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蹲下身,双手撑地立在起跑线上,预备都已经喊了,就等欧盟最后的一声令下我们就要跑了。但是,就在距离2月份只有半个月的时候,说不跑了,这个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这是欧洲快递巨头TNT中国的一名员工,在听到自己的公司等待了一年的并购案被取消后,在微博上写下的感慨。
一年前的3月,同样是全球快递巨头的美国联合包裹(UPS)宣布,以52亿欧元(约合68.5亿美元)收购TNT,如果能够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占据全球快递市场绝对市场份额的四大快递巨头,将瞬间减少为三家。
然而,在经过了多次的审批时间延长后,UPS还是主动放弃了这项快递行业迄今最大的收购案,因为其称与欧盟委员会反垄断机构最终会谈后,预计该委员会将会阻止这笔收购交易。
收购梦断,意味着UPS借此渗透欧洲市场的计划暂告结束,而对被称为“橙色炸弹”的TNT来说,更需要重新来过的新开始。
不确定的干扰
这多少是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尤其是对并购双方来说,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舆论导向、工作方向,都是按照今年初预计并购成功的轨道在进行。
为了能够消除潜在的审查障碍,两家公司甚至承诺如果能够批准收购,会对旗下部分航空、仓储业务进行分拆出售,在TNT去年10月出炉的2012年三季报中还明确写到,TNT和UPS预计欧盟委员会将在2013年初批准收购交易。
“并购终止对双方来说均有一定的损失。”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对UPS来说,损失了一笔2亿欧元的终止费,以及双方在并购案中人力及费用的损失;对TNT来说,更应评估的是部分员工、业务及客户在并购案提出后忠诚度的受损,以及如何尽快重新投入更大的时间和精力恢复市场地位。
“收购意味着什么?最大的含义莫过于变化。变化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给组织里不同的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困难。”TNT的员工在微博中也写道,“招人难,要说服候选人来加入一家即将被收购的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客户难,要说服客户来接受一家即将有大的变动的公司也不容易;留人难,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归位到自己的小家庭,每个人对于变化的承受力也不一样,我会面临怎样的新领导?会有怎样的新的文化和氛围?”
TNT中国在给予本报的回复中也坦承,合并进程的确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干扰,董事会与监事会等在管理上的精力会有所分散。不过,据了解,在等待收购获批期间,公司也一直强调要做到business as usual(生意如常)。
工作要如往常
当然,要做到business as usual,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管理层有更强大的凝聚人心的能力,而公司文化的凝聚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去年3月UPS和TNT联合宣布收购意向后,TNT各地的员工们都能通过定期的内部沟通邮件,及时了解有关收购和审批的每一项进展,他们同时被告知的是,所有的工作还是要像往常一样,所有的要求没有降低,至少在收购完成之前,UPS依然还是公司的竞争对手。
在过去的一年,TNT的业务拓展,也在尽量按照宣布收购前的战略向前进行。比如在收购意向宣布不久,TNT还投资了亚太区香港转运中心,以增强香港处理货物的能力,应对珠三角地区日益增加的货物流量。
即使是TNT旗下一直在寻找合作者甚至购买方的公路运输企业天地华宇,也没有停止在国内布局“定日达”快运产品的线路扩张,去年底,“定日达”线路的总数突破了1000条,还开始结盟阿里巴巴、金蝶友商网、腾讯网等电商巨头,拓展电商物流市场。
“在宣布收购等待审批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对未来位置、战略的不确定,管理层的心思很容易不在经营上,这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战略的迷失。”徐勇指出,而一旦并购因为审批等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并购双方更应该尽快制定和梳理全球战略,以稳定员工,重树市场形象。
徐勇建议,对TNT来说,未来应该通过降低成本、缩减产品线,向更专业化的方向走,不过,也不排除公司继续做欧盟委员会的工作,毕竟收购审批的大门,还没有彻底关上。
值得注意的是,UPS表示,将等到欧盟委员会方面正式否决这笔交易之后,才正式终止其与TNT的协议,而欧盟委员会则表示,其最迟将在2月5日作出决定。
美业或将迎来并购出清期。
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在收购完成后将推动天普股份从传统油车领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
19亿美金的昂贵“移动互联网船票”,即将成为历史。
“专利悬崖”正在引发投资人担忧。过去一年来,默沙东股价累计下跌超过三分之一。默沙东急需找到填补K药“巨大缺口”的重磅药物,而且可能不止需要一个药物。
美国罗德岛州联邦地区法院首席法官约翰·麦康奈尔批准了各州提出的禁令请求,禁止交通部实施该政策,并表示各州很可能在部分或全部诉求上获得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