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母亲、设计师胡哲的一天从中午开始。在浙江杭州西屏峰山下一座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老厂房,她和员工一起吃完饭,就泡上一杯茶,花三四个小时设计画图、处理事务。
胡哲是淘宝原创设计品牌店“慢慢变蓝”的灵魂,她为品牌设想的核心是自由与随性。“我的设计理念很简单,希望以符合现代穿着的方式还原传统,穿着舒服,能给人带来宁静的感觉。”胡哲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这是淘宝上一家中等规模的原创设计店,“慢慢变蓝”2012年共推出400余款单品,每款订单在100件以上,其中卖得最好的爆款能达到万件。
原创产品的销量已占淘宝整体女装份额的40%以上,淘宝女装资深运营专员晴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淘宝女装TOP 100卖家里,拥有原创产品的店铺可以说达到100%,而有成形的、强烈品牌风格的原创设计店铺占比达到10%左右。”像阿卡、裂帛、俏等设计品牌,“从一开始,就怀着设计的梦想,自己一针一线打造自己的梦想。”
上海时装周期间,初语、米兰宣言、茵曼、恋上鱼等10个品牌联袂走秀。接下来,淘宝将上线原创频道,不仅容纳具有设计风格的原创店铺,更希望“把真正的设计师引入这个平台,让他们有自己的施展空间”。
从一针一线开始
“退浪潮”创始人朱力的第一批衣服,是一款拼接裤子,“看到朋友穿,买不到,就试着自己做,按照自己想的样子画了图,在选面料时认识了一些小作坊,做了几十条,最后都卖掉了。”对朱力来说,这与其说是做生意,更像贩卖自己的爱好。
朱力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学的是摄影,因此翻开其网店“福禄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以荒地、森林、古宅以及尚未粉刷完的白墙为背景的原创照片。朱力在2009年本着开个杂货铺的心开了“福禄铺”;一年以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他又创建了服装品牌“退浪潮”。
“80后”的朱力将“退浪潮”的衣服定义为“新古着”,希望以新作的款式和质量重现古着的花布、拼接、包边等细节,选用的面料也多为舒适的棉麻、呢料。“古着近年来非常流行,但大多是二手孤品,性价比也不高,做‘退浪潮’就是想让古着从独乐乐变为众乐乐。”朱力这样解释。
从个性化的一点兴趣出发,许多淘宝设计品牌店就这样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裂帛的故事,源自创始人汤大风和汤小风姐妹从云南、西藏、尼泊尔等地抱回的一堆工艺并不那么精致的民族服饰,因为被那里亘古流传、不为时代所变的原始生命力打动,希望以一种更现代的方式保留古老绣衣、鞋子上的旧日风情,于是借钱,自己画图、找路边的裁缝加工,做起民族风的原创设计……今年年初,裂帛成功收购同为淘品牌的“天使之城”,掀起电商界的轩然大波。
西屏峰山下,胡哲陶醉于棉麻布制成的改良旗袍、长罩衫、长裙、麻布长裤、老布鞋……原本经营艺术画廊、转行做服装设计的她,至今仍主持着店中所有服装的设计。
“慢慢变蓝”的设计颇有些神来之笔的禅意。问及有趣的设计故事,胡哲说:“冬天时候做了款冬衣,只有盘扣装饰,有天偶然看见桌上露出一块老花布,正好是一朵牡丹,干脆就把这块花布贴到了衣服上,冷色调的冬衣一下子就变得很温暖,卖得也很好。”本着怎么舒服怎么来的心态,每次拿到新鲜出炉的样衣,胡哲自己总是第一个试穿。“我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衣服都饱含情感,绣花、乱针、盘扣这些细节也都请阿姨手工缝制,希望带给大家一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感。”
从贩卖服装到贩卖对风格的坚守
但做一桩生意,却不是“独乐乐”那么简单的。朱力坦言自己称不上设计师,比起做衣服,“对摄影更有爱。”他所经营的“退浪潮”,设计全都源自自己“拍脑门”画下款式,再找工作室打版、做样衣、修改,每季至多生产10件单品,每款也只生产几十件。无法找大工厂批量生产,朱力最担心的是服装质量,“能保证衣服达到市场货的水准,谁都想让自己设计的衣服成为一流的精品,但目前的生产工艺达不到,一些细节的效果也没法呈现。”
现实是,“退浪潮”的日常订单量维持在个位数。至今卖得最好的单品是一款再版多次的连体工装,材质为灯芯绒、牛仔布不等,但这件单品的销售成绩最好也仅达到年售200件。不少衣服积压成为库存,库存积压着现金流,年利润仅维持在几万元。
相对而言,以批发起家、在淘宝酝酿成熟、线下实体店共同发展的“慢慢变蓝”,有更多经验,跳脱出“退浪潮”那样的资金、成本、生产工艺等现实问题。
胡哲的服装生意从品牌代理和批发起步,4年前做“慢慢变蓝”的原创设计,最初也走批发渠道。创办于2010年的淘宝店,目前团队有20多人,设计、打版、面料采购等环节全都由工作室一手包办,淘宝订单量维持在每日稳定的40至50个,利润则维持在30%左右。在诗意与经营之间,胡哲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品牌的平衡之道。她告诉本报,目前在淘宝平台做原创设计,最难和最可贵的地方皆在于坚持品质。
春天真的来临了吗?
