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发烧友到CEO

MONEY+ 2012-09-14 10:40:00

责编:群硕系统

蒋磊,和他的网站,以及他们所服务的军事发烧友们,在互联网上是一个边缘的聚落。

 

2004年,还是大四学生的蒋磊获得了一笔投资,100万元,投资人的目标是他3年前兴建的军事论坛—铁血网,当时网站注册人数刚刚突破60万。

对一个普通学生来说,这看起来是件能够让人得意的事,但再看看当时四周的互联网环境,蒋磊和他的小论坛实际上正处于一个凶险时期。博客正在兴起,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也找到了自己的阅读盈利模式,只有BBS在渐渐走向衰落。除了天涯、猫扑、西祠胡同等几家综合类超大型论坛,其他无论汽车、音乐、动漫、体育、户外等哪个专业领域,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热门论坛,有的已经关闭,有的正在焦虑地寻找着转型路径,没有谁在欢笑着。

这100万元,让蒋磊被迫开始创业了。

2001年9月,铁血网的前身诞生在清华大学一间学生宿舍里。

当时,刚上大二的蒋磊和宿舍里的5位同学凑钱买了一台电脑,可大部分时间,电脑都被他独自占用着。他在世界军事论坛上痴迷地追一部军事小说《醒狮》,读到100章时没了下文,这让他很着急。

那时所有连载军事小说的论坛做得都不怎么好,短章少节,更新不及时。蒋磊没有任何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只是立即想到,不如自己来做个军事小说网站。

照着在网上搜到的个人主页制作攻略,蒋磊做了一个网页,名叫“虚拟战争”,里面都是蒋磊搜集来的军事小说。当时还没有太多人在意版权问题。

“虚拟战争”做好不久,日访问量就达到了每天几百人。因为蒋磊在世界军事论坛上挂了个帖子,告诉大家他做了一个军事小说个人主页,一票和蒋磊一样对军事小说有兴趣的网友呼啦一下涌到了“虚拟战争”上来。

这个后来被叫做铁血网的地方就此拥有了第一批用户。他们几乎都是男性,军事发烧友,对历史和政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狂热的另一面是对据点的忠诚,一个稳固的小群体在“虚拟战争”上诞生了。

今天铁血网已经变成中国最大的军事网络社区,和第一批用户非常相似的近800万注册用户,都是军事发烧友,聚集在上面—这是蒋磊始料未及的。

发烧友们也不知道,这个据点的创办者是一个年仅17岁的大二学生。蒋磊1984年出生于四川,16岁就上了清华大学,学材料科学。

他的电脑技术不太灵光,他想在主页上做个排行榜,把点击量较高的小说推荐到顶端,但不知道怎么实现。一个叫欧阳的同学帮了他的忙,于是蒋磊拉欧阳一起入了伙。

2002年,他们把“虚拟战争”更名为“铁血网”,并开通了论坛。蒋磊拉了一批原创小说作者来驻站,这是当时各个小说论坛很流行的方式,然后公开招募各个版块的版主。

发烧友们都表现得热情极了,很快,版主全部到位,各版如火如荼地聊开了,而且迅速定下了自治的规矩。曾经担任过总版主的Fox说:“大家很积极,因为觉得当版主很威风,手中握有对网友发言生杀予夺的大权。”

网站在军事迷圈内火了。

作为铁血网的“主人”,蒋磊几乎不参与管理,课业繁忙,他大部分精力都在学校,闲暇时就像普通网友一样在论坛里泡着。

当然,他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网站一直开着,至少,要负责支付买服务器和带宽的钱。

最初开销并不大,第一个在万网申请的虚拟主机,每年800元,蒋磊自己也付得起。后来做独立网站,服务器托管费是一笔“巨资”,蒋磊嵌入了国外广告,第一笔广告费是用半年的点击量换取的66美元,显然还是入不敷出。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欧阳得把网站同时在线人数限制在100人,因为他们没钱扩充空间。实在缺钱时,他们就放一个银行账号在帖子里,请网友们任意捐款。

2003年,因为钓鱼岛争端,铁血网上群情激昂,一部分网友发表了许多过激言论,网站被封了10天。同时,资金又再次告急。

这两件事让本来就很容易冲动的军事发烧友和铁血网忠实用户们激起了“保卫论坛”的决心,他们集资捐出了30万元要帮网站渡过难关。一些版主也辞了职,专职为铁血网工作,所有人都在七嘴八舌讨论怎么让网站盈利。

