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很能引起共鸣的话:民主党派要有胆量讲真话。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讲真话”。
“讲真话”,这似乎是一个再也朴实不过的要求了,但就是这么一条底线标准,却在许多会场之上不断被鼓励。这反映了某种现实:有些人开会,只是说些官话、套话,不愿得罪人,让人有走过场之感,“你好,我好,大家好”。说得难听些,这是在“混会”。
当然,从“讲真话”的主体来说,并不限于民主党派,每一个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理应积极“讲真话”。倘若在一个会场上,少有人“讲真话”,刻意回避矛盾和问题,那么这样的会议还能开出什么成果呢?
“讲真话”能够产生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无疑,对于参加全国“两会”、共商国是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说,“讲真话”是履行职责、践行使命的起码要求,也是人们殷切的期许。如果一个商议国是者连“讲真话”都做不到,则辜负了委托者的期望,还浪费了政治资源。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真话”,也是让与会高层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中央党校所办的《学习时报》曾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怎样让领导人听真话实是大事要事》,这篇文章值得人们思考。全国“两会”不是高层领导单方面发表讲话的场所,而是与会者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充分商议国家前途未来之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社会阶层,各有自己的代表性,所讲“真话”能够传播很多的信息。如果话不真,信息不实,恐会错传民情与民意。
另外,“讲真话”,也就拒绝了空话、套话,是改变会风的标志之一。围绕改变作风,上上下下均已形成共识。改变会风自然是作风建设的任务之一。如果在“两会”会场还听不到多少真话,那么作风的改进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希望全国“两会”的会场上充满真话,这不是一个过分的愿望。当然,“讲真话”也并非轻易之事,不是凭着一腔热情、一种愿望就一定能讲出真话。代表、委员们的“真话”,应建立在调查研究、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基础上,而且要经得起推敲与检验。一篇讲话若连逻辑都不清,事实都不明,这样的“真话”恐怕也只能算是“伪真话”。
“讲真话”,还要有勇气,不能怕得罪人。“真话”里常常带着批评,有时候还很尖锐。而人一般都爱听好话,不愿听批评意见。“讲真话”难免要得罪人。这就需要“讲真话”者有天下为公之心,而非将一己私利摆在前头。缺少必要勇气的话,或难以真正说出刺耳的“真话”。
“真话不一定是真理,谎话一定是罪恶”,斯言意味深长。当此之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须破解“讲真话”的困境。其一,希望参政议政者有使命感,有担当精神,积极“讲真话”;其二,一些人非不愿说,实不敢说,怕事后挨批,怕被穿“小鞋”,这意味着,“讲真话”者的权益须得到保护;其三,在各种类型的议政平台上,都应该营造讲空话、套话可耻,“讲真话”光荣的氛围,以鼓励每一个与会者都能说出有益的“真话”。
目前还存在县乡中小商家参与门槛高等问题,有全国人大代表希望打通实施过程中的“梗阻”,激活县域经济活力。
有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要完善对AI合成视频的监管,加强AI的产业应用,DeepSeek等大模型将助力AI进入家庭。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今天(1月18日)下午在上海世博中心胜利闭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而对基层人大而言,参与式预算是一个好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