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位于河南周口沈丘县东孙楼村和豫东平原上的多数村庄并没有什么两样——初冬的麦地雾气蒙蒙,低矮的平房零零散散,但如果切开大地,你会发现,有一口水井已直插至地下200米,而在邻村黄孟营村,这个数值是400米。
与周边许多村子一样,东孙楼村曾有着一个不寒而栗的别称:“癌症村”。2004年,媒体普遍曝光工业排污污染了这里的地下水,导致村民患癌几率升高,“癌症村”自此而来。
而污染的企业,不仅包括周边各种无名的工厂,同时,也有上市公司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莲花味精”,600186.SH)这样的大户,8年过去了,这里情况又如何?
2012年12月初,《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重访东孙楼村,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企业排污已不再发生,当地癌症发病率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这也使得村民们不得不将水井挖掘的更深,然而,他们却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氟超标”,本报记者从当地卫生部门获悉,此情况已上报至河南省疾控中心,而未来,则是一场新的战役。
往事
东孙楼村曾是当时有名的“癌症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村民王子清回忆说,2004年内,自己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失去过三位亲人,均是因为食道癌。“那段时间,村中280户人家中,先后有40多人患上了食道癌。”
追溯这段历史,要从更早之前的沙颍河上的“鱼米之乡”说起。位居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畔,东孙楼村因地势低洼,从不缺水,曾经,坐落在沈丘县城东约10公里处的东孙楼村,以生产水稻而小有名气。
“那时候下地干活儿,都不用带茶水,渴了直接到河里舀一碗就能喝了。”王子清回忆说。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沿河一些污染工业项目的上马与排污,东孙楼村成为腐臭难闻的臭水聚集地。
也是从那时起,居住人口有1500多人的东孙楼村村民们发现,村中开始出现密集的反常现象:有些人腹泻不止,有些人内脏出现了各种不适,相继死去的患者,少则一年内五六人,多则达20多人。
沈丘县一位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沈丘县还不是全国的癌症高发区,但到了90年代,沈丘县的癌症发病率却高达十万分之一百七十八,比全国的平均值都要高。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国内媒体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报道,这些位于河南省沈丘县的“癌症村”开始逐渐被外界关注。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均将“癌症之源”指向位于沙颍河上游的味精厂、皮革厂和造纸厂等企业。
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表示,全长620公里,淮河最大支流的沙颍河,在豫、皖两省交界的沈丘有槐店大闸,它被认为是沙颍河入皖的“总开关”,由沙颍河上游汇集的污水,将最终在沈丘县境内沉淀后,方可流入下游。
霍岱珊认为,这正是“鱼米之乡”变成“癌症村”的重要原因。
这些污水,来自位于沙颍河上游的数百家企业。“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实现了工业化,却把污染留给了沈丘。”霍岱珊说。
莲花味精曾被认为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份名为《关于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故意偷排废水查处情况的通报》称,莲花公司存在暗度陈仓,偷排超标废水,以及超标排污造成淮河中下游水质恶化等违法事实。
项城市丁集镇的皮革加工业,则被认为是造成沙颍河污染的另一个重要行业。《中国环境报》于2004年9月刊发的一篇文章称,高峰时期,丁集镇有100多家皮革生产企业,这些皮革厂的未经处理的废水经过谷河,流入沙颍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河南省政府于2006年以豫政〔2006〕9号文批转的一份名为《2006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则显示,共有来自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以及周口市的近90家企业被确定为沙颍河流域的重点监控排污企业,其中不乏竹林众生、金星啤酒、神马实业、郑煤集团等当地知名企业。
救赎
面对水源被污染的事实,当地不得不开始治理饮用水的“救赎之旅”。2004年12月20日,河南省政府召开第80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重污染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之后不久,一个名为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的机构因此成立,该机构的重要职责,便是通过规划建设乡镇水厂,铺设管网,为全县居民解决饮水问题。
王子清所在的东孙楼村有了一口200米的深水井,而沈丘县污染最严重的黄孟营村,也有了一眼400米的深水井。霍岱珊介绍说,当时,由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河南省财政资金支持,当地水利部门在沈丘全境打了46眼深水井。
