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片票房谁埋单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5-14 01:17:00

责编:群硕系统

银幕数激增,中小城市成为票房增长的主要增量。

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或许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但刚刚过去的周末,“三美战青春”则是货真价实的硬仗。

尽管有《钢铁侠3》、《疯狂原始人》和先发后至的《被解放的姜戈》三部美国大片围剿,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两周,票房近7亿,还是延续了近几个月来的国产片票房神话。

自去年年底以来,先是《泰?濉芬?2.66亿票房创国产电影票房之最,紧接着的《西游降魔篇》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也发力“硬扛”进口大片,再到《致青春》和即将上映的《中国合伙人》掀起的怀旧风暴,去年进口影片配额大增引发的对国产片的忧虑之情仿佛已被一扫而空。

不仅是单部影片,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2011年为130亿,到2012年则为170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已突破51亿,再创历史新高。

是谁贡献了国产片乃至整体的电影票房?在业内人士看来,影片自身质量的提升和片方的卖力吆喝,都不是高票房的根本原因;影院数和银幕数的飞速增长,才是缔造出这一连串跳跃着的数字的核心。

与此同时,在大城市渠道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正成为国产片票房增长的主战场。

放映渠道增多做大蛋糕

电影票房的飞速增长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好片子多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影院多了。

“国产片过去过亿的寥寥无几,现在很多影片超过10亿,这是基础。电影是内容产业,符合市场、符合观众的观赏情趣,观众数量就多。”资深电影人吴鹤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而另一方面,还要从终端考虑,影院越来越多,好影片加之更多的影院,产出更多的票房。

娱乐产业信息咨询机构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则告诉本报,真正通过企业竞争或者市场的手段去带动票房增长的还不明显,比如说通过降价的方式带动观影人次上升等手段。目前来看,主要是渠道的拓展,也就是影院银幕数的增长带动了票房增长。

自2010年开始,大量资本涌入放映终端产生了影院投资热潮。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城市院线数为46条,比2011年同期增加7条,内地院线连续4年增长,其中2012年增长幅度最大,为17.9%。2012年农村院线数量进一步增长,达到248条,较2011年增长0.8%。

2012年中国影院发展持续高速增长,全国院线范围内新建影城880家,总影院数3680家。新增银幕数为3832块,平均每日新增10.5块银幕,总银幕数达到13118块,中国电影银幕成功“破万”。

在业内人士看来,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直接要素是排片数量和场次。银幕数的增加无疑给了电影更多的播放渠道。侯涛告诉记者,加之近年来,团购等多种多样的电影促销手段,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票价,增加了观影人数,带来的结果就是“过去三五年,整个电影票房都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

尽管从目前来看,票房本身的增长率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但这必须考虑到体量的原因。

“因为基数已经足够大了。但相对于美国市场,中国票房现在只有其1/5,所以未来的5到10年,还是一个积极增长的态势。”侯涛说。

三四线城市贡献增量

销售渠道决定了市场总量的增长,而中小城市影院数量的增长,则为国产电影贡献了增量。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维君此前曾对本报表示,大城市喜欢看进口影片,小城市的观众则情愿看国产片。

在中国一个四线城市简陋的多厅电影院里,经常可以看到几部新上映的国产电影在反复播放着,票价却只有20元。这样一座影院,单看票房收入的数字自然无法与特大城市动辄过亿的“明星影院”相比,但积少成多,数百个几乎只放国产片的城市加在一起,票房实为可观。

侯涛告诉记者,从总的票房构成来看,一线城市依旧是主力,目前一线城市还是中国市场份额当中观影人次最高的区域,但是所占的比重还是有略微下滑的趋势。“优势不太明显了。”他说,而三四线城市却成为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数据,2010年~2012年,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呈现增长态势,从2010年的20%增至2012年的34%。随着一二线城市电影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银幕数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将突破42%,而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则下降到58%。

吴鹤沪也认为,在特大城市的一些地方,影院的密度趋于饱和,甚至有些过度;反之,近年来在二三四线城市开发的影院,对电影市场的意义就更具体一些。

“本来一个小县城,没有影院,你在那里改了一个4个厅的影院,产生的票房是从零开始计的绝对票房。对于影院数量不够的地方,本来只有两三家小破烂的影院,现在有4家像样的多厅影院了,产生的票房都是绝对的增长。”吴鹤沪说。

而对于大城市来说,一些10年以前建立的老影院,压力就比较大了。“原来方圆五里只有这一家影院,现在大家都在建影院,这样的情况,总的票房产量是提高的,对最老的影院来说,造成观众分流,它的票房收入也许是减少的。”吴鹤沪说。

侯涛也表示,目前来看,二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增速要快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比如县城票房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15%,但是增量这一块能占到25%。增速更快。”侯涛说。

2012年票房TOP 10院线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广东大地电影院线与后起之秀浙江横店院线增长率都超过60%。一些院线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布局的方针略见成效,大地电影院线和浙江横店院线的迅猛增长表明了非一线城市的市场潜力。艺恩咨询分析认为,随着院线规模的扩张,一线城市布局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二三线城市的争夺将是未来院线发展的重点。

决胜中小城市

“美国人口是我们的零头,但票房现在是100亿美元,我们现在是100多亿元的人民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上升空间仍然很大。”吴鹤沪告诉本报。

各大院线也在把握一切机会,在三四线城市抓紧布局。

在很多中小城市,当地的很多投资方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希望建造影院。但按照有关规定,电影院需隶属于一家院线,才能取得放映许可证。因此,国内院线投资影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院线主动去“抢占”阵地,自己投资建造影院,这对院线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国内的院线中,万达院线、广东大地院线主要采取了这种方式;另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是寻找加盟商。

吴鹤沪告诉记者,影院加盟院线的门槛“从来就不高”,而时下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一些区域,影院的档次要求不算太高,先抢占下来,才是王道。

以广东大地电影院线为例,其发展的策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珠三角、长三角的二三线中小城市和发达乡镇。2010年,大地院线影院达92家,省会城市数量仅占25%。

“一个大的仓库,3个厅、4个厅,前面弄一个售票的,就是一个电影院了,因此花钱不多,但是布点很多。开始人家不想要的地方,它要下来了,有了先机。这几年电影市场变化比较快,就有了效益。”吴鹤沪说。

自2010年至今,大地院线票房排名逐年上升,从第8位上升至第6位。2012年,大地院线已经挺进10亿票房院线俱乐部。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