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化学制药盛宴开启 十只化学制药股后市潜力无限

理财周报 2012-05-21 12:36:00

责编:群硕系统

按照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由在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细分板块构成的化学制药行业,目前在A股有58家上市公司。

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普及化、人口红利消失……在一系列社会进展的过程中,医药行业成为投资领域炙手可热的板块。医药黄金十年盛宴开启,却遭遇了一系列医改政策。本文为你画出在目前医改政策和政策趋势下,医药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众生相。

58化学药公司四大出路

由于医药行业涉及细分领域众多,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化学制药领域。这不仅是医药行业最大的子板块,也是最传统,受医改政策影响最大的板块。

按照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由在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细分板块构成的化学制药行业,目前在A股有58家上市公司。

“三头一尾”构筑优势

为了从不同的切面考察这58家公司,我们从业务的销售市场、研发能力、产品独创性、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公司进行了评估。

最为普药类的化学制药公司,是受医改政策影响最大的公司,三头一尾的优势把控就成了公司竞争力核心组成。所谓的三头指的是批文壁垒、政策领域壁垒和技术壁垒。批文壁垒指的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1-5类获批化学药物可有3-5年监测期,这期间药监局不批准其他厂家生产、改变剂型和进口。新药可获得较高的定价,还可以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政策壁垒则是指在某些药物领域的特殊定价方式,如国家对有成瘾性的麻醉药品实行定点生产政策,竞争不激烈。不需要招标,由国家制定最高出厂价和零售价,价格稳定。

生产壁垒则是指公司层面的专利研发能力。如多肽药物特利加压素和卡贝缩宫素技术壁垒较高,申请厂家少。而翰宇药业具有多肽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产业化平台,实现了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国产化,构筑出更高的多肽领域壁垒。

寡头营销白热化

但其实绝大多数的普药公司都将火力集中在营销渠道上,这指的就是“一尾”,拥有专科领域的丰富产品线、较强的销售能力、较强的专科药物研发能力及资源投入产出能够最大化。以科伦药业为例子的输液行业,行业进入壁垒并不高,而运输成本致使各大公司要在各地圈地,就地生产。当市场已经进展到如今的寡头竞争阶段以后,在对输液产品使用限制呼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转型挖掘新业务是这些寡头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新医改演变:政策倒逼导致行业价格血战,期待纠偏

规避受损于政策而寻找受益于政策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机会就是医药板块投资的制胜关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放开医药行业的生产和流通以后,目前医药产业的生产端已经形成基本由民营企业为主导,充分市场化的格局,但是药品的消费端,也就是占据中国药品消费八成份额的广大公立医院却仍然处于高度的计划体制,这两端之间的关系因此而扭曲,而我们目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还是依靠政策和行政命令来调控,几乎医药行业的所有矛盾盖出于此。因此深入分析医药行业政策,体会政策背后的利益博弈关系、循政策指引方向,规避受损于政策而寻找受益于政策的细分行业和个股机会就是医药板块投资的制胜关键。

“看病难”改革促行业高速增长

政策的巨大威力我们可以上一次医药熊市为例,2005年中政府启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医药商业贿赂,严打医药代表对医护人员的回扣,那次的严峻程度至今令医药行业的人士记忆犹新,当时医药代表都感觉风声鹤唳岌岌可危,对行业影响极大,直接导致2006年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增长率同比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

从2010年底开始至今将近1年半的本次医药板块回调的因素除了行业市盈率经09和10年两年上涨过分高估以外,中国医改的有关政策直接导致了药品巨大的价格压力对利润的侵蚀是最核心原因。从2009年启动了新医改,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新农合,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支付额度,截止到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2010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这些投入释放出民众巨大的医疗需求,这项工作是新医改做得最好最值得称赞的,对医药工业的正面推动作用巨大。有数据为证,2011年全国6154家医药工业企业生产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707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8.5%,继续保持了10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尤其是新医改三年来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速是逐年递增的,而05年至10年的复合增长率则为23.5%,这也是09年和10年医药板块表现非常靓丽的原因。

