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得发烫的“穿越”二字,时尚界有精妙的诠释——向过去寻找灵感。风靡一时的松糕鞋,古代的官老爷们早已把玩过;Lady gaga千手观音般的假发,那是路易十四时代荣耀的象征;而比基尼的流行不过是服装史上,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一个轮回。
不久前,《嘉人》主办的“2012嘉人中国风-穿越”国际顶级时装设计大赏在北京举行。延续五年来的合作,29个全球顶级时装奢侈品牌再度与《嘉人》携手,首次大规模地将时空交错的“穿越”概念融入到国际时装品牌的设计当中。
何为穿越?是风物的古为今用,还是时空倒转下的另类跨界?“想到穿越(时光旅行)这样的主题,是因为它代表着不仅可以回到过去,而且可以走向未来。设计师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寻觅灵感,也可以从想象的未来世界中汲取灵感。”《嘉人》执行主编邓立如是解读。
复古,历久弥新!
时装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每20年就是一个风尚的轮回。
如果你的衣橱还保存着奶奶年轻时的衣服,那也许就是这个夏天最in的单品。时尚界从不避讳“复古”一说,但他们更愿意以“Vintage”为其命名,表明历久弥新而非因循守旧才是“复古”的底色。
今年《嘉人》的大赏中,几乎尽是Vintage的天下。Diane Von Furstenberg以中国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旗袍样式为设计灵感,融合了DVF上世纪70年代一炮而红的裹身裙概念。“穿越让我思考什么是永恒。”Diane Von Furstenberg说。
Frey Wille将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与伞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流行于19世纪巴黎的女士洋伞样式;Sportmax在非常女性化的装扮中引入盔甲的概念:裙身以银、黑两色为主基调,下半部分由几何形裁剪拼接而成,深V设计和领部曲线形的丝质装饰平衡了面料的金属感与剪裁的建筑感所带来的阳刚气质;Etro设计师Veronica Etro则将旋涡图案化繁至最简,配色灵感来自于曾深深震撼过她的故宫的红墙绿瓦。
Etro今年的春夏系列也取材自“咆哮的二十年代”。“我幻想着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还能与金吉尔·罗杰斯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就像欧文·威尔逊在伍迪·艾伦新片《午夜巴黎》中那样。”Veronica Etro说。
在邓立看来,本次T台上最能意会“穿越”的当属MaxMara。MaxMara借用宋朝女性服装的样式,将同样的手工艺运用在了一件具有20年代东方风格的外套中,如此“混搭”,作品还能延续品牌一贯纯粹、简洁的设计特点。其品牌设计总监Laura Lusuardi介绍,“我们一向愿意使时间倒流,拜访文化的历史起源。”
“通常西方设计师无法那么好地把握中国文化,只能从中找一些元素。而在这件大衣上,设计师明显做了很多功课,看了中国历朝历代服饰的变迁,从中寻找与品牌的契合点,这件大衣很有中国特色,也很有品牌特质,将二者融合得很巧妙。他们参考了当时的刺绣工艺,因为当时的工艺更能传递这件衣服的气质,包括袖口的流苏等等。”邓立说。
轮回的现代宣言
难道本质上求新求变的时尚,真的只是在不断重复吗?
裤袜的潮起潮落曾是一个被反复叙事的例子。现代裤袜出现于1959年,由艾伦·甘特的米尔斯纺织公司推出。发明裤袜的过程充满了巧合:甘特的妻子参加感恩节游行后向丈夫抱怨,这将是她最后一次旅行,因为随着肚子的渐渐隆起,穿长袜时系吊带会越来越困难,而体面的女士是不能光着腿出门的。
于是,甘特发明了一种能把长袜吸住的底裤,由此,裤袜开始进入百货公司的货架。甘特可能没有意识到,在裤袜被推陈出新前,它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在古代欧洲,特别是在男士外裤发明之前,上流社会男士绝对是裤袜不离身。15世纪的意大利,最为时髦的风物便是彩色裤袜,几种亮丽的颜色拼搭在一起,类似如今时髦的“拼色”。
但时尚界对于裤袜的兴趣,不在于它的轮回史,更在于它不断变化的时代感。在14、15世纪,裤袜首先是身份的象征,因为编织一条裤袜身价不菲。从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的几百年时间里,虽然裤和袜时分时合,但在欧洲贵族看来,紧身是恒定的审美标准,因为贫民才会穿宽松的长裤劳作。接下来,法国大革命兴起,阶级秩序颠倒,贫民时装品味抬头,带有贵族身份的裤袜慢慢淡出了男装舞台。但谁又能想到,几个世纪后,它能够一跃登上女装舞台。
甘特公司生产的裤袜销量平平,现代女士裤袜真正的助产士是尼龙。上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发明了丝一样的尼龙,蛰伏已久的裤袜有了第二春。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模特界的时尚偶像——崔姬。身高1.67、体重82斤的崔姬颠覆了人们对梦露式女性美的成见,她瘦得像个小男孩,热爱超级迷你裙,顺便也带动了迷你裙下的裤袜风潮。
彼时,女性开始大规模走出家门奔赴工作岗位,既美观又能遮住双腿的裤袜成为职业必需品。也正是女性职场地位的变化——露出双腿成为可以容忍的“风尚”,裤袜在90年代走向尽头。有意思的是,进入21世纪,在涩谷、原宿这样的时尚原发地,彩色裤袜又再度复兴,此时,它的含义是“青春活力”。
“不光时尚,文化一直在回望过去。我们总说文化复兴,似乎是过去某个年代在今天的复兴。其实不是的,它的复兴只是对某种文化风潮的一种宣扬,它一定会加入今天的特色。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从古典时期吸取营养,但都带着本时代的烙印,不是对过去的完全复制。”邓立说。
“雕刻魔鬼曲线”的紧身胸衣曾因女性意识的抬头而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却定期出现在了Dolce &Gabbana的秀场。“它不像当年那样用鲸鱼骨塑身,也不是当年那样的穿着方式。它从过去汲取的是塑造女性身段的灵感。其面料穿着起来很舒适,想要表达的只是巴洛克的繁复,这是今年秋冬设计的一个趋势。”邓立告诉记者。
现代价值对于风物的重新包装,也许可以回答“时尚是否原地踏步”的疑问。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人们穿线条硬朗的翻领大西装,内搭非常女性化、色彩艳丽的饰品。到了2012年春夏,风靡一时的街头男孩风几乎就是三四十年代的翻版。
“时尚就是这样,你能够从中找出很多与过去类似的东西,但它反映的是设计师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三十年代这样的穿着代表的是女性意识的崛起,现在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则是现代社会女性与男性根本的区别已经基本没有了,女人越来越变得可以超越性别。”邓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