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能够引起深切共鸣的电视剧,大众从来没有吝啬他们的掌声,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之于深陷出国潮的中国上世纪90年代,就像《甄嬛传》之于职场上的风云更迭,也像《百货人生》之于对百货业充满好奇的时髦人士,虽然它并没有创造像《唐顿庄园》那样的热潮,但确实是一部让时尚融于影像的佳作。
这部由ITV和PBS联合制作的讲述百货业大亨哈里·戈登·塞尔福里奇(Harry Gordon Selfridge)生平故事的剧集,虽然只播放了第一季,只有短短的10集,却足可以帮助那些没有百货零售体验的中国观众,感受买手制下百货公司对于时尚的理解。就如同塞尔福里奇的传记作者林达·伍德海(Lindy Woodhead)在《购物,诱惑,塞尔福里奇先生》(Shopping, Seduction & Mr.Selfridge)一书中谈到的那样:“他深信,要用大张旗鼓的方式去娱乐顾客,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教育顾客。”这个观念贯穿了整部剧集的走向,无论是请各种具有话题性的人物来Selfridge百货商店表演,或者前卫地称之为“代言”,又或者是制作各种可与艺术品相提并论的“橱窗”,乃至破天荒地将香水这种在那个时代极具私密性却人人都需要的商品摆在商场一层最显眼位置的做法,都极具魄力和前瞻性。塞尔福里奇先生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购物、时尚与人类相处的方式。
故事开始于1906年,塞尔福里奇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千里迢迢地从美国来到英国的伦敦牛津大街,准备建造Selfridge百货商店,在异国他乡开始自己的新人生。面对联合投资人的意外撤资,塞尔福里奇先生坚持着广告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投放,整个伦敦都在等着看这个美国佬的笑话,但故事总是这样的,在男人杀得血肉横飞却回天无力的商场上,总有那么一些风姿绰约却能在顷刻间斗转星移的女人,Lady Mae的出现便是这样一个需求,但整部剧,并没有停留在此,Lady Mae是一个让故事进展得更加有力的元素,就像Selfridge百货的橱窗一样,没有它,再奢华的商场也将黯然无光。在开店迎来叫好的同时,销售额却并没有那么如意,为了吸引人群不断地来到商店,塞尔福里奇选择将每个伦敦男人都喜欢、每个伦敦女人都嫉妒的舞女Ellen Love请到了店里,穿着应季的时装刺激前来消费的顾客。之后将整个欧洲都在谈论的刚刚飞过英吉利海峡的法国人布莱里奥(Louis Bleriot)连同他的飞机一起呈现在百货公司内,整个伦敦都为之疯狂了,来到店里的人们,总是会忍不住买些什么,销售额也在持续突破新高。之后,塞尔福里奇还开发出了自己商店专有的香水,这样的举动无论在香水界还是百货界都是非常有创造性的。而与时俱进的橱窗总是不停地告诉人们,“这是一家和时代同呼吸的百货公司,即使是女权运动这样很容易诱发成灾难的大游行,也能被Selfridge百货的员工利用,在顺应时事的同时,创造流行。”
撇开曲折的剧情和总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出现在员工面前的男主角,作为一部年代时装剧,《百货人生》整部戏的造型,是非常值得玩味的。1909年之前,欧洲仍沉浸于“美好年代”的享乐主义氛围中,而在那个年代,宛如吉卜赛女郎一样的时装风格是最具号召力的。保罗·波列推出的强调自然曲线的女装设计,搭配高高耸起的发髻和大得不能再大的帽子,以及时不时出现在时装及配饰中的东方元素,为剧情服务但又不拘泥于剧情,优雅地表达了Selfridge百货的经营理念——“改变,不停地改变!”
7月30日,BRIDGE全球路演抵达上海,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媒体办公室主办,汇聚各界精英探讨中国市场规模、数字能力和文化自信如何重塑全球叙事格局。
头部厂商下场虽然带来更明确的方向,但也令行业迈入关键性十字路口。
特斯拉:Model Y L,金秋见
时隔两年多,ADP数据首度转负。
海岬型船舶市场呈现下行走势;巴拿马型船舶市场表现平淡;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船舶市场在所有主航线上均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