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是极为凶猛的爬行动物,当它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密布的利齿时,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它蚕食的对象。然而,商业上“三条鳄鱼”的斗争最后却在“以和为贵”的气氛中结束,选择共赢生存的局面,成为品牌之战的一个经典案例。
相安无事的东西方鳄鱼
在各自池塘呼吸、生长的鳄鱼相安无事。1933年,以法国著名网球选手LACOSTE命名的服装品牌正式面世,因为LACOSTE的长鼻子和在球场上富有进攻性的球风,人们给他以“鳄鱼”的绰号。同年,法国鳄鱼(LACOSTE)在当地进行了商标注册。
LACOSTE退役之后,法国鳄鱼的运动衫开始批量生产和销售,并创造性地在运动衫的左胸上绣上绿色的鳄鱼标记,职业运动员个人的名望使得鳄鱼衬衫在西方迅速风靡,尤其是在美国。
那条东方池塘里的鳄鱼则诞生于1947年的新加坡,陈贤进和陈少辉两兄弟创立了这一服装品牌。1951年,新加坡鳄鱼商标亦在当地获得注册,内容为“鳄鱼图形+CAROCDILE手写体”。
随后陈氏兄弟进军中国香港市场。但风云突变,不久之后两兄弟分家,陈贤进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展,其二兄陈俊则在香港地区经营,这便是第三条鳄鱼——香港鳄鱼的由来。后来由于香港鳄鱼被香港丽新集团收购,至此,香港鳄鱼不再与新加坡鳄鱼有任何的关系。
东西方鳄鱼在不知对方存在的情况下各自经营并不断扩大地盘。新加坡鳄鱼商标注册成功后,陈氏兄弟不失时机地在亚、非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获得注册。之后陈贤进又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产品种类也由最初的服装延伸至皮具、鞋类以及高尔夫运动系列等十多个种类。与此同时,法国鳄鱼亦在欧美市场获得追捧。
西方鳄鱼“入侵” 硝烟四起
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鳄鱼进驻日本市场并欲在当地进行注册,遭到新加坡鳄鱼的强烈抵抗,并以商标侵权为由将法国鳄鱼告上了法庭。同样地,十年后当法国鳄鱼开始在香港销售产品时,遭到香港鳄鱼的抵制。此外,“三条鳄鱼”在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也展开了马拉松式的纷争。
但法国鳄鱼以“新加坡鳄鱼图形头朝左,法国鳄鱼图形头朝右”为由在日本进行申辩,诉讼历时三年之后,新加坡鳄鱼终于让步,同意法国鳄鱼在日本注册;香港鳄鱼亦同样与法国鳄鱼握手言和,并且双方还成为了合作伙伴:香港鳄鱼作为法国鳄鱼产品在香港的经销商对其产品进行销售。
经过十余年的斗争之后,1983年法国鳄鱼和新加坡鳄鱼达成共识,明确约定结束并最终解决双方之间未决的所有法律纠纷,双方认同各自的系列商标标识可在相关市场中共存不致混淆,并且合力反对其他侵权人等。
鳄鱼的和解
但在休战了近20年后,法国鳄鱼又重新将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告上法庭,这次是因为中国内地市场。
随着中国内地市场日益庞大,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苏醒,先于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在中国内地注册鳄鱼商标的法国鳄鱼,在2000年先后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这两条东方鳄鱼,理由是它们侵犯了鳄鱼在中国内地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致使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利益遭受损失。
为此,已在中国内地拥有上百家专卖店的新加坡鳄鱼不得不在内地重新启用一个带绿、蓝、红三种颜色的新的“卡帝乐”鳄鱼商标,为了能使这个商标尽快被消费者认知,陈贤进为此花费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
新加坡鳄鱼新商标也于2008年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与法国鳄鱼商标在文字构成、呼叫、整体外观上具有明显区别,且两款商标在实际使用中并存多年,已各自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显著特征,至此双方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而香港鳄鱼亦和法国鳄鱼达成和解。
长达四十余年的纠纷,最后“三条鳄鱼”在“以和为贵”的气氛中结束拉锯战,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三条鳄鱼”的和解有其独特性和必然性,她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分析:“短期内品牌的争论会有助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但拖得太长,则会伤害品牌;其次争论的目的是商业利益之争,只要利益达到一定的妥协,争论也就会消失。”
周婷注意到,在长时间的争论期间鳄鱼品牌开始处于下行阶段,继续的争论只会进一步促使品牌下行与消费者的流失。在各方都已长时间耕耘的市场,并且都已拥有各自固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与其继续争论伤害品牌,不如共存、共赢一同抵制其他人的侵权。
千禾味业股价连续5日下跌,累计跌幅达8.99%。
《哪吒2》的爆火也引来了不少虚虚实实的消息。
特斯拉赛博商标已注册成功
《哪吒2》获得百亿票房的背后,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不在少数,《哪吒2》出品方也因此陷入了被侵权的困扰。
娃哈哈称,是因集团公司与外资公司之间历史纠纷的缘故,未完成商标转让的登记备案,并非因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禁止转让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