2004年,一家以房地产起家的风投向蒋磊递来了橄榄枝,资金100万元。蒋磊决定接受它,让网站进行正式的商业化转型。

可作为一个没出过校园、连商业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大学生,这100万元给蒋磊带来的,是让他难以收拾的动荡。

投资合同里规定,蒋磊需出让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且公司要立即实施一系列经营举措,1年后见利润。蒋磊说,“当时没想太多就答应了”。但版主们对投资人却是抵触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园“变质”了。Fox卸任了总版主,回家炒股,另一些版主也跟着离开了。

由于有100万元垫底,蒋磊一开始没有太在意。他甚至觉得盈利这件事不需要依靠自己。

他把铁血网托付给一位资深元老兼原创作者夜色,让他出任公司的第一位运营副总裁,和欧阳一起主持工作,自己仅作为兼职CEO—他大四了,需要专心准备保研,他的目标是硕博连读。

可网站的状况并没有好转。投资人担心收不回成本,开始干涉公司管理,公司里有的人站在投资人一方,有的人站在论坛元老们一方。经常有人打电话跟蒋磊告状,或者吵了架来找他解决。在就读研一的2005年里,他的学业根本没办法安心进行。

有一天晚上,蒋磊在实验室走廊里打了一连串总计长达4个小时的“救火”电话,放下电话后,他绝望地想,无力回天了,一了百了吧。当时投资方已经开始寻找买家,希望卖掉铁血网。

但这并不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我看到公司账面上的钱逐月减少,上个月还有40万,这个月就变成30万了。这样下去公司会倒掉。”当数字摆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忍受不了。

他要挽救这种局面,材料学博士的前途似乎一定要舍弃了。

2005年底,他给导师写了一封申退信说明缘由。2006年元旦过后,就再没去学校上课。

蒋磊的创业之旅展开得相当意外,甚至有点被动,好在他说自己是“想到什么就直接去做,很少犹豫”,这个摊子就接了下来。

本科毕业,蒋磊就搬出了宿舍,和欧阳在清华西门外水磨西街上租了一个只有几平方米大的房间合住。当时那一带有很多这样民居隔成的单间,条件简陋但价钱很低,月租金不到300元。

那算是铁血网第一个真正的创业根据地。此前投资人曾经在西直门西晴公寓为公司安排了一个三居室的办公室,蒋磊很少去。

房间里有一张单人床,到了晚上,在地上并排放一套铺盖之后,就只剩下一条可以走路的过道了。白天,铺盖卷起来,在过道放上两把椅子,在床上支起电脑桌,工作、学习。

蒋磊发愁的倒不是拮据,而是他对自己赚钱的本事不自信。从小到大,父母都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具备商人的生意头脑,材料学博士可能真的是个还不错的理想。

在退学之前,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过商业方面的问题,更多时候,他都在顺应着网友们的要求做事。

2003年,网站想效仿起点中文网对原创小说收费,遭到版主和网友们的强烈反对,他没有坚持。

同年铁血网出版了一本网络小说《我绑架了一艘航空母舰》,论坛里的原创作者们非常激动,觉得受到莫大鼓舞,但网站却赔了钱,负责联络出版社的中间人也消失了。

2004年,蒋磊想做电子杂志,并且终于决心要收费。可用户照旧不买账,电子杂志项目不仅失败了,还直接导致了投资人的态度变化。

他甚至动过电子商务的脑筋。他通过一个朋友在军人服务社买了一些军品,准备在铁血网上卖。但实物却令他大失所望。有的鞋少根鞋带,有的鞋两只的方向干脆是一样的。蒋磊只能扔掉它们,他觉得把这样的东西卖给网友,会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到2006年,铁血网近乎只剩下一个空壳。投资人不再出现,他把精力全都转移到了去外面努力寻找买家上。

