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神甫的白袍里穿着吊带袜,短发女人手里攥着银色手枪,每个人的眼妆都仿佛被泪水哭花。
画着小丑妆的歌手,缓缓地拉起手风琴,唱起忧伤的歌。“难道这就是一切,在地里有一口棺材;难道这就是一切,送葬者们站在周围。”
他像个吟游诗人,独立在这荒诞世界之外。
卡巴莱音乐剧场《诱惑者日记》日前在上海戏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为纪念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之父”索伦·克尔凯郭尔诞生200周年而作。原著即选自这位终身抑郁、饱受悲观性格困扰的富家子弟的著作《非此即彼》中较为知名的一篇。
“重点是感受存在主义的精神世界,”《诱惑者日记》制作人刘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除了故事主线和思想主旨属于克尔凯郭尔之外,其实其他都是丹麦导演和演员的再创作。”
为了避免晦涩的哲学语言,导演安德斯·尼伯格(Anders Nybors)干脆舍弃大段的台词,找来英国小众乐队“老虎百合”(TIGER LILIES),用叙事诗般的演唱来串起整场故事。丹麦和中国的几个演员用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表达出歌曲里的情绪。此外,现场音乐、多媒体及光影效果也为绮丽、荒诞的剧场效果增添了不少神来之笔。
卡巴莱音乐剧场
卡巴莱(CABARET)是一种具有喜剧、歌曲、舞蹈、话剧等元素的现场演奏及娱乐表演,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并盛行于欧洲。它通过最简单、最直接的演绎方式与观众分享故事或感受。
“其实卡巴莱的魅力要在酒吧里才能体现出来,”制作人说,“在丹麦演出的时候,剧场的观众席都有小桌子,大家可以喝着啤酒看演出。”
对于《诱惑者日记》主创团队来说,运用卡巴莱音乐剧场的形式是一种极为讨巧的方式——因为音乐比语言可以更快速地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氛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剧中的人物情绪,从而避免了对哲学作品的大段文字性讨论。这为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找到一种颇具观赏性与趣味性的展现方法。
“老虎百合”乐队从1989年成立便开始在伦敦各种酒吧、小剧场里演出,凭借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到一大票粉丝,还曾经获得过格莱美奖的提名。
他们的音乐风格很难归类,因为你从中可以听出很多的元素:传统歌剧、吉卜赛歌曲、巴黎左岸小酒馆乐队,等等。但真正撑起整个乐队的,是歌曲中强大的情感力量与歌者粗放而诙谐的表达方式。
主唱马丁·贾克斯(Martyn Jacques)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他的经典形象是“狄更斯风格的装扮”:小丑的妆容、油腻的头发、圆礼帽,还有描述糜烂、阴郁生活的歌词。
这位歌者小时候在伦敦SOHO区的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楼上住过七年,他自学成才,有着一副古典歌剧里才用得到的漂亮假嗓子。曾有评论这样形容他:“歌唱着英国最底层的生活,却有着一副天使般的嗓音。”
“老虎百合”三个人在舞台上时而安静、时而喧闹,无论是钢琴忧郁地伴奏,还是贝斯、小提琴的混响,同主唱的配合都天衣无缝,极具感染力。马丁将自己的这种唐突、粗糙而有趣的音乐称为“布莱希特式的朋克卡巴莱”。
没有情节的剧作
在克尔凯郭尔笔下,人生有三种弊病——无聊、焦虑和绝望。而这也成为了时长九十分钟剧作的三个篇章主题。
马丁创作了所有的曲与词,诙谐与阴暗构成整场演出的基调。而演员半演半舞的表现方式更增加了演出的观赏性。
对于演员来说,出演该剧的难度颇高。“最难的是不能说话,”女主演杨子奕扮演的是剧中主线:被诱惑的少女考狄利亚,“我们要用接近默剧、肢体剧的方式来表达一切内心独白。”
透明幕布后的一个转身,挪动脚步的快与慢,手势的细节变换,都需要演员下功夫悉心琢磨。除此之外,还有让他们头疼的是即兴配合。
“马丁是个经验丰富的现场音乐家,所以常常会出现临时的即兴变奏。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他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舞台动作。”
女演员举例说,比如有一场戏是被引诱进妓院的少女经过一番挣扎终于妥协,爬上象征堕落的梯子。而歌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歌会唱得很短,她就得迅速登上梯子准备好;而有时唱得很长,而她也得配合缓慢地犹豫着往上走。
中国和丹麦的演员经过两个月的排练与公演,都练就了良好的即兴发挥能力。每场演出都会不一样——这个特点也恰好成为卡巴莱音乐剧场最不同于传统戏剧或音乐剧的地方。
然而,独特形式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据该剧的宣传人员介绍,虽然《诱惑者日记》在丹麦演出时大受好评,但在上海却有两极化的反响。不喜欢它的观众普遍都认为,这种没有具体情节的舞台表演不能称之为戏剧。
而正面的意见则刚好也针对的是其“非故事性”。没有正统的起承转合,没有台词,却有高水准的乐队演奏、大段大段诗作般的歌词、精巧的现代舞蹈和丰富的肢体表现——刚好跨界在观众所习惯的LIVE HOUSE现场音乐演出以及高深严肃的舞蹈剧之间。
在两百年前出生的克尔凯郭尔抑郁地过了一辈子,但他的遗产却促生了萨特与大名鼎鼎的存在主义哲学。他一定不会想到,今天的观众会以这样的形式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即将来到百年诞辰,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处于两项重要纪念活动中心的波兰,有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目光。
“声景”这个概念自上世纪提出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在商场、餐馆等公共空间,或办公室等相对密闭的空间中,音乐塑造了有特点的氛围。
今年是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这支历史悠久的乐团正通过创新机制,与企业、民间力量合作,为长远发展、持续精进寻求更多可能。
日前,第一财经人文沙龙《一场关于音乐与手工艺的漫谈》在上海举办。钢琴家孔祥东、烟斗设计师Kalmon Hener,带领大家走近音乐之美,解读器物收藏文化
10月26日12时30分至14时,第一财经人文沙龙《一场关于音乐与手工艺的漫谈》,将与线下、线上的朋友们一起,走近音乐之美,解读器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