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欲望,一座美丽的花园

第一财经日报 2012-12-11 01:03:00

责编:群硕系统

话剧界新锐导演韩杰将美国荒诞派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屋外有花园》改编为话剧《欲望花园》,“不遗余力地靠近观众内心,贴近中国的现实”。

11年前,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念书的韩杰,读到美国荒诞派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创作于1967年的《屋外有花园》,为这部剧情离奇、极具讽刺意义的现实寓言而惊诧,“觉得这个作家就像个北京人,住在五环外,写的就是北京人的生活,没有任何文化上的隔膜。”

这是一部讲述欲望的荒诞戏剧。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物欲横流,人沦为物质的载体。一对年轻夫妇为过上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不惜贷巨资买下带花园的豪宅。日子的清贫令妻子詹妮无法忍受,于是背着丈夫外出卖淫,沉湎于物欲中难以自拔。两人的冲突在一次宴会前爆发,丈夫突然发现宴会上雍容华贵的女宾都以此赚钱,而衣冠楚楚的丈夫深知就里且乐得其所。最后,为真相而愤怒的丈夫被众人合力谋杀,埋葬于后花园。

那一年,由孙红雷主演的话剧《屋外有花园》首次登上国内舞台,媒体以“毫无隔膜的切近感”来赞誉这部洞穿时间和空间的荒诞戏剧。

如今,已经是话剧界新锐导演的韩杰,将这部触动过自己的《屋外有花园》改编为话剧《欲望花园》,继9月在北京演出后,将于12月24、25日献演于上海艺海剧院。意外的是,这部萦绕韩杰心头十多年的戏剧,近日为他捧回了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

心中的洪水猛兽

“星期天一个大男人开割草机,真好玩。”这是詹妮开场时对屋外丈夫说的第一句话,接着是插花、收拾家务和无休止的唠叨:“我都跟你说过2000遍了,你总是忘。当一包烟抽完以后,要看看里边是不是真的一根不剩……千万不要把这些优惠券扔了,是可以换钱的。”

“这是非常日常的一个生活剧的开端,入口非常小。”韩杰很喜欢这样的开场,一对夫妻,几句简单对白,引发一场琐碎的关于买香烟的争吵,也迅速勾勒出女主人公詹妮的性情和形象——勤俭持家,爱唠叨,爱丈夫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活变得更好。

扮演詹妮的胡可,是第一次参与舞台剧演出,在台词、肢体语言等方面很不适应,“从大幕拉开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东西都只能靠你自己一气呵成,去完成这个人物的塑造。”在胡可心里,詹妮是一个内心强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要的强势女人,“在她的想象当中,生活就是要有花园有房子。她爱这个家,但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在卖淫,东窗事发的时候,她也会慌张,但很快就坚定地告诉丈夫,‘我们缺钱,我们需要钱,这个钱你挣不来。’她那种强大,其实是被自己的欲望燃烧着。”生活中的胡可并没有詹妮身上那种强势,但她善于观察和感受,“感受身边的例子,借鉴她们的行事方式和态度,去感受她们的生活。”

韩杰说,这是一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戏,他希望找一位有亲和力的演员,让观众在大幕拉开时感受到这是一位美丽、善良、温和的家庭主妇,当这样的女人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时,带来的反差才更有戏剧冲突。于是,外表温柔贤淑的胡可成为最佳人选。

“詹妮是一个欲望很强的人,这来自她价值观、精神上的强大。她可以穿打补丁的衣服,吃方便面,不做头发,不去旅行,但就是不能没有房子和花园,这是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韩杰认为,剧本最吸引他的就在于从写实到荒诞的转化,表面上,这是一部细腻的现实主义戏剧,主题似乎也很常见:金钱对人的异化、人性的脆弱、世风的颓败。“但从第三幕开始,戏剧的风格、样式和逻辑发生了巨大转变,转向荒诞和夸张。观众会体会到,詹妮如何一点点失去廉耻心,她的精神和价值观逐渐异化,最后像洪水猛兽一样被扭曲。”

