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市场要面对国际资金洪流,资产价格波动在所难免,若是市场自身能不断找出最新平衡点,波动无需担心。但若剧烈波动便可能演化至市场恐慌。预防胜于治疗,哪些风险源头可能会被忽略了呢?
1.外汇期权
期权一般给予持有人以少搏大的杠杆效应,理论的收益和亏损都被放大。比方说价外期权是让持有人在人民币下跌了3%后开始获利, 那么当人民币下跌近3%,而为了挽回损失,期权发行者便越需加量做空人民币,尽显风险特性。
2.点心债券
所谓换汇,是指发行商筹集人民币现金后,实时将之兑换成外币。由于点心债到期日须偿还人民币给债券持有人,绝大部分发行商会在出售人民币现货时,同时购入远期人民币期货,一卖一买,即换汇交易(FX Swap)。那发行商为什么不直接筹集外币(如美元)?
主要原因是个别货币市场短期供求失衡可能导致某货币资金成本(如人民币)相比日常运作实需的货币(如美元)的资金成本便宜。去年9月至10月,就是全球避险及闹美元资金短缺荒之时。美元资金成本高企(甚至有价无市),一些其实不需人民币资金的银行,相信可透过发行人民币点心债存款证,吸收人民币并换汇至美元以纾缓其美元资金需求。问题在于闹美元荒时,正值全球避险非常时期时,若有银行集资人民币并换汇,很可能将离岸人民币资金成本推高。若此市场信息“蔓延”而最终导致投资者抛售离岸人民币,很可能会增加CNH相对CNY贴水压力。
3.人民币计价股票
离岸人民币计价股票“人才凋零”,市场似乎期待双币双股机制出台可助打破闷局。但双币双股一大问题是投资者可以透过同时买入一币股票及卖出另一货币股票, 而达到纯投资或抛空人民币货币的效果。双币双股或可变成另类途径买卖人民币。而似乎香港金管局等现行机制并没有限制此类变相外汇买卖活动。若遇到市场异常动荡,香港金管局有可能会加强管制人民币外汇买卖(如限制银行持仓量),看似间接的双币双股外汇途径便可能成为炒家必经之路。市场动荡遇上外汇投机漏洞,是一个应提早预防的“祸不单行”处境。
4.人民币计价金属商品
早前香港商交所宣布将会推出人民币计价的金属商品期货合约,而香港也有银行已推出以人民币报价、香港上市的黄金ETF。其实就如双币双股一样,投资者可透过买入一货币金属商品,同时卖出另一货币同一商品,以作纯买卖人民币效果之另类途径(如买入美元报价黄金期货,同时卖出等量人民币报价黄金合约,只要两黄金合约结算或实物交收之标准分别不大, 就可达致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外汇效果)。
(作者是Vicktor Capital创办人)
2016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大量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主要是为了投资增值。此时,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以及境外市场主体接受、使用、投资和持有人民币的动机,实际上都已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更多境外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原因,已经从早期的贸易结算工具逐步转变为一种投资增值的资产,形成了人民币投资和储备资产。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首先必须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境外央行、主权财富类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购买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对于境外的国际投资者,购买我国的这一基本上没有风险的10年期国债产品,比投资美国10年期国债,回报率要高240个bp左右。
因为数据和流量成为了衡量演艺人员人气和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也促使了饭圈及相关灰色产业链的存在。
举措一是依托一带一路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使人民币国际化在境外信贷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大宗商品定价和电子商务计价结算等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民币投融资职能逐步得到了增强。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举措三是拓展人民币货币计价和储备货币职能。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是推动人民币实现计价功能和储备功能的重要抓手。要在结算和投资职能的基础上,拓展各国储备需求;还要创新适合国外央行配置的人民币固定收益资产,满足国外央行对资产多样性和平滑期限结构的需求。举措四是发展和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
近日,财政部在离岸市场以负利率发行国债,我们认为本质原因仍是欧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所致。其中5年期国债是我国主权债券在境外首次以负利率发行,与境内同期限国债利差超过3.3%。我们认为利率本质仍是资金价格的体现,货币宽松将驱动利率下行,我国国债在境外市场负利率发行的本质原因仍是境外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所致。
中科凤麟官网为何突然删除吴宜灿的资料?这与中科院核所近期90余名科研人员离职是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