“看病贵”改革致行业价格激战

但是政府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上却走偏了方向,以国家强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以安徽为试点建立“双信封”基本药物招标制度为例,这个设想有其道理,但是现实的执行过程中却难以如此理想化,招标过程中将药品按技术标和商务标两个部分来评分,由于技术标大家都一样,因为都是SFDA审评通过的GMP工厂生产出来的,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的药品,那么竞争的焦点最后就只有落在了价格上,在2010年的基本药物招标过程纷纷报出了让行业目瞪口呆匪夷所思的价格,让医改变成了基改,基改变成了药改,药改最后变味为价改,例如东北葵花药业的护肝片是该品种国内最大的厂家,其一瓶产品的完全成本接近10元,但是山东基本药物招标的结果是每瓶0.258元,而居然这也是符合药典的合格产品,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低价频频出现在去年的基药招标过程中,这样恶劣的价格竞争完全违背了医改初衷。

又如蜀中药业的苹果皮制造的丹参片以及近期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还有在各地招标因价格不够低而纷纷落标的同仁堂的遭遇都充分反映了错误的政策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多么可怕,在这唯低价是取的背景下,自2006年保持上升态势的中国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自2011年开始掉头向下,2011年销售利润率为10.3%,而2010年为11.7%,而2011年的毛利率更是同比10年加速下跌了两个百分点为28.7%,同期2011年全年A股的医药板块下跌了31%,为世界各主要市场之最,下表为2011年全球各市场医药行业表现。

2012政策演变线索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新年以来的政策演变线索,今年最重要的一个文件就是3月21日出台的《医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既要降低虚高的药价也要避免低价恶性竞争,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供应及时”,这个重要的政策信号开启了今年的行业纠偏,对于身处价格战以普药为主的一批大国企预期好转,规划还提出“包括县级医院改革要医药分开,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首次明确民营医院要占20%市场份额,2015年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

而“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的提法”, 这对于医疗服务以及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市场都是利好,尤其五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修订出台2012年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可以明确看出有关部门痛下决心调整长期严重偏低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回归经济规律的路径。

被动挨打:尼美舒利戳痛康芝,健康元抗生素收入缩水

造成健康元如今的困局,是其抗生素药类7-ACA技术资源的缺乏和政策面的紧缩

频繁出台的医改政策,又把人们的视线拉到了医药板块。

此前在政策面下一直被动挨打的企业,新出台的医改政策对他们而言,是转机还是另一轮深陷泥潭的开始?

那些开拓了海外市场的医药公司,或许遭受医改的冲击不大,但是持续上演的欧债美债危机,让他们的业绩频频受牵连。

面临诸多未知,制药公司会采取何种策略华丽转身?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康芝药业:儿童市场“长不大”

受到尼美舒利事件的重挫,康芝药业(300086)近两年的日子不好过。

根据公司2011年财报,康芝药业去年的净利润是3.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7.47%。整个2011年,公司的业绩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净利润从一季度开始就迅速地大幅缩水。与此同时,康芝药业的股价近来一年内一路走低,较之行业和大盘走势,它的跌幅已分别达到19.32%、20.2%。

即使被市场如此不看好,康芝药业在经营产品的结构上也并未有重大的调整。

儿童药依然主导业务,备受质疑的尼美舒利仍旧是公司的主打产品。2011年年报显示,儿童药占据康芝药业主营收入的57.52%,尼美舒利颗粒虽然带来6169万的利润,但同比下滑72.23%,是造成去年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看似起色的成人药,在2011年发展的道路上也有所隐患。这些占据主营收入40.81%的药品,去年为康芝药业贡献1.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57.53%。

不过,在成人药高速成长的背后,是康芝药业对其高成本的投入,1亿多元的成本较2010年增长614.21%。虽然高投入最终带来了成人药去年收入的爆发,但其毛利率却下滑到15.33%,比起前年的33.9%,成人药的缩水幅度甚至远超尼美舒利的5.15%。该品种的成长能力能否持续,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真正困扰康芝药业的,依旧是政策上的不放松。

2010年底,康芝药业被爆出其生产的尼美舒利对儿童的中枢神经及肝脏会造成损伤。去年5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其中,康芝药业的主打产品尼美舒利口服制剂,被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由于公司以儿童市场为主,这条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康芝药业一个沉重的打击。

直至现在,政府对尼美舒利的管制依旧未见松动。在最新修订的《含盐酸金刚烷胺非处方药说明》中,国家食品药监局禁止1岁以下的婴儿服用氨金黄敏颗粒,5岁以下的儿童也不推荐使用。而康芝药业在今年着重推出的产品金立爽,主要成分就是被限制的氨金黄敏颗粒。在新老政策联合打压下,康芝药业的前景极不明朗。

