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悲情贺岁档

第一财经日报 2012-11-28 01:07:00

责编:群硕系统

暗战两个点的票房分账:制片想少赔钱,院线想多分钱,各大利益攸关方如何摆脱“内战内行”的尴尬。

11月21日晚上,中国电影贺岁档前夜,北京一场看片会云集了全国各地三十家院线与制片方的代表。华谊兄弟(300027.SZ)总裁王中磊并未出席。

“寒冬,就让外面的风吹得再大些吧,火苗会越来越旺。”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赵军的这番话让一些在场人士泛出苦笑。有业内人士分析,此言是感叹进口大片的冲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彼时,因为国产电影票房两个百分点的分账之争,五大电影发行公司已经与院线燃起“内战的火苗”。

尽管双方已经开始妥协,但这段情节堪比贺岁电影的暗战依然留给各大利益攸关方一道年终考题:蛋糕大了应该怎么分。

24日,中影、华谊兄弟、博纳影业(BONA.NASDAQ)、星美、光线传媒(300251.SZ)等五大发行公司联合发出声明称,已有28条院线同意调整分账比例。按照新分账协议,院线占55%、发行公司45%。这意味着发行方“涨薪”两个百分点的诉求得到满足。

从近几年的行业数据来看,国产电影贺岁档票房总量在20亿元左右。两个点换算成直观票房就是4000万元。在国产电影业“二八法则”之下,争取数千万元的收益意味着一些中小制片方可以少赔钱。对于更多普通院线来说,两个点的多寡则直接关乎年底奖金。

这是电影产业贴身肉搏的真实写照,在“外敌”冲击下更是如此。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总票房121.7986亿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仅占40%。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今年进口分账大片由20部增加至34部,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品尝贺岁档“头啖汤”的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争夺票房

本月中旬,五大发行公司联合向院线“逼宫”,要求将票房分账比例从43%提升为45%。对于这一要求,部分院线一度组成抵制联盟。

“其实,此次我来北京是看片会,但事发突然,一边是看片一边频密与中影、华谊、博纳、星光沟通。”赵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转机出现在《一九四二》上映前,24日,五大发行公司联合发出声明称,目前已有28条院线同意调整分账比例。华谊兄弟力推、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成为试水样本。根据一些院线与华谊兄弟签署的阶梯分账协议,3亿元票房内发行方43%、院线57%,超过3亿元不到8亿元发行方升至45%,超过8亿元发行方分账比例进一步升至47%。

区区2个百分点的比例纷争,背后则是蛋糕的争夺。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杀入贺岁档的影片多达50部,平均1.5天上映一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不管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都会遭遇票房压力。

这不是发行方首次挑战分账比例。就在去年《金陵十三钗》上映贺岁档时,还未与张艺谋分道扬镳的合作伙伴张伟平率先提出要提高票房分成比例。最终的协调是:票房在5亿之内,新画面公司分得45%,5亿元之后,新画面分得41%。但曾有业内人士称,这未改变《金陵十三钗》亏损的结果,这也被外界视为“二张”分手的真正原因。

和《金陵十三钗》一样,投资超过2亿元的《一九四二》也面临其他大片的“寒战”,与其同期上映的还有导演陆川打造的《王的盛宴》以及上映后口碑不错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除此之外,还有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两个百分点可能意味着4000万元的票房,分摊到众多制作发行方,也只不过几十万、几百万而已,但这区区几十万对于一些制片发行方而言,或许直接决定着生死。

今年中国内地前三季度电影总票房创历史地达到了1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国产影片只占到了总票房的约40%,也就是说在自家门口,大多数钱却被外人给赚了。

而行业机构预计今年总票房将达到170亿元,意味着剩下的50亿元将在贺岁档产生。

“像华谊、光线、博纳等少数几家公司是靠规模化的运营,一年投资十几部,有赔钱有赚钱也有平的,总算下来还是有赚到的。”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总告诉本报记者,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而言,一年几部投资,几乎是靠贺岁档的影片赌博一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制片行业其实是一直亏损。

去年中国电影拿到放映许可证600~700部,但真正能进入电影院放映的却仅有150多部,而这150多部电影当中能够通过票房盈利的不过10%左右。

“也就是说,大量的电影是收不回成本的。”华谊兄弟副总裁兼董秘胡明曾告诉本报记者。

“所以不要说这2%能带来的区区几百万、几十万,甚至几万,对于这个行业而言,都意味着是一年的成果。贺岁档,博也会博一场。”上述影视公司老总表示。

院线账本

对于院线,贺岁档又何尝不是赌博。

“对于我们院线而言,一年的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贺岁档所带来的,40%~50%的比例。”新影联影业总经理黄群飞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院线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即便按照之前的比例分成,院线方拿57%,抛去税、租金、人力等成本外,其实真正分到的比例也就在25%~29%。

该负责人表示,电影产业,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所谓的一线演员、导演还有地产商,其实真正票房分成比例最大的是影院所在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商。这些地产商切走的蛋糕基本在25%左右。

广电总局数据显示,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11年票房收入最多的电影院线,达到17.85亿元。

“万达是特例,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院线有几家?院线这个行业除了那几家地产商有所介入外,70%也是亏损的。”上述院线负责人表示。

“这样算下来,你可以想想,这2%对于院线的基层而言意味着什么?”他说,“如果票房是1000万,2%就是20万,对于我们而言,就等于年底的奖金没了。所以,贺岁档,我们也愿意有好的影片放映,这样对于上上下下都好完成任务,拿奖金啊。”

“这也是二八定律,贺岁档同样也是,别的影片还没看,我不好评价,但《一九四二》不错。”赵军告诉本报记者。

《一九四二》正是被视为那贺岁档期里的“好片”。

对于《一九四二》的票房,投资方在期待、发行方面在期待,院线也在期待。如果超过三亿元,虽然院线相比传统分成比例减少了两个百分点,但如果绝对数量增长的话,一样会带来更大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院线与发行方共同利益是大头。

当赵军等院线方走进《一九四二》发布会的会场时,冯小刚立即与他们拥抱,各自的不易无需太多解释。

2010年,中国银幕每天以超过4.3块的速度递增,银幕总数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照此递增下去,再过三四年,中国的银幕总数将突破一万块,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电影大国。

同样,院线也吸引着投资者,这块蛋糕有业内人士预测为450亿元。

“但电影产业还需拓展新的语境、新的模式。”乐视影业总裁张昭曾在北影投资人班授课时表示。

所谓旧的语境,就是依旧靠一刀切的大宣传以票房为主要收入,国产电影对票房的依赖程度高达90%,国外则是30%,其他来自衍生品的版权销售。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