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你有大把的时间娱乐和旅游,但退休金只有退休前的40%左右。不想在年老时还要节衣缩食的话,退休计划最晚在35岁就要起步。在此之前,为了避免犯错,有8件事你一定要了解。
01 不是公务员?你需要双倍退休金
普遍的规律是:公司人的退休金替代率是40%左右,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替代率为80%。收入越高的公司人退休金替代率越低。低替代率加上通货膨胀,20年后如果只靠退休金生活,生活质量不会很好。你至少要提前为自己多赚一份退休金,将退休收入的替代率提高到70%,才能比较轻松地应对退休后的各种开销。
02 对财务自由的期待可能会误导你
“财务自由”听起来很美好,但它会诱使你的投资偏好注重于短期利益和超高回报率,放大风险。
相比之下,财务稳定的目标更务实。稳定的一个好处是,你能通过均衡的配置来控制风险,保证在收入下降、危机到来时,仍然能坚持退休计划不中断。
03 退休后的消费不会少
USAA保险公司驻达拉斯理财经理海蒂·施密特(Heidi Schmidt)说,人们在退休阶段花的钱往往比在工作阶段花的还要多。
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一项数据分析表明,一个普通美国人活到100岁,一生平均花费350万美元。其中,50岁之前花掉150多万美元,到美国人目前的平均预期寿命81岁前的这30年左右的时间里又将花掉140万美元。少数幸运地活到100岁以上的人还需要63万美元。
对退休不做规划,而是指望在退休后大幅削减生活成本来应对收入降低,这种想法并不现实。虽然到时候你已经清偿了房贷、车贷等,但是退休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时间花在旅游和娱乐上,而到了80岁以后,医疗费用会大幅上升。到那时,生活成本降无可降,收入即使有剩余,也很难覆盖增加的医疗费用。
04 越早开始越好
环球投资之父约翰·坦伯顿(John Templeton)告诉投资人的致富方法里,最关键的是重视并利用复利效应。决定复利规模的两个因素——时间和年利率中,你更容易掌握的是时间。
按照60岁退休计算,30岁的时候,每个月拿出1000元投资,以年回报率8%来计算,30年后可累积到150万元左右。而如果到40岁才开始每月投资1000元,以同样的回报率,60岁时只能累积59万元的退休金。所以,应当尽早开始退休计划,即使开始以很少的投入起步,只要收入渐高时不忘增加在退休计划中的投入,在复利效应的帮助下,就仍然有机会获得丰厚的结果。
即使是社会养老保险,也是缴纳越早获利越高,政府会适时调整养老金支付额度,比如通货膨胀率增长明显时,企业退休金也会相应调整。
05 起步从控制开支和负债开始
收入正在上升时,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加大债务杠杆,增加其他支出:用更多的车贷和房贷做支撑,换好车和买更大、更好的房子,让子女读更贵的学校和补习班。
通常45岁之后要着手缩小家庭债务比例,至少先清偿消费贷款。而在35岁至45岁这个收入的高峰期,既要继续追加教育金和退休计划的投资,又可能经历一轮债务规模的扩大,还要留出一笔预算用于清偿贷款或降低贷款比例。
因此,在35岁之前,即你的收入正在增长但还未到高峰期的时候,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要让起步没多久的家庭背上太多负债,否则,沉重的负担会让你把日后增长的收入都迫不及待地用来还贷,退休计划会因为眼前的压力而被一再延后。因此,避免高负债和习惯控制开支,才能给退休计划留出资金。
06 安全≠死抱住低风险产品
养老金投资要安全?没错,但是投资安全不等于长期抱住同一类低风险产品不放。风险低,产品收益就不会高。实际上,养老金规划也能在中等以上风险的产品中实现。
退休计划往往长达20年以上,在为退休计划规划具体投资方式时,不要把它的结果看做以机械的固定收益类的20年复利计算,而要持续关注市场机会,适时调整,保持灵活,最终才能有更高的收益。
比如风险相对高一些的基金定投可以保证固定金额投资退休计划。在这二三十年中,一定有市场低迷期,也会有市场高涨的时候。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抓住时机加码投入,增加定投金额。短期内看来账面仍然亏损,但价格降低时能以更低的价格买进更大数量,在市场高涨时能获得更多收益,还可能提前完成目标。
07 长期坚持比高收益更重要
和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商业保险(年金保险、寿险、养老险)的年投资回报率并不算可观,但保险和养老最契合的特征是,你的寿命越长,收益越高。
鑫山保险代理副总裁林茂泉是中国台湾人,今年57岁。34岁的时候他给自己买了第一份年金保险,进入保险行业后逐渐把收入的25%固定用来买保险。林茂泉计算了一下,3年后他退休时,每年靠手上的保单就能有相当于人民币28万元的商业养老金。
炒股票和炒房产的失败让林茂泉认识到自己不适合靠做这类“快钱”投资来规划退休。保险收益不高,流动性极差,但能克服控制力差的毛病,强制你长期坚持归集退休资金。
08 “以房养老”要谨慎考虑
普通家庭做房产投资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商铺和住宅。好商铺的租金回报率高,本身也能稳定升值,因此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但是,无论是买住宅还是商铺,这项投资都会持续占用家庭的大量资金,如果因此增加贷款,还会增加债务规模,影响现金流。相应的,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资金会被缩减。
另外,商铺投资风险高,变现能力差,如果租金状况不好,脱手成本更高;住宅投资的风险虽然低于商铺,但从发展规律看,今后几十年间大幅降价的机会并不小。
因此,基于财务稳定的原则,在退休计划的起步阶段,不要轻易涉足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