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再现暴跌!“黑色星期一”大盘下跌2.14%,周二下跌继续,周三尾市小幅反弹,周四再度猛跌超过2%,周五几乎以平盘报收。一周时间,上证指数下跌4.57%,深成指下跌6.16%,均创年内最大周跌幅,上证指数更是创出3年多以来的新低2018点,逼近2000点,距“1时代”仅一步之遥。从周末消息面看,利空消息也明显占据上风,A股本周或将会再回“1时代”。大盘的跌跌不休已经让投资者信心全无,在极度悲观的情况下大盘想出现大的反弹行情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信号,否则大盘的寻底之路仍将持续,投资者只能继续耐心观望。
连续大跌后A股或回“1时代”
上周突如其来的两根长阴几乎砸晕了市场,沪综指月K线正濒临五连阴的尴尬境地。尽管本轮反弹前有月线四连阴铺路,中有政策稳增长信号,后有QE3利好提振,但依然未能摆脱夭折的命运。究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速下行导致投资者信心极度缺失。在QE3引发全球流动性开闸的背景下,欧美股市纷纷创出阶段新高,而A股却逆势创出年内新低,如果本周大盘不能出现1%以上的涨幅,那么A股将迎来月线五连阴,而上次月线五连阴还要追溯到2004年8月,即使2008年的大熊市中,月线也未出现五连阴。
9月7日的一根放量大阳线一度令市场对反弹充满期待,可是随后的下跌特别是上周的连续大跌彻底浇灭了反弹的“星星之火”。投资者中弥漫着悲观的气氛,更有打油诗云:新低复新低,两千难是底。如果大盘本周再次跌破2000点,将是A股历史上自突破2000点后第三次跌回“1时代”:2001年始自2245点的下跌途中,沪指曾跌破2000点,随后股市迎来长达4年之久的大熊市;2008年9月沪指自6124点开始下跌后再次跌破2000点,直到一个月后1664点出现才得以出现大反弹;而这次A股如果回到“1时代”,大盘能否在10月份创出新低并反弹,还要打个问号。
利空消息频现跌势难改变
从周末消息面看,利空消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短线大盘或将面临新的压力。1、先看外围市场,上周五美国股市收盘涨跌不一,这是美股三周来首次周线收跌。全周道指与纳指均下跌0.1%、标普500指数下跌0.4%。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上周五上涨0.5%,全周累计下跌0.1%。欧美股市上涨A股下跌,欧美股市下跌A股也将继续跟跌。2、回到国内,住建部表示,房价尚不具备全面反弹条件,将继续限购,房地产板块因此承压下跌;3、新华社质疑光明乳业不光明,3个月连出5次问题,地雷股频现打击投资者信心;4、上市不到1年,55位A股公司董秘闪电辞职,高管为套现不择手段,投资者又如何能对公司有信心?创业板解禁大潮来袭,资金面面临考验;5、扩容之后的新三板交易的活跃程度比起去年同期出现大幅下滑,券商亏本赚吆喝,对券商业绩利好或将受影响。
当然,也有利好消息,最大的莫过于证监会转变观念,新股发行改革向投资者利益倾斜,不过这是个长期利好,短期对市场刺激效果有限;QFII扩容,证监会协助卡塔尔申请50亿美元额度。外资正在不断涌入A股抄底;证监会表示,正统筹安排确保退市制度平稳实施,长期利好资本市场。综合来看,利好消息明显不抵利空,短期A股或将延续调整步伐。
跌不言底继续耐心观望
熊市不言底。A股到底还会跌多久?到底哪里才是A股的底部?这个问题或者只有神仙才知道!从目前的市场层面看,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等多种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效果越来越差,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已经积累到一个极其严重的程度。考虑到四季度大量的创业板公司解禁,潜在的抛压毋庸置疑,尤其是在经济未见底的背景下,股市也难言见底。短期而言,上周基金纷纷选择大幅减仓,股票型基金仓位由前一周的82.58%下降到76.93%,下降了5.66%,考虑指数本身的下跌之后,股票型基金仓位主动减仓5.59%。混合型基金仓位由66.71%下降至63.83%,下降了2.88%。机构投资者有一种绝望的感觉,纷纷大幅砍仓,这种现象通常是阶段性底部甚至是熊市后期的特征。随着这部分最大做空力量的释放,惯性下跌的力度或递减。理性而言,如果短期沪指击破2000点,那么相关政策面利好出台的概率会有所上升,不排除集中修复的可能,毕竟全球流动性开闸的利好效应仍会释放。虽然这种集中修复可能只是一种阶段性反弹,但对于熊途中的A股而言或许是一次难得的喘息机会,但在政策利好反弹出现以前,投资者能做的依旧只是耐心观望。
当前,顺德区已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
消费者看似是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实则暗含风险,长期的低价补贴会重塑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和心理参照点。
经历过上周末的手忙脚乱,商家和骑手在本周末都提前进行了准备。
对手加码后,美团在7月5日的冲击属于是对竞争对手的“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