兰中部的家乡利兹,“南漂”到人人向往的伦敦来探险寻宝。

为了有口饭果腹,他不得不像所有的“民工”那样干苦力活,他在工地上伴着水泥搅拌机,被人叫着他自己胡乱起的名字“斯蒂文”过了几个月。有一天,由于好奇,走入他寄宿的公寓的邻居家,竟然发现他邻居是一个“垃圾收藏家”,整个房间里堆满了几十年囤积起来的各种生活物品,残破得令人震惊。赫斯特突然意识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部艺术作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观念主义和极简主义艺术风起云涌,赫斯特深受影响。安迪·沃尔霍的“变异复制”、弗朗西斯·培根的血腥、暴力人像画面等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当时只有伦敦的金斯密斯艺术学院(Gold Smith College)开设当代艺术课程,赫斯特就去了,而且从此一发不可收。

这个整天抽着烟,说起来话来口齿含糊不清,脑袋瓜里每分每秒都在胡思乱想的小“混混”一生中最大的运气,就是撞上了广告商查尔斯·萨奇,当时萨奇正在英国各地搜罗无名年轻艺术家,制造“英国年轻艺术家”的概念,将他们包装“上市”。与如今“达人秀”的盈利模式非常相像。赫斯特,就是他相中和栽培的最有价值的“猎物”。

攀上了当代艺术的“高枝”,在操纵了当代艺术市场的巨手之下,赫斯特很快直上青云。《被剖开的母亲和孩子》让他于1995年将英国当代艺术最权威的“特纳奖”收入囊中,奠定了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学术”地位。

为艺术,为财富

2008年10月的一天,也就是雷曼兄弟破产全球股市哀鸿一片的那天,达明安·赫斯特专场拍卖在伦敦苏富比进行。《蝴蝶系列》、《圆盘画系列》、《彩点系列》、《药柜系列》等作品拍出了创纪录的天价。先是在和朋友打桌球,后又到苏富比一侧的酒店喝茶,赫斯特自己也难以想象,那天最后会拍得1110万英镑总价。

“很难说是不是金钱比艺术更重要,虽然我用艺术去赚钱,但我也用金钱去创作艺术。”

“这不关乎金钱。”

“这一切的终极目的并不是金钱。”

这位出身普通甚至贫寒,曾视名利为人生最大渴望,其作品总是和“破天荒”高价拍卖结果相连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当代艺术家的人,一谈到财富,就很“回避”,很“腼腆”。

“我在我的作品中投入很多,我希望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表达我自己想表达的。这时候金钱就非常重要了。”赫斯特经常回忆当年在萨奇画廊布展的时候,因为萨奇是赞助人,他不得不听从他的摆布,不得不让他持有作品的最终“解释权”。用自己的钱,玩自己的概念,对于赫斯特来说太重要了。

“我一直都尽量避免那些‘有偿授权创作’”。

在此次回顾展上,有一个展厅是以“财富”为主题的,在用金箔似耀眼的墙纸装饰的展厅里,人们站在巨大的“钻石”柜前,不得不感慨,金钱、欲望和死亡,或许在赫斯特那里都是艺术的载体而已。

《上帝之爱》——这颗最昂贵的钻石头颅,现正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一层黑漆漆的特辟的小黑盒子里,在8位保安的守护下熠熠闪光,人们正排着长龙免费进入(回顾展的主展厅收费14英镑),与赫斯特一起沐浴上帝之爱。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