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云最出人意料的是在美国大打广告……
2005年,马云反其道说,“现在是需要烧一点钱的时候了”。
2006年,马云甚至在内部宣布“第二次处于高度危机状态”。
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马云仍是反其道定了个低价——13.5港元/股,赢得了不小的口碑。
2008年,马云的最大逆势之举是帮助中小企业和自己“过冬”,提出150亿元救援中小企业。
2009年1月19日,马云在写给阿里巴巴员工的邮件中写道:“请带上你的家人去花钱!!去消费!!!”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马云却是反其道而行之——2009年加薪和2008年丰厚的年终奖计划。
2012年6月,在几百家公司的排队上市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从港交所摘牌退市,彻底私有化。
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火星人”马云总是以他的火星式风格给人意外,也给人奇迹。早期,马云被称为“疯子”、“异端”,他甚至有一个“三子登科”的说法——骗子、疯子、傻子。他有一个疯狂的梦想,擅长打破常规,也擅长寻找打破常规的解决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追溯到马云的少年,身材瘦小的马云,年少时却好打抱不平。有人问他,你这么瘦怎么打得过人家,马云说:“打架关键不在个头,而在于出其不意。要快。”
的确是。马云展示了一个出其不意、打破常规的人生,很多解读马云的书也都立足于此,很多人、很多书都在不厌其烦地讲述马云“反其道而行之”的故事,当然,在这个“世界命悬一线”的经济危机下,马云的逆势而上思维更成为很多人追捧的对象。
但是,马云逆势而上的哲学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商业逻辑,他那看似新奇、破坏性、狂野的商业思维,也有着很多被人所忽略的正统思维,比如,马云非常强调“价值观”、“使命感”,他甚至把学习的目光瞄向毛泽东思想、军队的管理——马云的团队甚至设有至关重要的“政委”体系。
很少人真正读懂马云。马云所展现的领导力及管理风格,可以被称为是“新领导”,这种领导风格的核心并不是被大家所广为传颂的“倒立思维”,而是被知名领导力学者约翰·科特称之为“先知者先行”的能力——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先知先觉的人领导后知后觉的人,再开发不知不觉的人。马云的成长路径,基本遵循这种模式。
看看马云如何总结自己的成长之路。有一年,马云和金庸探讨:如何笑傲江湖?马云总结说:“笑”要有眼光、有胸怀才能笑;“傲”就必须有实力,胸怀是被冤枉大的,冤枉受多了,就有了胸怀。
2008年以后的马云,甚少抛头露面,也不太过问阿里集团具体的事务。
马云其实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从最早的西湖论剑到后来每年一度的网商大会,就可以看出马云社交范围的广泛:他的嘉宾朋友从李连杰到施瓦辛格乃至巴菲特,这不仅反映出马云很会交朋友,更重要的是,这种性格给马云提供了混搭管理的思路。
但是,在经过了阿里巴巴“本命年”之劫、支付宝风波、反腐、私有化、雅虎回购大战一连串事件之后,马云可能更应该停下来想想“接班人”的问题。
微博上曾经有个讨论很火热:假如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都退休了,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哪一家最乱?很多人的答案是阿里巴巴,理由诸如阿里价值观体系由马云设立、电商行业依然在乱战中、阿里巴巴江湖气息略浓等等。
实际上,阿里巴巴现在考虑的并不仅仅是马云退休后,应该由谁来接班的问题,而是后马云时代,整个集团的新管理模式——没有公司,只有组织存在,所有业务都通过一个共同目标协同努力,最理想的状态是没有CEO,即使有CEO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CEO的压力。当然这种超前的创新并不会马上实现,而是阿里巴巴和马云努力推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