在公司随时可能被卖掉的情况下,蒋磊决心整顿经营。经过前几番仓促试错,他决定先从自己更容易掌握的事做起。

他和员工们用了半年时间,自己研发了一套BBS软件,能够同时承载1万人在线,终于解决了最基本的用户浏览需求。

他自知没有广告销售经验,公司一时也挖不起足够专业的人,于是先把铁血网上的广告位交由广告公司来打理。2006年,广告收入帮网站渡过了资金危机。

2007年,蒋磊停止与广告代理公司合作,自己开拓业务。他选择战争类网络游戏作为突破口。这一次他做对了,因为这类网游正符合铁血网用户的胃口,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网站终于开始盈利。

不少痴迷军事的“铁汉”也有自己的恋物癖,那就是军品装备。有了点钱后,蒋磊觉得,还是要再次尝试电商。

他又小心翼翼地进口了17件美国阿尔法工业的M65风衣。EMS的包裹寄到时,他拆开箱子,看到17件衣服就随便地堆在一起,连个包装都没有。当时他心里又一颤,有些担心,这样的衣服会有人买吗?没想到商品挂出后,两天就售罄了。他舒了口气,“生活有着落了。”

它们继续在军品代理上做了下去。2007年,铁血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80万元。2008年600万元,2009年2600万元,2010年5200万元。2010年“铁血君品行网上商城”上线,蒋磊招来有多年服装电商行业经验的李浩中做负责人,并引进更多专业品牌的独家代理。

2011年,京东涉足军品,“大佬”也来参与竞争,这让蒋磊又感到了危机:只做卖货郎,就有可能被干掉。

2011年10月,铁血网推出了自有品牌“龙牙”。2012年4月,“龙牙”的第二款产品龙牙战术衬衫卖得很成功,刚刚上架的时候,日均销售量达到过700件,现在累计卖出1万多件。目前,“龙牙”品牌已经有了四款产品。

这样的成绩,在互联网大块头和奇葩倍出的今天,可能无论对一个网站还是一家电商而言,都不太值得夸耀。但蒋磊说,他能让自己满意的是,铁血网这几年,“每年都能上一个台阶”。

这条发展路径,他几乎是孤独地摸索出来的。这几年铁血网没再引入新的投资,公司里也缺乏更有经验的人,蒋磊习惯了独立决策,连“商量”、“讨论”的场景都很少发生。

他甚至一直瞒着家里自己退学的消息,直到2008年初实在瞒不下去。蒋磊的母亲千里迢迢坐火车赶到北京,硬拉他去见导师,求导师再收下他。蒋磊却坚持没有回到学校。

刘威的年龄和蒋磊一样大,最初也是个军事发烧友,铁血网的忠实用户。他现在是铁血网的运营总监,不过在提起自己的老板蒋磊的时候,还是习惯叫他的铁血网ID“江泪”。

刘威刚刚在北京郊区的清河买了一套房子,是他的婚房。作为一位公司“高管”,被人调侃房子买得那么偏僻,刘威听了就憨憨一笑。他说,在铁血网做总监,年薪肯定不能跟外面的时髦互联网公司相比,不过工作7年来,他从未向蒋磊提过加薪,可蒋磊每次主动做的调整都让他“非常满意”。

刘威只找过一次工作,经历过一场面试,就是铁血网。蒋磊知道他是老用户,也看他稳重踏实,心思简单,就让他来上班了。在铁血网里,如果存在企业文化这回事儿的话,那蒋磊最不喜欢用的,是浮夸的人。

刘威进入铁血网半年后,公司遭遇大规模人员流失,刘威说自己“上着上着班,发现整个办公室原先坐着十几个人,最后只剩我自己了。”因为上司离职,他直接接任了上司的岗位,担任网站主要编辑。

当时铁血网正在进行向门户方向的转型,试图加入更多内容,尽量平衡网站的形象和气息。刘威就按照自己的感觉选择内容,挑“好看的帖子”推荐。虽然他是直接对蒋磊汇报工作,但在他印象里,除了每周例会,蒋磊几乎不怎么过问他的情况,任由刘威自己折腾。刘威说:“越是这样,就越不能做砸了。”

现在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还会兴致勃勃地问记者:“你们会根据读者调查的反馈来调整选题的内容和方向吗?你们更喜欢做热点还是话题?”然后他会自觉强调,现在铁血网的核心产品是“铁血君品行”。

蒋磊并不太冲到幕前,几年前,网站还只是论坛的时候,版主被允许参与别人帖内的讨论,一些版主干脆发展到用自己的观点把他不喜欢的网友挤出局。蒋磊只在这时候站了出来,要求版主不能既仲裁又参赛,取消了版主在普通网友帖内发言的资格。

