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最成功的标语T恤设计师

第一财经日报 2012-12-07 01:20:00

责编:群硕系统

英国设计师亨利·霍兰德的格言是“招摇过市”,曾经设计过无数成熟标语T恤的他已经转型。

英国设计师亨利·霍兰德的格言是“招摇过市”,正如他的行头所定义的那样:墨绿色的外套搭配破洞紧身裤,辅以黑框眼镜和夸张的装饰戒指,与他那高耸如电击般的竖发相得益彰。

“你的穿衣风格总是如此五彩缤纷吗?”记者问。“为什么总是流行黑白色,绚烂缤纷不是很好吗。”他答,“我们曾经尝试设计了一件黑色的衣服,结果没有人买,所以我感到很安慰,原来大家很需要颜色。”

眼前的这位亨利·霍兰德眉清目秀、俏皮俊朗,却已经是伦敦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之一,26岁那年已享有“鬼才”声誉。他创立的前卫潮牌荷兰屋 (House of Holland) 设计风格大胆,以谐趣时髦的英伦格子在圈内独树一帜,大明星如凯蒂·佩里(Katy Perry), 杰西·J(Jessie J)和米娅(MIA)都是荷兰屋的“粉丝”,米娅甚至穿着亨利设计的服装出席了2009年格莱美颁奖礼。

不过,亨利·霍兰德最梦寐以求的客户是英国王室成员。他曾经给凯特王妃设计了一件标语T恤,上面写着“我不需要嫁给王子也能当皇后(I don’t need to marry a prince to be a queen)”,虽然绝不可能登上王室的大雅之堂,却道出了亿万“灰姑娘”自嘲又自负的心声。

11月29日,这位极富争议的英国设计师受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邀请,做客上海 “智慧课堂”。“我希望自己设计的衣服富有乐趣和幽默感,让大家在穿着中参与到这种快乐的过程中。”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成名的“玩笑”

在旁人看来,亨利·霍兰德的成名之路有些“幸运”。6年前,还在时尚杂志担任编辑的他试着帮朋友设计一些 “标语T恤”(Slogan Tee)。想不到,这些押韵的标语竟然在圈子内迅速风靡起来,一句印有“I’ll tell you who’s boss,Kate Moss”(我会告诉你谁是老板,凯特·莫斯)的 T 恤衫,就让《VOGUE》美国版主编安娜·温图尔竖起了拇指。

年底,当红设计师 Gareth Pugh穿着亨利·霍兰德的“标语T恤”谢幕伦敦时装周,以“Get Your Freak On Giles Deacon”向伦敦时装界头号红人Giles Deacon致敬。一时间,亨利·霍兰德的“标语T恤”成为伦敦时尚潮人的必备单品。

“我的整个事业起步就是个笑话,”他耸耸肩,“玩设计最初只是为了能让生活有更多的乐趣而已。”亨利·霍兰德的“标语T恤”之所以风靡,一是因为句子朗朗上口,二是因为句意幽默解嘲。他随身会带一本韵脚字典,想到什么有趣的话题,就立马翻阅,随时创作。“我十分享受创作的每一个过程,每次想到个既押韵又好笑的字句就觉得会非常兴奋。”他解释,标语T恤的由来纯粹好玩。

2007年,亨利·霍兰德正式创立了他的个人品牌——荷兰屋,过程显得也不那么严肃正经。一次,超模好友Agyness Deyn 把他介绍给安娜·温图尔时,因拿不出名片,亨利·霍兰德才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

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亨利·霍兰德从小就对时装感兴趣,但他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时尚行业,因此他决定学习新闻,希望自己先从时装记者做起。他担任过摄影师或造型师助理的工作,在机缘巧合下进入《teen Vogue》,撰写时尚专栏,为年轻的女孩子提供时尚方面的建议。“这是一个转变——从写作到在衣服上写作,再到设计服装”,亨利·霍兰德回忆自己的工作经历,并称良好的文字训练以及对业界掌故的了解是标语T恤的成功关键。“就像看足球比赛或演唱会时,大家穿的T恤上面都印着自己喜欢的球队或乐队的名字”,他解释标语T恤的风靡之道,“购买者既支持了标语提及的设计师,又不用花费巨资去购买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同时还能表现自己的幽默感”。

