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楚汉人物略品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2-02 10:37:00

责编:群硕系统

左右天下大势,因素很多,在唯物主义看来,怎么也不会扯到人物,因为“那个人”于历史中的作用是偶然也是必然。但我不妨就从人物来演绎一番

半月前,在同里开完报社采编年会归来,一时疲倦,寻思打发。无意中看到热播的《楚汉传奇》,未料一直尾随观看。

这些年已很少看电视剧,因为太耗时间,但这部就这般看下来,虽然也跳过不少集。说实在,这部剧谈不上鸿篇巨制,前期剧情多有拖沓,感情戏的篇幅也多于战争戏,剧中无厘头情节也不在少数,更有些剧情有违史实。

但我之所以看下来了,是想重温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2年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想体会那段历史中的人物命运。

2011年夏季曾看了《大秦帝国》第一部,当时总会思索缘何是秦国统一了六国,在2234年前建立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

战国时,在纵横之士的游说之下,各国都在尝试变法,然富强二代者罕,三代者无。楚国变法以吴起伏王尸中箭而止,韩国申不害变法以魏国攻伐而止,赵国变法以赵武灵王死而废,唯秦国商鞅变法虽身死而新法存续并终而一统中原。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山东诸国变法只重吏治且浮于面,而秦变法重法治触根本。

2012年4月,我在行走丝绸之路时去了兵马俑。记得那日,从兵马俑出来,烈日下徒步始皇陵1小时,途中在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商鞅变法百年后秦灭周,35年间吞六合并八荒,为何15年后又土崩瓦解(这样的历史窘况另一个例子是隋朝)。

左右天下大势,因素很多,在唯物主义看来,怎么也不会扯到人物,因为“那个人”于历史中的作用是偶然也是必然。但我不妨就从人物来演绎一番。

大秦帝国走向崩溃,绕不开胡亥、赵高,也绕不开陈胜、吴广以及他们的仿效者。

但我觉得李斯无可开脱。李斯,年轻时追随荀子,后来入秦效力,吕不韦很器重他,被推荐去辅佐秦始皇,终于成就始皇的帝业,拜其为客卿及至三公。秦统一六国后,李斯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统货币”。

后人评价李斯功绩可与西周的周公姬旦相比,但是李斯出于嫉妒杀掉同门的韩非子,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一大劣迹。最重要的是,当秦始皇崩于沙丘之时,他又出于私心参与伪诏,终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但大秦帝国最终走向崩溃,还有一人或许本可以力挽狂澜。此人就是章邯,秦末名将,靠着临时组建的刑徒军队,也能打败陈胜,收复失地,堪称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可惜太恪守职业精神,无视名将覆辙和政治权谋,倘若打出清君侧名号(剧中更是给其皇亲的戏份),剪除赵宦,倒也一世功业。不过相比而言,其命胜于屈死风波亭的岳飞。

放在今天看,章邯可谓最佳职业经理人,赵高专权之时,解甲任少府,农林牧渔税赋了然于胸;降项羽后被封雍王,能以治军之策发展经济;与韩信决战废丘之时又肯开城放妇孺,宁为名誉战死而不降。一个经国之才,可惜生不逢时。

拉开大秦帝国覆亡序幕的,则是陈胜、吴广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农民起义的本质局限性在那一刻就暴露了,并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作为后来的起义者,项羽和刘邦的经历颇具玩味。项羽,将门之后,武勇善战,23岁举事,首战东郡一举而名;刘邦,乡间亭长,放荡无赖,47岁落草,首战胡陵一败涂地。但有多少人会想到,七年之后这二人,一个自刎乌江,一个开创两汉四百年基业。历史比戏剧更精彩、更滑稽。

说实在,对于刘邦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我并不喜欢。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刘邦,贪恋酒色、心口不一,无甚大志。初入咸阳醉在温柔乡,出关取彭城亦是,终狼狈而逃。更是此人,在皇帝中开了个兔死狗烹的坏先例。

至于项羽,其进咸阳之后,分封十八诸侯王,但耐人寻味的是,曾经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他,竟又回到彭城,理由竟然是锦衣夜行多可惜。自号西楚霸王,有点春秋战国之时诸侯盟主意味,但很可惜,时代变了,秦帝国的中央集权起到了示范效应,没有诸侯再愿臣服盟主了。

刘邦之所以能成为汉高祖,其背后的那些人不容忽视。谈能力,刘邦自叹镇国抚民不比萧何,运筹帷幄不比张良,沙场点兵不比韩信。后人多说其知人善任,但在我看来,不如说一赖萧何沛县推举,二赖萧何识韩信开疆辟土,三赖年轻时性格豪爽笼络了一帮盲流,四赖项羽刚愎。

观剧时,我数度思索萧何,可以说他有汉家半壁江山的功劳。在沛县为何力举刘邦呢?仅是因为刘邦的贵相?而日后为汉家王朝平定天下的韩信又是萧何力荐。只是,不知道他想到没有刘邦猜疑心甚重,晚年自己不得不自污名节以释嫌疑,甚至一度下狱。

再说韩信,确实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个军事天才。少时放纵不拘礼,投军数年,默默无闻,但旋从项羽帐下一执戟卫士登坛拜将,终而叱咤风云。

但也正如其谋士蒯彻所言,韩信长于武略,但短于人情世故。刘邦在萧何力荐之下授其兵权,但一再猜忌。韩信本可以三分天下,但想来只愿在战场上施展才华,最终落得死于妇人之手。

相比刘邦帐下的能臣勇将,项羽帐下要逊色很多。其人同样猜忌心甚重,一个老人范增都不得其用。思索范增,很好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出山,奈何竖子不足与谋,落得乞骸归家,病死归途。

想来史上老来出山者,另有周朝姜尚,怀才不遇,半生潦倒,直钓渭水,八十方才遇文王,牧野一战定乾坤。虽说这些人暮年方得以展抱负,但毕竟是了却心愿。历史上,尚不知多少英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略品,略品,各位看官一笑而过吧。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作者为本报编辑,微博:http://weibo.com/aijingwei)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