这种风格也给了更多年轻而有想法的人发挥idea的空间,但因为专业人士要价更高,在铁血网里,许多业务骨干都像刘威一样,很年轻,第一份工作就在这里,从头学起。

赵宇昊在一群身着迷彩服和战术衬衫的男同事中间靓丽得直发光,她是铁血网的市场部总监,今年29岁。

她一直负责着铁血网对外沟通联络的工作,2006年,铁血网签广告代理公司的时候,她提供售后服务支持,为广告排期。后来独立经营广告了,她就出去卖广告。铁血网能开始盈利,她有很大功劳。不过她回忆那段经历,“很多人都觉得好多事情好难好难,实际上没有那么难,闭着眼睛就过去了。”

她说自己曾经听到别人问“铁血网还没死呢”,很受刺激,当时就痛下决心,要保护这个网站。2008年公司还不值钱的时候,蒋磊拿出期权和股份来给大家分,这让她感觉挺温暖。

刘威和赵宇昊都知道,自己可能还称不上够分量的“专业人士”。整个铁血网也都还没有渡过“业余”阶段。蒋磊说:“可能我们的有些员工在别的成熟公司获得不了现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但我可以给。”

除了共同成长的年轻人,那些最初的论坛元老们也是蒋磊的依靠。公司的第一位运营副总裁夜色,是蒋磊见的第一位铁血网网友。蒋磊还记得那是2002年的夏天,他们俩推着自行车在清华西门见了面,当时18岁的蒋磊是要向“前辈”夜色请教自己该如何为原创小说作者们服务。

2011年,蒋磊又召回了Fox。Fox曾经是个设计师,带队做过1999年昆明世博园的场馆装修,30岁那年就买了辆跑车,经营着一家烟草贸易公司,业余时间写小说,做铁血网的总版主。32岁退休在家,专事炒股。

Fox离开铁血网的原因是对2004年那位投资人非常不信任,觉得他逐利的心思太重。但他一直还拿铁血网当做自己的地方,而且和蒋磊保持着联系。2010年蒋磊去成都开会,特意绕道昆明去见了Fox一面,Fox主动要求回来做个项目。

38岁,Fox回到铁血网,现任一个单独的产品“捧腹网”的运营总监。他接手捧腹网半年后,就将它的日均访问次数从100万做到了500万,2011年,捧腹网为铁血网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流量。

2011年被蒋磊召回公司的,还有和Fox一样一度离开去专职炒股的欧阳。

通过谷歌的统计,蒋磊判断,它们发布一个产品,在互联网上存在2000万可能产生兴趣的男性用户—都是蒋磊想要抓住的。

他不但已经适应了自己作为一个商人的角色,而且逐渐在像个互联网人士一样思考问题。

他说:“军品市场只有几千万的时候,巨头不会来跟我们这种小网站抢。抢与不抢,有一个界限。市场排名前10名的,才是巨头们关注的。而军品在10名之外,就有一个安全有利的位置。比如京东,可能有几千名员工,但细分到军品的研发,肯定没有多少人。它们的经验、精力和对产品的理解都不如我们。我们有一个自有媒体,几百万用户,黏度很高,转化率也更高。这都是京东不具备的。而网络游戏就不一样,那是一个寡头的世界。”尽管铁血也与盛大、网易在游戏业务上有合作,但蒋磊很清楚自己在合作中的位置。

他并不喜欢去参与那些互联网论坛,对与业界人士一起头脑风暴的兴趣也不大,他觉得那会影响他对眼下事业的专注。

但对外界的事情,他也能点评几句:“腾讯有一流的产品团队和资源,但这些团队和资源都是投入到最核心的产业方向上去的。豆瓣吸引的小清新人群,数量很大,但商业模式不明显,一直不赚钱,所以不吸引腾讯,如果赚钱的话,你看,腾讯就会来了。”

不知道蒋磊会不会偶尔羡慕那些“大众们”,或者是同样瞄准了男性、小众、收藏癖,但生意却轻松得多的经营者,例如做摄影器材发烧友买卖的人。

他选择的人群还没有被完全唤醒;开发“龙牙”的道路还很艰难漫长。

唯一幸运的是,铁血网活下来了,忠实的网友们还在。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