从这一点来说,爱德华·阿尔比的写作有别于贝克特、尤内斯库等荒诞派作家无情节、直喻性的风格,以很强的故事性,讲述一个写实而怪异的疯狂故事,将荒谬提升到寓言的境界。韩杰说:“相比阿尔比的《美国梦》和《山羊》,这部作品很独特,它带你温柔地进入生活,最后却又极尽颠覆。”

唯美和残酷的战争

将《屋外有花园》改名为《欲望花园》,恰恰是韩杰希望这部戏剧传递的现实意义:人性如何懦弱地被欲望支配,金钱与物质如何一步步侵蚀人心。

阿尔比笔下的人物常常不是具体的个人,而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来自人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善良和罪恶,极具现实意义。韩杰对这一点感受很深,之所以将整部戏的重心归结于“欲望”二字,也是他反思自我的结果,“我们这代年轻人,30岁出头,毕业之后,没有国家分配,直接掉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我们对于欲望的感受,不论酸甜苦辣,体会应该比上一代人更深。”

这部戏的男女主角都是中产阶层,相比十年前上演《屋外有花园》时的社会环境相比,韩杰认为今天的观众应该更有共鸣。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早在2009年就曾预估,京沪两地的中产阶层有40%之多,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如此庞大的数量,正是戏剧所指向的群体。

“《欲望花园》讲的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文化、有修养、有孩子,但是价值观的漏洞太多。来看这部戏的人,无论是从文学审美上,还是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都能感受到很多共通之处。”韩杰认为,现在是重排这部戏的最佳时机,“2001年,中国人还没有现实的基础来接受这部戏。十年的时间让中国观众有了心理基础和现实基础。”

现实中,大部分人会把“欲望”划分成贬义词,是罪恶,是贪婪。作为整部戏“欲望”的代言人,胡可也很重视对这个词的阐释,“对于现今社会,每个人都有欲望,关键在于你如何掌控自己的欲望,让它变得健康,指导你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用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韩杰的艺术构图里,欲望是美丽的,“欲望是人类一切理智活动的起点,可以是美好的,是可以激励人的。没有欲望,人会缺乏动力,所以我们首先是把欲望物化成一个美丽的花园,整个舞台处理成了一个很完整的玫瑰花园,逐渐演绎欲望是如何吞噬人的道德和廉耻心,最后破墙而入,走向道德的破产。花园越美,内涵越显得残酷。把唯美和残酷扭结在一起,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都会感觉很强烈。”

妻子为金钱而沦落,丈夫毫无反应,在种种不可理喻的病态现状之外,欲望与道德、生存与良知以非常规的荒诞方式得以阐释。一旦欲望失控,不再有道德和良知的约束,哪怕屋外花园再枝叶繁茂,屋里的人依然形同槁枯,如同迷失家园的行尸走肉。

韩杰的戏剧理想很简单,讲好一个故事,“用戏剧的力量,人物命运、剧情和主题的力量,去打动现场观众,尽最大可能给观众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感染观众。”《欲望花园》没有触碰阿尔比作品里一直存在的两性之争、死亡宿命等母题,对夫妻关系的处理也力图让观众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息息相关的。“戏剧要让观众看到与生活、内心、灵魂相碰撞的东西,不在学术层面和观众探讨任何命题和话题。剧场最大的魅力就是现场的生命力,我们不遗余力地靠近观众内心,贴近中国的现实。”

《欲望花园》之后,中国国家话剧院将推出“欲望三部曲”,韩杰这两年的任务便是寻找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完成这一系列。2013年年底,话剧《漂亮朋友》将以“欲望三部曲”之二的名义登台,将故事背景挪到京沪两地,用本土化的方式来诠释一个中国读者熟知的荒诞剧。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