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金再生遭“空袭”被指经营数据造假

东方早报 2013-01-29 10:16:00

责编:群硕系统

1月28日,宣称是“中国最大的再生金属资源公司”的中国金属再生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盘前宣布停牌。

1月28日,宣称是“中国最大的再生金属资源公司”的中国金属再生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再生”,00773.HK)盘前宣布停牌。当天,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做空机构Glaucus Research称,中金再生经营数据造假,并给出了“0港元”的目标价。

中金再生昨日在邮件回复中称,正在安排公告澄清,相关指责“完全失实及与事实不符”。

Glaucus Research去年曾先后发报告,做空过首钢资源(00639.HK)、西部水泥(02233.HK),令两者当时股价大泻至少一成。

进口数据之谜

Glaucus Research此番的主要“火力点”,是中金再生进口数据与其声称的产量规模不符。

Glaucus Research称,依据环境保护部的资料,中金再生被允许的非有色金属废料进口额为每年最高8.7万吨。据此计算,若要达到中金再生所声称产量,该公司需于2011-2012年间,每月进口约12万吨的非有色金属废料。

以中金再生的铜产量为例,Glaucus Research称,该公司需每个月进口11.3万吨废铜,这令其成为中国废铜进口量最大的公司。不过,2011年及2012年的海关数据显示,中金再生的废铜进口量连中国头十名都未能进入,而其竞争者齐合天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齐合天地,00976.HK),则位列每月进口量之首。但齐合天地的规模,大致仅为中金再生的五分之一。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Glaucus Research的推论过程并不缜密。

中金再生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废钢废钢铁应用协会秘书长闫启平对早报记者称,“中国(企业)的废钢回收、加工,(所用)原料国内国外都有,而且主要来自国内市场,这是常识。那家做空机构这么强调是不怀好意。”

秦志威与珠钢

中金再生于2009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该公司主业为向国内外供货商购买废钢、废铜及其他废金属,现于江苏江阴、浙江宁波、广东、武汉及天津等地建有大型加工基地及码头设施。

中金再生的控股股东、主席秦志威在《福布斯》的2012年版“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中,位列H股上市公司第二名,仅次于黄光裕家族。

据中金再生2011年年报,现年47岁的秦志威在再生金属资源及贸易、港口运营及航运业务方面拥有逾18年的经验,1995年至2000年曾担任黄埔物资(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据某专业财经媒体报道,1999年,秦志威收购了一家在香港本地从事金属回收业务的公司。2001年,秦志威设立了广州亚钢钢铁有限公司,也就是中金再生的前身;秦志威持有70%的股份,剩余股份持有者为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广州钢铁集团。

秦志威与珠钢渊源颇深。据中金再生2011年年报的描述,2003年至2006年,秦志威曾任广州珠钢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

与一家广州国企之间的关系,是Glaucus Research的质疑之处。Glaucus Research质疑,若中金再生的数据可信,其2011年多达84%的非铁金属都供给其最大的客户——一家广州国企。

Glaucus Research还称,中金再生2006年至2011年的收入及息税前溢利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高于水平最近的对手两倍以上,但该公司资本开支及产能利用率却非常低。中金再生声称每名员工为公司带来1100万美元的收入,该数据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Glaucus Research在分析估值时指出,中金再生净资产值约为4.6亿港元,但负债竟高达50亿港元,如果考虑有担保债务及内地优先偿还无担保债务,应占上市股东的负债达100亿港元。根据中金再生2011年年报,其2011年收益为19.4亿港元,比2010年增逾100%。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再生上市不到半年,财务总监王学良突然请辞,一度引发投资者的忧虑。当日,该公司股价急挫超过四成。王学良在辞职通知中指出,其辞任原因是董事会未能解决其对若干事项的担忧,以及拒绝他正当查看公司的财务资料。

中金再生当时给出的解释则是,王学良不擅长电脑,且适逢公司数据库安全升级,导致其无法于2009年11月2日接触财务数据库中的数据。

中国节能拟入股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述做空报告出炉前,中金再生刚刚公布了引入央企的消息,秦志威宣布抛售约29%的股权。

1月25日,中金再生公告称,秦志威已同意作价35亿港元将29%的中金再生股份出售给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节能),售价合每股10.3港元,较当日收盘价9.43港元有9.2%溢价。

据中国节能官网资料,中国节能前身是中国节能投资公司。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与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新时代集团,1999年由解放军总装备部移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2003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实施联合重组。目前,中国节能拥有各级子公司260余家,上市公司5家,总资产约840亿元人民币。

西安启源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300140.SZ)和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2643.SZ)均隶属中国节能。据信报报道,去年,中国节能还先后入股海东青(02228.HK)(现更名为中国节能海东青)、从事浅层地能的中国地能(08128.HK)和生产销售涤纶长丝的百宏实业(02299.HK),分别持有各家公司约29%股份,均属第一大股东。

瑞银称,中国节能是国务院直属惟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一旦监管机构批准该交易,中国节能将成为中金再生最大的股东,秦志威将仅持有中金再生23.1%股权,退居公司第二大股东。

闫启平称,这对双方来说,是强强联合。

瑞银认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附属公司,中金再生将有更好的途径获得银行贷款、政策支持、牌照批转并从地方政府获得支持。瑞银维持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15.20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金再生中期业绩,挪威央行现持有其5.91%股权,而有“女巴菲特”之称的刘央旗下西京资本则于本月初再增持,现持有约7.01%股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