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台湾偶像剧教父”试水华语商业片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5-21 01:21:00

责编:群硕系统

我想尝试着让商业戏剧也能拥有很好的品质和结构,或者可以叫做有艺术结构的商业戏剧。

台湾电影的复苏,是华语电影市场近年来最令人振奋的一个话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功打破了由周星驰的《功夫》保持了7年之久的香港票房纪录;钮承泽的《Love》两岸票房双双破亿;魏德圣刚刚上映的《赛德克·巴莱》,虽然票房反响一般,却赢得了影评人的交口称赞。

台湾学者、影评人焦雄屏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台湾电影的复苏,是台湾流行文化酝酿了20年的厚积薄发。其中,台湾偶像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惨淡的电影产业无法为电影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时,他们跻身电视剧行业,潜伏其中数十载,培植新人、试探市场、打磨剧本、积攒人气。

台湾偶像剧绕不开的一个标杆是蔡岳勋。他导演过《流星花园》、《战神》、《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一系列收视超高的系列剧,被称作“台湾偶像剧教父”。6月21日,他转战影坛的首部影片《痞子英雄》即将在大陆公映。不久前,《痞子英雄》全国“梦想英雄”高校巡回活动的第一站在复旦大学举行,之后导演会携嘉宾陆续在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西安、北京的高校做客交流。

“我希望创造一种新的华语商业片的概念,运用一种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戏剧语言,拍摄一些大家都能感受、认同并且都能有兴趣的故事。”蔡岳勋解释说,这是将《痞子英雄》搬上大银幕的主要动力。

许多人认为,蔡岳勋的偶像剧都有一脉相承的商业逻辑——花样美男和梦幻爱情,这足以令《流星花园》等略显俗气。但当你把它们纳入一种流行文化的氛围中考量时,这样的俗气甚至可以被视作一种勇气。

在2001年《流星花园》出炉前,台湾的电视荧屏是乡土剧的天下,属于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小虎队和琼瑶之后自动断层。而台湾的电影人还沉湎于杨德昌和侯孝贤的情绪,不敢迈出商业的步伐。

“那时,我就希望可以创造一个有商业市场机能的影视产业体系。”蔡岳勋说。回想起来,虽然《流星花园》的制作有些粗糙、模仿的痕迹浓重,但它的确点燃了台湾新一波流行文化的引线。拍摄电视剧《痞子英雄》时,蔡岳勋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我想尝试着让商业戏剧也能拥有很好的品质和结构,或者可以叫做有艺术结构的商业戏剧”。

电影版《痞子英雄》是同名电视剧的前传,有明确的商业企图。它有喜剧、有生死劫难、有“警察”与“小偷”之间关系的转换,黑与白之间的斗争带出一系列惊险而具喜感的故事。主演包括黄渤、赵又廷等年轻偶像。蔡岳勋说:“预想中,这部电影的受众群在16到40岁之间。”

它也不乏艺术的探索,两位主演赵又廷和黄渤,长相“悬殊”,很容易让人产生黄渤是“痞子”,赵又廷是“英雄”的错觉。“‘痞子英雄’其实是一体的,痞子代表着叛逆和冒险,英雄代表着勇气和正义感,影片并不是强调两者的对立,而是要探讨如果没有二元世界观的界限,世界会更宽阔。”蔡岳勋笑言,“最深的黑暗来自于最光明的地方,这是我创作整部剧的精神。剧情里也一直贯穿这个精神。”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