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日本政府举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包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与会者高举双臂,齐声三呼“天皇陛下万岁”。
“三呼万岁”是日本战败前帝国议会的传统之一,带有军国主义色彩。4月23日上午,168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此次集体参拜,创下近年来人数之最。我们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要发生:日本“右倾化”的底线正越来越低。
为纪念《旧金山合约》生效61周年,日本政府4月28日首次举办官方纪念活动。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也出席了当日的典礼。在“日本恢复主权·重返国际社会纪念仪式”结束后,台下一名参会者突然举起双臂,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这一举动随即引发包括安倍晋三在内不少人的响应。这个意外的“环节”并不在既定安排中,令天皇夫妇惊诧不已。
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更加惊诧,纷纷质疑并批评这种赤裸裸的“回归战前”的危险动向。二战结束后,天皇成为象征意义上的国家元首,不再涉及政治。此次,日本天皇却“被万岁”,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工具。
就拿这次活动本身来说,日本战后从未如此高调地纪念“主权恢复日”,此次纪念活动的目的正是为日本成为“普通国家”制造舆论。而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高呼“天皇陛下万岁”,更是充分暴露了他以及他所领导的日本政府的右倾倾向。
近一段时间以来,安倍一反上任之初的低调作风,在各种场合表现得异常亢奋。究其原因,是其内阁支持率持续走高。在离参议院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在野党的乏力更使安倍成竹在胸,可以放心大胆地“秀”出自己的政治意图。于是便有了这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呼。
当然,安倍如此费尽心机地使出“绑架”天皇的手段,只能说明他还远未统一政府和国民的思想。日本社民党和日本共产党都指出,天皇本身是不参与政治的,而且是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的行为明显是想利用天皇的权威为自己的修宪制造舆论,增加其合法性。
因此,安倍刻意营造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气氛,目前还只是一种色厉内荏的幻想。安倍内阁支持率走高,更多反映的是其经济政策(至少是暂时)得到支持,大部分日本民众内心里是不买他的修宪账的。而且,最后公开的视频把三呼“万岁”作了消音处理,也说明日本政府还是有所顾虑,不敢公然挑战基本底线。三呼“万岁”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日本“被右倾”。
不过,这种倾向仍然十分危险。随着民主党短暂政权的垮台,“东亚共同体”的前景愈发渺茫。美国重返东亚与自民党的王者归来将东亚的主题重新拉回到中日对峙。从当前日本政坛的情势看,自民党很有可能继续长期执政,奉行跟随美国的战略。如此,中日关系将很难恢复稳定。如果自民党下定决心“苦心经营”,难保今天的哗众取宠不会变成明天的群情激昂。
曾几何时,日本是“和蔼可亲”的形象。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可谓中日两国的“蜜月期”。1977年日本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亚洲最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的民众达66%,有42%的日本百姓最想去中国看一看。1980年,对华亲近感达到历史最高峰,为78.6%。1982年,虽然略降到72.7%,但是首次超过了对美亲近度(71%),中国成为了日本民众最亲近的国家。回首中日关系,我们不得不对30多年前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发展双边友好关系上的远见与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
“一衣带水,源远流长”,“世代友好,永不再战”,这样的话放在今天却显得有点别扭。本月3日,日本迎来了和平宪法颁布66周年。然而,这部宪法自身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三十多年中日关系的大势变迁云谲波诡,螳臂不可挡,中日能否有超越目前对立的智慧曙光?
(作者为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中方主管部门昨天发布公告,有条件恢复符合中方规准的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中方主管部门将继续强化监管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日本水产品进口申报时,应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和产区证明。
外界注意到,今年的“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与以往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多种先进武器的亮相。
未来几年内,印度GDP有望挤进全球前三。
有关部门将本着科学、安全的原则,根据相关国内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研究日方关于恢复日本水产品输华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