限抗令趋严 健康元难以反抗

命运相仿的,还有健康元(600380)。

去年一整年,健康元的净利润缓慢下滑到4.91亿元,同比跌幅达51.07%。从去年开始,公司的毛利率不再维持为57%以上的高位,而是徘徊在52%左右。市场对于健康元的信心,甚至还不如康芝药业。近一年的健康元股价,已经落后行业与大盘的走势达19.64%、22.85%。

造成健康元如今的困局,是其抗生素药类7-ACA技术资源的缺乏和政策面的紧缩。2011年,该药类的收入同比缩水14.34%,不仅减少了健康元整体的增加空间,同时也拉低公司的营业利润率。

2011年报显示,7-ACA均由其子公司焦作健康元负责研发与销售。不过,据财报透露,焦作健康元目前只掌握两项与7-ACA相关的专利技术,分别为生产中的母液回收工艺专利与干燥工艺等发明专利。

仅有两项技术专利,企业的技术资源称不上雄厚,尤其焦作健康元还是采用酶生产7-ACA。上海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抗生素最常见的是化学法生产,对技术要求不高,因而行业门槛很低,健康元最早的生产模式就是这个。但到了酶法生产,对7-ACA的技术要求就有很大的提高。

另一个更让健康元捉襟见肘的问题,是今年限抗令非但毫无放松,甚至出现紧收迹象。今年5月,相关部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划分抗菌药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的三级管理制度,同时也规范了抗菌药在临床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比起旧版的限抗令,新版限抗令对抗生素的管制有走向常态化和精细化的趋势。

作为抗生素药类,7-ACA的价格自去年起就一路走低,目前一直徘徊在450元/千克以下,甚至在今年1月,7-ACA创下了425元/千克的历史最低价。

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抗生素行业若想盈利,7-ACA的价格必须维持500元/千克以上。尽管近期该药类的价格触底反弹,但仍然处于500元的标准线下,而且上涨的原因并非下游的需求量增大,而是低廉的成本推动。长期来看,7-ACA的价格在限抗令高压下,难以抬头冲高。

下游客户“不靠谱” 新华制药受牵连

相比在国内市场挣扎的康芝药业和健康元,新华制药(000756)拥有海外市场优势,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它在去年的净利润下滑22.52%。不过,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受政策的影响有多大,反倒是新华制药在出口量与下游客户的不稳定。

对外出口的低迷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因素。新华制药主营解热镇痛类产品。去年,该类产品对欧洲及北美洲的出口金额分别下降53.43%和57%。有资料显示,很多公司的安乃近产品对非洲与拉美市场的出口量稳增。但是,新华制药将安乃近的出口地主要锁定于欧美市场,成交量并未受到带动。

公司今年3月份披露,其客户山东济南欣康祺医药公司经营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导致新华制药重大损失。该客户去年并未按期支付账款,已导致企业的货币资金缩水。此外,新华制药的总厂正在搬迁,产能释放情况也有待观察。

大输液行业:科伦度过“最艰难一年”,并购再并购

一些公司延伸产业链,涉足大输液上游产品的生产,甚至把重心转移到非输液领域上

大输液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毫升,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按照临床用途大致分为5类:体液平衡用输液、营养用输液、血容量扩张用输液、治疗用药物输液和透析造影类输液。

大输液作为医疗机构最普遍的药品制剂,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巨大。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3瓶左右的水平。

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大输液行业在过去十年内,以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速度增长,行业的吸引力也使得从事大输液的公司数量不断增长。

过去几年中,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大、基本药物招标模式等严格的药品管理政策是大输液产品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就像当初钢铁行业一样,大输液过度竞争的状况又遇上产品价格下跌,大多数公司几乎已经站在盈亏平衡点之上,规模较小的公司则纷纷被淘汰。

行业集中度提高,小公司最易倒下

我国生产大输液的公司众多,上市公司中涉及此项业务的有科伦药业、华润双鹤、华仁药业、西南药业和丰原药业等;非上市的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山东华鲁制药、石家庄四药等。

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大输液行业的集中度与国外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大冢制药独占日本50%以上的市场,百特在美国也基本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2008年前十强公司的生产集中度仅48.4%,不过这一数据相较2006年的23.37%已有明显提升。