亨利·霍兰德被称为标语T恤的鼻祖,但事实上,这些有趣的T恤在时尚界的历史更长。意大利时装屋Moschino创办人Franco Moschino 就留下过最浅白幽默的slogan,点穿“不故弄玄虚,不自以为是”的着装技巧,比如“Ready-to-Where?”(你打算去哪?取“Ready-to-Wear”之谐音);“Good Taste Doesn’t Exist!”(根本不存在好品味!)。此外,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也是“标语T恤”的热衷者和参与者。

设计感变化不大的白色T恤有了标语的加持,立马显得神采飞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平运动人士把标语穿在身上,表明自身社会意识的觉醒。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恨不得把签名档写在身上,随时直抒胸臆,求得“关注”。如果这个签名档恰好能与时尚沾边,那简直就是“张扬个性”的完美典范了。

告别Slogan

并非所有人都对亨利·霍兰德的“标语T恤”感到满意,《Vogue》美国版的时尚评论家Sarah Mower直言:“这是一个有趣的设计,但也许这个玩笑只能延续5分钟,我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新的东西。”看完这篇评论后,亨利决定放弃标语T恤,转而设计成衣。2009年春天,他同 Levi Strauss & Co 合作,推出牛仔系列。次年,他还在伦敦 Dover 推出新系列“Jean Pierre Fag LeJeay”。

一转眼,这个不谙裁缝技巧的设计师已经把品牌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是伦敦时装周的常客,还总能捧回几个大奖。但人们还是习惯拿他的小聪明和好运气说事。现在,他最需要的认同是——“你是一个勤奋的设计师。”

“我的第一个作品仅仅是在买来的T恤上加印自己的标语,因此刚开始做设计时碰到很多技能上的困难”,亨利·霍兰德不识剪裁,也不懂构图,被同行笑话为“充其量是一个小艺术家”,但是他本人却信心满满:“我承认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并且一些专业的方面我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但是谁都能够画出一条裙子,尤其当你投身于时装行业后,就自然而然地吸收得很快,我更看重实践工作与个人创意。”

不管你如何看待业界对于亨利·霍兰德的微词,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荷兰屋已经发展成一个小型的时尚王国,产品涉及裙子、裤子、外套,还有袜品、眼镜、运动鞋以及沐浴美容产品。

从最初一个简单的概念,到绘制草图、纸样,再到实际的裁剪制衣,最终成为实物,亨利将成衣的过程形容为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催化剂叫做“灵感”。他喜欢站在伦敦街头,观看行人的衣着打扮,尤其喜欢观察老妇人的时尚品味,“因为她们经历了更多的潮流变化和文化变迁,所以她们在年长时的穿衣风格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经历。”亨利·霍兰德解释。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设计风格也日趋成熟,不再以幽默的文字表达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色彩以及夸张的图案。2008年时,他创作了大胆的“裸体设计师”系列,与现时世界上最当红的时装设计师开起玩笑,以他们的绘画裸体作为主要图案,那些不幸中枪的设计师们包括卡尔·拉格菲尔德、约翰·加里亚诺等。

如果说这个系列只是从标语文字到标语图案的简单进化,那么到了2012年,亨利·霍兰德的作品则散发出一种内化到骨子里的幽默。2012年早春及春夏系列大玩墨西哥色彩、粉色元素及骷髅骨头图案等,充满玩味性及视觉享受;最新的一系列则带有强烈波普风格,没有了大字母,却玩起了条纹、锯齿和千鸟格,颜色的搭配上也全是热闹的饱满艳色,在线条方面,则完全展示了女性纤细的身体曲线,给人的感觉愉悦又轻松。

“我希望人们穿着我设计的衣服,感到非常轻松和开心。” 亨利·霍兰德总结自己的设计风格,“不管有没有标语,我的内涵和精髓仍然没有改变。”他说。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