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独有的多代同堂现象,由之前被指责,正逐渐被赋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多代同堂也由个别现象成为了车市的普遍现象。
所谓“多代同堂”,也就是一代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采取平行换代,两代或数代产品并行销售。在成熟汽车市场,普遍采用垂直换代,也就是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后,用全新的一代产品将其替代。
我国多代同堂的现象肇始于大众汽车。自1991年一汽大众引进捷达之后,在国外属于捷达换代产品的新宝来、速腾等相继上市,并和捷达同时销售,创造了三代同堂的范例。在此之后,北京现代的伊兰特和悦动、一汽丰田的卡罗拉和花冠也成为了多代同堂的经典案例。
今年,长安福特、广汽丰田等也加入了多代同堂的队伍之中。在新轩逸上市之后,东风日产也将采取两代同堂的策略,新老轩逸并行销售。而北京现代也将多代同堂进行到底,在伊兰特朗动上市之后,将开创和一汽大众一样的三代同堂。
对于多代同堂,现在行业已越来越宽容,之前的不理解和质疑几乎消失。而多代同堂,由之前的扩充产品线为主导,转为适应我国车市发展特殊性这个更高的层次。主要原因是,自2009年以来,二三线城市的崛起,将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带来的消费需求次第释放和消费多元化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车市趋于饱和,品牌意识开始出现。而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广阔的西部地区,车市还处于启动之后的快速发展期,品牌意识尚处于朦胧阶段。
要应对这种消费需求次第释放和消费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用不同层次的产品,尽可能扩大产品的覆盖面。
于是,多代同堂蔚然成风,企业也成为最大的获益者。拿开多代同堂先河的一汽大众为例,捷达虽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去年的销量依然达到了20多万辆,占据着一汽大众20%的销量。如果将捷达、新宝来和速腾去年的销量累加在一起,则占据了一汽大众销量的半壁江山。多代同堂对企业的意义可见一斑。
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多代同堂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竞争的诉求。对于汽车行业的竞争来说,无非是利润和规模这两个指标的竞争。不过,这两个指标因为市场的成熟度而有所取舍。
虽然我国车市近两年处于调整阶段而且发展平稳,但是行业普遍预计我国的车市规模远未达到上限,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发展中的汽车市场来说,规模处于第一位,在竞争中,利润只能让位于规模。要是规模上不去,利润也只是一时的。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保证长久的利润。
多代同堂,归根结底是我国车市规模竞争的体现。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过度口水战不亚于恶性价格战,摧毁的是整个生态。
 
  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乘用车累计零售达512.7万辆,同比增长6.0%。
 
  3月份汽车市场将形成政策引擎、市场调节和产品迭代三重驱动格局,刺激消费需求并且有效释放,助力3月汽车市场销量的增长。
 
  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发布以来,效果远超于地产刺激政策,是少数的补贴就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