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安汽车:普及弱混聚焦中混

一财网 2012-07-16 12:38:00

责编:群硕系统

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陈平在会上表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当前的战略思路,就是普及弱混,聚焦中混,弱混普及度不是很高,我们可以把它推广到所有车型上作为一个标配。”

7月11日,由第一财经日报主办的“逐鹿混动 谁主沉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车智沙龙在北京举行,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陈平在会上表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当前的战略思路,就是普及弱混,聚焦中混,弱混普及度不是很高,我们可以把它推广到所有车型上作为一个标配。”

参加会议活动嘉宾:

第一财经日报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 钱蕾

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陈平

著名汽车行业分析师 贾新光

盖世汽车网总裁 陈文凯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总裁兼CEO 林雷

上海交大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许敏

BMW(中国)服务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 梁川宁

丰田中国公关部部长 刘鹏

现代中国投资公司的公关总监 吴雁冰

现代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部次长 柳福奎

以下是陈平会议发言文字实录:

陈平:大家好!我来自长安集团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关于混合动力的课题。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形势的研判。我们分析了在国际上主要发展的汽车路线,包括日本、美国、欧洲主要的汽车先进技术的趋势,日本的技术路径是很明确的,我们刚才也提到了混合动力的规模化,然后是纯电动商业化,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石油安全为第一目标,同样非常重视混合动力的规模化,另外插电式混合增程式技术应该是处于领先水平。欧洲从整个形势来看,以减排为目标作为它的战略,包括宝马汽车。

总结起来就是新能源,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共识,我们国家结合自身的产业战略和技术特点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电动车汽车技术路线,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是各国解决节能环保问题的关键技术。从全球的历史上来看汽车的发展从追求大规模到追求节能减排的模式,转变为追求节能转变的趋势。

这是国内外汽车的销量数据,丰田刚才讲了累计销售到400万辆以上,我们认为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应用的空前高涨的局面。我们比较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劣,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优势有四点,相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产品,混合动力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混合动力产品应用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相对成熟,有成功推广经验借鉴,三是啊混合动力汽车运营,不依赖充电设施的建设,四是混合动力汽车可继承传统产业链,产业化生产保障性好。

纯电动的劣势,纯电动汽车零部件价格昂贵,整车成本高。纯电动汽车发展领域,受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制约。纯电动汽车运营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部分是长安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及技术研发重点

这是长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研判,是我们的一个判断。全球的汽车发展从大规模进入到节能减排趋势,新能源车在节能减排基础上首先是混合动力,我们认为从09年开始已经进入了市场起步期到现在,应该是进入了混合动力市场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从国际来看中国还要差一些,但是已经进入了市场发展期的阶段。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逐步在发展,逐步从混合动力一直到插电式,再逐步过渡到增程式最后逐步过渡到纯电动车,这是我们认为的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从现在时间点来看,我们认为现在混合动力的市场发展期逐步过渡到成熟期,插电式逐步起步,纯电动车也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最终燃料电池车时间尚早,应该是2020年以后。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我们如何发展技术,我们要在传统车的基础上,同时还有这两条线也代表了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传统车还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们要在研发传统车的基础上提高传统车的经济效益,减少传统车排放基础上发展我们的新能源车。

基于这些,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规划,我们把新能源分为三类,这三类大家都是认同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气汽车。纯电动包括增程式,有高速的纯电动和低速纯电动,混合动力分为弱混和强混,弱混刚才丰田说这不属于混合动力,我们认为这也是比较基础的混合动力。燃气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氢内燃机汽车和CNG汽车,我们公司在这三个领域都有涉及。纯电动我们我们大力在做技术研发,因为受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国企必须根据国家的政策,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纯电动车上。

重点讲一下混合动力的几个技术平台,首先是中混技术平台,弱混我们没有拿过来,我们放到传统车部分,怠速和起停未来会作为我们车上的标配去推。中混是我们在杰勋、志翔和CX30上已经实现了,目前在市场上都有销售,现在已经成熟上市了。

这是我们混合动力的第二代的产品,也是基于中混,但是做了很多改变,包括新型的发动机和新型的传动系统,这是自动变速系统,还有再生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另外轻量化技术,我们加了一些电机、电池,都有新的改变,电池目前我们在研发锂电池的切换。

这是我们研发的重点,是重度混合动力,同时兼容了插电式的功能,它就是单电机、双离合器的系统。今天主要不是讲技术,我就不细讲了,通过这套系统搭载上去之后我们实现节油率40%以上,应该说和丰田普锐斯相当,从它的结构来讲,系统结构能力来讲和普锐斯是相当的,我们把各环节的效率包括策略做好是可以达到跟丰田普锐斯一样的,而且成本也比丰田普锐斯低,因为它只有一个电机。

这是我们混合动力增程式的,严格来说不能算混合动力,但是因为有一个发动机增程机在里面,我们也是按照混合动力在开发,应该说是传统的混合动力,搭载在C级车上,目前预计上市时间是2014年。纯电动我们有好几个平台在做。