同样从淘宝起步,发展了7年的“裂帛”已呈现出成熟的电商范儿。900多名员工分为研发、生产、技术、实体等9个团队,旗下拥有裂帛女装、非池中男装以及收购来的天使之城等5个品牌,自家的设计团队有五六十人,每季度推出超过2000款产品,每款产量也都在1000件以上。据媒体报道,2010年裂帛销售额为8000万,2011年销售额增至2亿,2012年曾披露目标销售额是5亿到6亿,规模以每年2到3倍的速度增长。
宣传总监青松在接受采访时将裂帛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一是独特的原创设计;二是介入淘宝较早。目前,“裂帛”每年的利润率可达57%。经历了年初的收购案之后,“裂帛”更有望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淘品牌。
“成功的原创品牌最大的共性在于他们对人群的精准划分,加上风格的精准定位,换句话说,他们的风格都非常的小众,比如阿卡、裂帛、粉红大布娃娃等。”晴雪说,淘宝平台正好解决了小众市场的受众面的问题,“因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你越小众,越精准,你的粉丝黏性就越高。”
原创自淘宝上线伊始便存在,但在消费者迈过粗放购买的阶段后,2009年起,不少淘宝店铺开始向原创设计转型,杭州、珠三角等地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产业集群。与之相对应,2009年至2011年淘宝女装原创服饰成交由淘宝女装总市场份额的13%跃至40%,2012年淘宝原创服装销量更是超过100万件。在淘宝原创的发展路径中,中小型加工厂与互联网的对接使得小批量原创生产的门槛降低。
4月12日,在上海时装周走秀间隙,棉麻女装品牌“茵曼”的设计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淘宝网上早期的原创设计品牌之一,“茵曼”的销售额每年都在成倍增长,目前正是“冲高峰的时候”。而淘宝女装负责人子晗则说:“淘宝网上正在形成规模惊人的原创设计集群,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日益挑剔的淘宝用户更趋向于购买个性化的产品。”
“目前在淘宝上购买原创品牌的消费者,从年龄段上看,集中在“80后”、“90后”人群,他们充满想象力和个人风格,对于时尚趋势反应更敏锐;更为重要的是,原创品牌的丰富和多元,让年轻一代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可能。而从地域上看,一二线城市比三四五线城市消费者更喜欢原创品牌。”晴雪分析。
对无数双探寻创业机会的眼睛,这既是机会亦是挑战。一个好创意、一个好故事显然已经不够,你还需要持久的创造力、强大的运营能力和顺畅的现金流。对于挣扎在崩溃边缘的“退浪潮”,朱力的期待非常简单:“希望这个牌子还能存在,希望喜欢的人能在这里买到喜欢的衣服,质量还过得去。”
为了维续“退浪潮”,朱力给自己找了一条新路——做平台。他有意识地挑选和“退浪潮”风格相似或志同道合的品牌与设计师合作,“福禄铺”已成为拥有The Beard Man、Fostyle、D'oh!、李合张等多个品牌的小型百货商店。下一步,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风格更细分的“暖岛网”,专注于发掘、呈现品味相投的小众原创设计品牌。“聚合的力量或许更大。”朱力说。
相较于线下平台的局限性,线上平台拥有更为开放的市场和空间。因此,小众风格的品牌也能在淘宝网上快速聚拢追捧者。数据显示,淘宝女装平台拥有130万卖家支撑,新晋品牌从品牌定位到在市场上获取关注最快仅需半年时间,远远超出线下品牌培育的周期。但设计师多不擅长互联网运营,淘宝希望借助原创频道,“让他们浮现出来,让买家找到他们,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在这里产生、实现他们的梦想。”(原标题:“线上”设计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