沈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则至今仍在到处招标,以推进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份名为《沈丘县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二次招标公告》的资料显示,为解决沈丘县13.05万农村居民和2.2万农村学校师生[涉及9个乡镇(办事处)65个行政村,60所学校]的饮水问题,该局拟在全县建设4处乡镇水厂和5处管网延伸。
与此同时,政府层面针对企业的污染治理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环境报》的上述报道称,数十年间,河南省曾先后关闭近2万家小型造纸厂、皮革厂。丁集镇的100余家皮革企业,被关停了85家,之后,又对剩余的12家做出了或勒令关闭,或限期停产整顿的处罚。
河南省政府也于2006年开始对郑州宏达造纸实业总公司等25家未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污染源进行停产治理,并对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98家已经做到达标排放但不能满足总量控制和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的重点污染源进行深度治理。
曾因治污不力被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处罚1000万元的莲花味精,也开始接受公众监督,并在厂区挂出“环境信息公示牌”,每日向公众公示污水的排放量、排放去向、COD、氨氮的含量。之后,又投运喷雾干燥和喷浆造粒生产线,开始从污水中提取有机复合肥。莲花味精的2011年年报显示,当年,该公司实现复合肥收入2.15亿元。
但整个沈丘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上述来自沈丘县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全县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深井水,但仍未能普及至部分偏远地区村庄,而这些村庄的饮用水,依然不得不依赖被严重污染的浅层地下水。
与此同时,另一个潜伏的病症,也开始在部分食用深井水的人群中出现。
备战“氟超标”
黄孟营村村民的饮用水,来自该村一个400米的深井。该村村民李富廷(音)说,虽然全村食用此井的水后,癌症患者比以前少了,但村里身体出现疼痛症状的人数却比以前多了。
“感觉身体好像出了什么毛病,胳膊、腿部经常会有酸痛的感觉,之前我可没有这样的症状。”黄孟营村村民许凤兰说。
上述沈丘县卫生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上述症状,可能是氟骨症的前期表现。“目前沈丘的深水井,氟超标已经成了一个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将此情况反映给了河南省疾控中心,目前正在筹划解决方案。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饮用深层地下水之前,沈丘县并非高氟区。但他们对深水井的抽检化验显示,部分深水井水源中,确实存在氟超标问题。“这个(氟超标)问题,也许三五年还看不出变化,但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可能会在一些人群中出现酸牙、氟骨症等疾病。”
针对沈丘出现的氟超标新情况,本报记者随后以村民的身份联系了河南省疾控中心,该中心地氟病研究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就开始进行全省地氟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在,他们已经摸索出部分解决氟超标的方案。
上述工作人员说,目前河南省主要采用两种除氟方案。一种是改水源,河南省水利部门每五年都会针对不同地区的氟超标状况,出台水源改动规划,倘若部分地区的水源经过化验,其中的氟含量确实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当地水利部门则会在附近地区继续寻找氟含量合格的新水源,通过新建自来水厂等方式,为该地区输送健康饮用水,解决氟超标问题。
如果附近所有的水源均存在氟含量超标问题,当地则会通过理化除氟法,直接降低其中的氟含量。“现在我国已经研发出了15种理化除氟方法,比较常用的是活性氧化铝,氟水经过表面积比较大的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层后,除氟后的水质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上述工作人员说。
他建议,如果某个村庄的饮用水确实存在氟超标,应尽快以村委会名义向上级水利和卫生部门反映。
“从2005年开始,国家已经将降氟、改水纳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作为重点内容实施。目前,河南已在全省约3000个高氟饮水村实施了降氟供水,保证了200多万人能喝上安全水,避免了近10万名儿童出现氟斑牙。”这位工作人员说。
浦东将出台境外投资、跨境结算、数据出境、国别地区指南等一揽子公共服务政策,引导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跨领域组团式合作,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提供多元融资服务。
深圳离境退税政策,不仅提升了境外旅客的购物体验,还鼓励商家销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和文化特色的商品纳入经营范围,推动国货走向国际市场,掀起国货潮品退税消费热潮。
浦东力争“十五五”期末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中微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刻蚀设备贡献超72亿元,净利润约16.16亿元,受研发投入激增影响同比下滑9.5%,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6.5%。
一些存储厂商看到,今年数据中心服务器对存储需求的强度与去年相仿。为了争夺市场,存储厂商已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