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果,07年第一台氢燃料内燃机点火成功,07年12月份,国内第一辆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下线,08年混合动力为奥运会服务,09年长安杰勋混合动力为中南海机关事务局的示范运行车,09年6月份,中国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杰勋上市。

这是我们的研发历程,最早做中度混合动力是从2000年开始,接受国家的863研究课题,完全是我们一点一点做出来的,经过七年,做了16轮137辆样车,完成可靠性测试里程实现100万公里。

这是上市的产品,中度混合动力杰勋车,这是志翔的中度混合动力系统。这是志翔的弱混,是作为出租车在用,这是志翔的汽电。

这是目前为止我们进行了一些示范运营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作为出租车也好,政府用车也好。

最后是我们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规划,我们在新能源领域有一个战略思路,普及弱混,聚焦中混,提速纯电动和插电式,深入关键零部件,弱混普及度不是很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推广到所有车型上作为一个标配推广,中混我们已经研究出这个系统,而且搭载在三款车型上,我们有一定优势,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个工作效能提高,成本降低,另外把它的通用性再提高,搭载在不同车型上,达到降低成本,大批量推广的目的,提速纯电动和插电式,我们认为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大力发展它的产业化。关键零部件领域,很多是在逐步深入的去做的。

这是我们的三步走的目标,2011-2013年就是打基础的,2014-2016年,我们要做产业、占市场、创效益,混合动力应该是进入市场的成熟期,混合动力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提高性价比,把我们的产品规模做大,另外增加效益,到现在为止,混合动力都是在赔钱的,2014年以后要创造效益。2017-2020年是大的发展,争取做到新能源汽车占我们汽车总销量的20%。

这是产品技术的规划,弱混在轿车上实现标配,微车产品部分搭载,中混优化现有混合动力技术平台,启动搭载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研究,并快速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启动全新专用底盘平台开发,搭载新型电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全部完成自主研发。

我们长安一直认为混合动力在近期是一个市场化的,我们要认认真真去做市场,纯电动包括以后的燃料电池跟这个定位是不同的,纯电动我们现在主要是做技术,把技术做好了,做好未来市场到来的准备,燃料电池主要是技术跟随,因为时间尚早,所以我们甚为纯电动现在应该说是中国汽车企业绕不开的一个过程,因为从纯电动的技术瓶颈来说,它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渡阶段,人们又在追求节能减排,混合动力车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产品和阶段,如果中国企业对这个全部放弃的话,等于放弃了这一段时间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会比较长时间的存在,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也一直是在做混合动力同时也再纯电动的技术。

许敏:你们目前为止卖给私人多少辆?

陈平:现在混合动力主要的还是政府和出租车,公务为主,私人应该有几百台。

现场记者提问:政府采购主要城市是哪儿?

陈平:重庆是最多的,重庆、南昌、昆明、杭州都有我们的车。

陈文凯:我关心零部件,混合动力的电池或者电机的核心零部件是外资企业供的还是本土企业?

陈平:我们车里有外资的也有自主品牌的,中度混合动力基本都是国内供应商,电池也是。目前为止,纯电动的电池也是,我们也有国外供应商的选择,产品上主要还是用国内的。

陈文凯:你觉得国内外零部件和混合动力上零部件的差距基本是没有的?还是很大?

陈平:不是没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认为有很大差距的。但是优势就是它的成本比较低,从技术上来说应该说是有差距的,跟国外的比起来。

陈文凯:日本这个技术基本不会提供给中方吧?

陈平:也不见得,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们这儿全球各地的供应商都来跟我们交流,而且非常主动的跟我们交流,包括日本,原来我们去日本的时候想去参观他们不让我们去,没过一两年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去或者跟我们来交流。

许敏:现在很多日本的企业到中国来,希望把一些技术带过来,可能也是受我们这边的市场利好的影响,政府支持,企业也在真干,都跑过来了,人还是很多的。

陈平:形势有点不一样了,以前不行,现在看到中国的市场和力度了。

钱蕾:讨论环节就涉及到陈平谈的,混合动力是中国企业现实的选择,正好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对是否应把混合动力作为过渡路径的技术路径的选择上是一半对一半,专家也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下半场讨论的。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过渡路径不现实主要是觉得我们中国企业的技术还不行。您介绍了长安是第一个完成混动产业化的国内企业,在中国企业里应该是领先的,您觉得长安的技术和国外企业的技术现在差距有多大?

陈平:您说的不现实是混合动力作为过渡不现实?

钱蕾:对。

陈平:我理解“不现实”是国外已经开发得很成熟,你再做这个可能竞争不过人家,在市场上占领不了,混合动力很多是基于传统车来做的,汽车方面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确实差距比较大,因为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车也好,毕竟是车,整车上很多技术东西是靠积累,人家有几十年的积累,我们自主研发时间比较短,技术上确实有差距。我们认为如果它的市场大到一定程度,又有我们国家的支持,如果中国企业真不做的话,把市场全部交给国外的话,我觉得是有点说不过去的。起码我们在细分市场、在某些领域、某些点上能够有些优势,能够填补国外进来的一些空白,我们能占领一些市场,但是技术上确实有差距。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