“2011年是公司所遇过最艰难的一年”,行业龙头科伦药业的证券事务代表向记者说。虽然“艰难”,但科伦药业去年依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财务数据。

科伦药业2009-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32.5亿、40.3亿和51.5亿,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是23.83%、24.04%和27.85%,增速还呈逐渐放大之势;净利润方面同样不俗,2009-2011年分别达到4.28亿、6.61亿和9.66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07%、54.55%和46.11%。甚至就连毛利率方面都看不出颓势,2009-2011年的毛利率逐年上升,分别是38.66%、41.05%和42.79%。

而华润双鹤和华仁药业等就表现得稍逊于科伦药业。主营业务与净利润虽然没有停止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毛利率也有所下滑。譬如,华润双鹤2011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是1.71%,而2010年相同数据的增长率却是14.55%。另外,公司2011年毛利率是32.3%,比2010年的36.18%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大输液行业内受政策影响最大的往往是中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以低端为主,成本又缺乏规模优势,行业若要洗牌,这些公司会率先倒下;而且,按照医药政策的趋势,行业内的洗牌,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情况已在所难免”,某大型非上市输液公司的副总向记者表示。

科伦药业证券事务代表的观点和上述副总基本相似,同时他们还向记者指出了新版GMP的出台对中小型输液公司的打击和对大型公司的利好,“新版GMP认证会使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在2011年失去部分市场份额,竖瓶等产品的短期供给会小于需求,这对科伦是一个机会。科伦的生产线多,足够接受这些流失的份额”。

出路:试手“非输液”,力推高端产品

对于行业内严峻的形势,某央企控股券商的医药分析师向记者指出了一些公司的出路。“最普遍的是进行业内并购,扩大产能,这是大部分公司都在做的事情;还有一些公司会延伸产业链,开始涉足大输液上游产品的生产,甚至有些公司还会把重心转移到非输液领域上;此外,开发推广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也是很多公司会做的事情”。

科伦药业的并购脚步一直没有停过。公司自2003年到2009年间,先后花费1.5亿并购了13家公司。这些公司中当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仅有两家,而在2009年末,这13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已逾14亿。

华润双鹤在2011年也对华润内部的资产做了整合,收购了长富金山;并且河南双鹤利华也同年与华润双鹤开始合并报表。其大输液产能约2亿瓶,两项收购增加了公司附加值高的治疗性输液和肾科产品,提高了公司输液覆盖的区域。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科伦药业作为行业龙头再次在行动上做起表率。

科伦药业2011年初就收购了上游公司君健塑胶。因为大输液的生产材料中,包材的占比最大,在50%以上。君健塑胶拥有2个万级净化车间和2条生产线,收购上游包材,无疑会有利于科伦药业控制成本。

但对于科伦药业扩大“非输液”版图,投资16.4亿试手抗生素中间体,上述医药分析师却表示短期内并不十分看好,“今年10月硫氰酸红霉素的生产线将会投产,但由于限抗令,以及未来几年硫氰酸红霉素的新产能投产较多,估计在万吨以上,产品的前景并不乐观。去年这个产品的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表现都很差”。

在力推高端产品方面,华仁药业可能是最典型的公司之一。

华仁药业主要从事非PVC软袋大输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唯一具备产品覆盖50毫升到3000毫升全部规格非PVC软袋输液、双室袋和无菌包装品种的输液公司。2011年公司的双管双阀产品定位高端受基药招标影响程度较小;目前公司和卫生部在59家单位培训腹透治疗,又在多地做腹透市场的人员和管理体系建设,并且公司以29元的理想价格中标广州军区,使得腹透板块的成长在未来可期。

三公司海外销售比例大:雅本化学为杜邦和罗氏做药,海翔受益达比加群

医改新政压低了医药产品的价格,却有医药公司不受影响,只需隔岸观火,叫声热闹。

雅本化学海外销售74.83%,海翔药业海外销售56.42%,海正药业海外销售11.12%。凭借产品销往海外市场的防火墙,无论国内医改新政策如何变幻,这三家公司都基本不受影响。

