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争败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8-02 01:17:00

责编:群硕系统

双方在场上均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体育馆内嘘声四起。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以14:21和11:21“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双方在场上均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体育馆内嘘声四起。

北京奥运会上联手杜婧夺得金牌的于洋赛后说:“明天就是淘汰赛,我们小组已经出线,希望有更好的体力参加淘汰赛。我们非常希望在每场比赛中给观众带来精彩表现,但既然我们已经出线,不想把体力和精力耗在小组赛中。”

于洋“不想浪费精力”的理由,显然不是输球的主要原因。此前,中国的另外一对女双组合田卿/赵芸蕾在D组比赛中被丹麦组合莱特/彼德森击败,最终只位列D组第二。如果于洋/王晓理小组赛最后一轮取胜,就将排名A组第一,这样她们就不得不与田卿/赵芸蕾在半决赛同室操戈。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确保最终中国两对组合会师决赛,打默契球便成了于洋/王晓理的“最佳选择”。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如果取胜,也可以在半决赛避开队友,因此也乐得与中国对手打一场默契球。

女双的另一场比赛,韩国组合河贞恩/金?G贞与印尼组合波莉/乔哈里的表现同样令现场观众嘘声四起。双方前四分即大失水准:第一分,韩国队发球不过网;第二分,印尼队面对对手回球没有反应;第三分,韩国队发球不过网;第四分,印尼队员发球过腰违例。面对如此奇怪的现象,裁判员叫停比赛,提醒双方运动员不要消极比赛。然而在随后的比赛中,双方依然按部就班,场面并无改观。赛事官员于是进场,并召集双方教练长时间磋商。仅仅在第一局比赛中技术官员就三次入场,比赛长时间处于中断的状态。最后,韩国组合“成功”输球,由此得以避免在1/4决赛遭遇队友,而印尼组合也得以避开实力强劲的于洋/王晓理组合。

比赛结束之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羽联第一时间展开调查,截至发稿时,这四对组合被认为违反了世界羽联的运动员行为条例第4.5和4.16款,即“未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做出了明显有辱于或有害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被取消接下来的奥运参赛资格。

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责成有关负责人对事件原因和经过展开调查,将根据结果做出处理。

规则之辩

国际羽联在伦敦奥运会上推出了不同于往届奥运会的全新赛制:先小组循环,随后交叉淘汰。此前奥运会的羽毛球比赛,选手按照种子排位分上下半区捉对厮杀,负者将直接被淘汰出局,这样大牌选手稍有闪失便会爆冷出局,但也避免了默契球的出现。对于改变20年来传统规则的原因,据称是“为了避免种子选手过早被淘汰出局,同时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有评论认为,国际羽联的这一变革无疑是一个败笔:淘汰赛改为小组赛,对双打来说基本没有什么看点。另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出现小组赛最后阶段为挑选淘汰赛对手而打默契球的情况,大家一起操纵比赛结果。世界羽联为何在制定这一新赛制时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结果,这值得质疑甚至问责。

选手为了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故意避免内耗,从个人情感和利益方面考虑,似乎不难理解。但这种选择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冲突,恐怕正是现场观众以及众多媒体爆发不满情绪的根本原因。羽毛球出现让球、默契球已经不是新闻,亚运会、汤姆斯杯等羽毛球重大赛事上都曾出现过争着输球的情况,不过这次出现在奥运会上,在亚洲屡见不鲜的潜规则一下子又成了新闻。

毒瘤之惑

让球,是中国体育一直以来无法回避的问题。羽毛球队多次涉入其中。

悉尼奥运会上,叶钊颖在女单半决赛中表现异常,从头至尾面无表情应战,最后不敌队友龚智超,这场球随即引发了让球质疑。后来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的回应,证实了那场球确实是出于全队的策略,因为与叶钊颖相比,龚智超对马尔廷拥有更高的胜率。雅典奥运会上,周蜜、张宁也涉入让球风波。

让球风波之后,叶钊颖和周蜜一度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一场风波留下的记忆,不仅让球迷唏嘘不平,也给拼搏多年的运动员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积分赛中,由于在一些比赛中“选择性退赛”,中国羽毛球的对手也曾屡次表示不满,林丹、陈金等均屡遭指责。

广受关注的中国女排也曾因故意输球而声誉受损,2002年女排世锦赛,上任不久的主教练陈忠和雄心勃勃,但因为想避开强敌,女排故意输给了两支弱旅,赛后遭到各国媒体猛烈批评,陈忠和不得不承认错误,向球迷公开致歉。

此外,作为国球乒乓的让球风波也几度沸沸扬扬,何智丽、焦志敏等名将都成为这一策略的牺牲品。

此类事件,令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体育蒙羞。

央视羽毛球评论员洪刚从中西方运动员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东方人更重视比赛的结果,西方人更在意这个过程和展现,我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两对丹麦选手先打混合双打的铜牌争夺战,两个男选手马上还要打男双半决赛。如果有些球队,可能会考虑整体荣誉,就把重心放在男双比赛,前面的混双完全可能打默契球。但是丹麦两对选手打得相当激烈,谁也不让谁,当然有一对选手拿到了奖牌,随后的男子双打比赛确实就输了。这场比赛我印象特别深刻,中西方人有时候对体育的理解真的是不一样。”

不计后果地为了荣誉斗争拼搏,抑或不管过程如何只求金牌到手,希望让球、默契球这类违背体育精神的“策略”不再侵袭奥林匹克无上荣光的领地。(记者邱妍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