海外销售不受医改政策影响

医药生物行业最热的词汇莫非“医改”二字,从“十一五”谈到“十二五”,政府年年谈论医改,医疗改革进度却迟迟不能推动。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3月21日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再次将控制医疗费用提上案头,甚至有地方明确提出对药品进行定价,以及设定最高零售限价。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风声鹤唳,将其看做利空消息,不少研究人士对医药公司利润率表示担忧,“一旦价格降下来,药品出厂价就要跟着降,医药公司的毛利率就会降低不少,影响收益。”

不过,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有上海某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表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限制零售价就会影响到出厂价。“首先很多药品零售价并没有达到政府所规定的指导价,调整限价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其次,调整零售价可能会压缩渠道价格,很多药厂的药品是独家的,定价权很强,不会改变价格”,该研究员表示。

但医改政策并非只局限于最高限价的调整,其他方面如基本药物目录、地方招标等体系也都会间接作用于医药企业。只有那些产品市场不在国内的公司,可以少受影响。

“但受影响的程度,跟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比例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国内销售的比例越大,受医改政策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位券商研究员以为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按照这个逻辑,雅本化学和海翔药业由于海外销售比例高,受国内医改的影响就会小,而海正药业海外销售比例11.12%,就会受医改政策影响较大。

雅本化学为杜邦和罗氏做定制药

雅本化学的起点很高。

一成立就瞄准了全球农药和医药的产业链,目前已经成为杜邦公司、罗氏公司、梯瓦公司的供应商,并与杜邦公司和梯瓦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雅本化学为杜邦定制杀虫剂公司“氯虫苯甲酰胺”的高级中间体,为罗氏制药定制黑色素瘤药物Zelboraf的高级中间体。产品定位高端,专业从事高级农药、医药中间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世界各大农药、医药跨国公司为了提高资本效率,聚焦内部核心竞争力,纷纷将产品战略的重点集中于最终产品的研究和市场开拓,而将涉及大量专有技术的中间体生产外包。此外,由于发达国家各项成本高企,传统的中间体和原料药已无成本优势,以中国与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农药、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基地。

雅本化学就是一家这样一家应运而生的公司。

雅本化学以定制业务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可划分为两大系列四大类,即农药中间体系列(含杀虫剂中间体和除草剂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系列(含抗肿瘤药中间体和抗癫痫药中间体)。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3016万元,其中境外欧美市场16498万元,境外亚洲市场724万元,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83%。

而雅本化学所执行的定制模式,毛利率一般要高于自产自销模式。在定价方式上定制生产厂家主要参照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情况,结合自身生产成本要求,与客户协商定价。由于定制生产模式的特殊性,为保证中间体厂商的稳定性,在双方合作深入到一定阶段后,跨国公司会针对农药、医药中间体上游原料价格波动风险或汇率变动风险等因素,在产品定价上给予中间体厂商一定补偿。

正因为主要市场在海外,而且以定制模式与海外公司合作,才能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经营波动,也规避了国内医改政策的影响。

海翔药业受益新一代凝血药达比加群

比起雅本化学,同属医药生物的海翔药业虽然主要市场也在海外,但其经营模式又有很大不同。

海翔药业主打特色原料药出口,是国内4-AA系列的最大原料药生产厂商。在2011年行业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下,正是依靠4-AA系列以及克林霉素系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才得以实现主营收入129843万元,同比增长20.83%;实现净利润10506万元,同比增长22.70%。

海翔药业生产4-AA,走的是一条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全球的路线。从2006年之前国内4-AA主要从日本进口,到2009年开始占领国际市场。在4-AA之外,海翔药业现在所培育的新品种,也将维持其特色原料药市场的景气程度。培南仿制药迎来专利到期,达比加群市场未来市场爆发,都为海翔药业增加了后续可供想象的增长空间。中金公司医药保健行业分析员孙亮预计,达比加群市场爆发,海翔药业有望受益翻番,未来5年有望成为新一代重磅炸弹,届时相关中间体给海翔药业带来的收入预计在15亿-20亿元人民币,增速呈现前高后缓趋势。

此次融资5亿元到账之后,海翔药业拟定以化学合成板块为依托,围绕战略调整进行科学决策,着力对发酵及制剂业务板块加大投入和精心培育,两大业务板块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化学合成、发酵及制剂板块三驾齐驱的格局也将初具雏形。

三公司单脚跳:通化东宝胰岛素称霸,永安牛磺酸很牛

单脚走路虽然面临主营风险大,但这三家精益求精将劣势变为优势,不受政策挤压

凭一两种产品走天下的公司,在任何行业都引人注目,医药行业尤甚。

例如,重组人胰岛素的通化东宝,复方丹参滴丸的天士力,牛磺酸的永安制药。在医药行业大变革的时代,这些一只脚走路的公司,是否还能站得稳?还能走多远?

仅有单品王始终显得单薄,除非该单品足够强大。整合产业链,增强研发能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药公司当护身符,一只脚公司也不例外。

通化东宝:销售网络伸到基层

公司主打产品是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及注射剂和镇脑宁胶囊。其中前者去年营业收入超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7.04%,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增长1.11%。

实际上,去年业绩增长主要来源是出售甘李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据201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84亿元,同比增长23%。公司出售甘李药业有限公司股权,总额共计3.97亿元计入投资收益。

由于胰岛素产业化生产的工艺壁垒高,国内胰岛素市场90%的份额被进口产品占据,诺和诺德、礼来等外企是主导者。在外企挤压下,公司近几年市场份额稳定在5%左右。

销售力度不够,是公司敌不过外企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年报显示,公司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东北和华北地区。去年公司增加了50%的销售人员,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5.91%和18.85%,分别同比增长2.77%和2.42%。受此影响,全年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降为2310万元。

研发能力上,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量产重组人胰岛素企业之一。在年内已开始4种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与开发,类似物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将实现胰岛素产品线的升级换代。东方证券认为,“目前预计国内胰岛素类似物在大城市的占有率已达到40%多,在地县级城市占比在20%以下,增速每年接近50%,未来发展空间仍然较大。”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其中胰岛素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申银万国认为,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患人数不足糖尿病人数的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投入加大,糖尿病诊断和胰岛素使用率将提高。

另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11年下半年发布了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公司成功挤掉诺和诺德和礼来成为指南的胰岛素唯一赞助企业。随着指南相关培训活动在基层的推广,公司产品有望进一步在基层市场站稳脚跟。

天士力:研发能力决定高度

复方丹参滴丸是天士力的明星产品。该产品连续9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去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是我国目前单一产品销量最大的药,已成为国内心血管中成药第一品牌。

复方丹参丸的成功,离不开多达几十项的多层次专利保护,包括GAP标准等,其中核心专利保护期20年。从药材种植、制造工艺、营销与客户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均为自己构建了产品市场壁垒。

其它品种如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穿心莲内酯滴丸等增长迅速,目前供不应求。截至2011年12月30日收盘,公司市值216.59亿元。申银万国认为,打造生物药平台的投入和收获时间共同决定市值冲上千亿的时间。

与通化东宝类似,天士力的营销渗透力不足。为此,公司去年四季度加大了对复方丹参滴丸基层市场的投入。近年不断收购一些小型医药商业公司,并积极发展OTC终端网络,所构建多层次的商业网络也为公司开拓市场带来利好。

作为中药为主的制药公司,天士力面临的直接风险就来自原材料及成本。公司主要产品需要的丹参以及其它产品所需的主要药材价格近年来不断上涨。通过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公司抵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防御能力增强。

中药企业的成功通常是依靠一两个主导品种起家,迅速发展壮大,但大部分中药企业的后续成长受制于新产品开发,这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关。去年公司完成了全球多中心复方丹参滴丸的FDA3期临床筹备工作。若顺利通过,公司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永安药业:打通牛磺酸上下游

牛磺酸毫无疑问是永安制药的支柱。据统计,牛磺酸产品近年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持续在99%以上。目前牛磺酸行业整体供不应求,作为牛磺酸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产能占国内产能的一半,全球产能的40%。

牛磺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石化下游产品环氧乙烷,据年报显示,其年均消耗占公司成本50%左右。如果环氧乙烷价格发生重大波动,将对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盈利产生较大影响。

从销售地区分布看,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去年销售量约占总收入的84%。因此汇率波动是不可避免的风险。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显,且面临着新加入竞争者的挑战,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将是永安制药潜在的威胁。

不过,欧美国家食品饮料等牛磺酸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长快,为公司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公司为整合产业链,增加2亿元投资上游环氧乙烷项目,并转移重心到下游产业链的开发上。对此,某券商分析师表示,上游关乎药品成本,投资上游比下游开发回报可能更大。

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牛磺酸人均年消费量不足2克,是欧美市场人均年消费量的1/50左右,国内带开拓的牛磺酸市场庞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