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投资机会有点“瘆人”

财商 2013-06-08 09:55:00

责编:群硕系统

随着癌症“刚性需求”的持续增长,生产有关抗癌药物的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作为投资者,选择这方面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将可能获得很好的回报。

日前在证券时报网看到一篇题为《抗癌药概念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的文章。这是一篇讨论股票投资的文章。文章告诉读者,随着癌症“刚性需求”的持续增长,生产有关抗癌药物的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作为投资者,选择这方面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将可能获得很好的回报。

我不知道把癌症的高发解读为抗癌药物“刚性需求”是不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首创。不过,这么一个词让人听了怎么都觉得别扭。

“刚性需求”应该是近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一个常用词汇,本来说的是居民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但是“刚性需求”最终已经沦为了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利益方用以引导购房需求和推高房价的舆论工具,使一个本来中性的词汇变得模糊起来。但楼市的“刚性需求”要的是人的钱,而癌症的“刚性需求”要的是人的命。因此,把“抗癌药物”快速增长的“刚性需求”理解成商业机会,真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撞墙!

在当下的中国,癌症高发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十多年前,癌症是一个可怕的绝症,但癌症还只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虽时有发生,但并不普遍。现在,“癌症”已然成了一个高发病,并随着身边的朋友因为癌症而离开,让人感觉生活在这么一个癌症高发的国土上有多么的让人不安。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而根据该中心副主任陈万青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病发率和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到300万左右,病患总数将达到660万”。

是什么造成中国癌症患病率如此大幅度上升?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显然是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近日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播出一档节目——《聚焦消失的水源地》。其中报道四川岷江支流的醴泉河污染尤其让人觉得触目惊心。“醴泉”本应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仅凭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就足以引起人无限的向往。

“其清若镜,味甘如醴。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通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为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饮之者痼疾皆愈。”这是魏征记录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发现醴泉的文章《九成宫醴泉铭》中描写的醴泉。而大凡研习书法者,也往往因为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帖而对醴泉有了更深的认识。

位于宝鸡的“九成宫”自然和四川宜宾的“醴泉河”没什么关系。古人把甘美的泉水称为“醴泉”,而魏征在《九成宫醴泉铭》中还引经据典论证“醴泉”的出现与天子的圣德挂钩,所谓“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我不知道宜宾的“醴泉河”是否也有类似的典故,但现在这条“醴泉河”显然和“其清若镜,味甘如醴”搭不上边。据上述央视二套节目的报道,醴泉河已经俨然是一条滋生恶疾的臭水沟。本来应该“润生万物”的“醴泉”,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农户自己不敢吃,周边工厂的工人不敢吃,只能拿到异地去卖给那些不知实情的消费者。本来应该“饮之者痼疾皆愈”的“醴泉”,却引致沿河居民癌症的高发,仅河边的眉青村在最近几年就已经有15个居民相继因肺癌去世。

而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醴泉河”只是全国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中的一个小小的个案,眉青村因环境污染而患癌症去世的人也只是全国众多环境伤害事件中极小的数字。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癌症患者远远高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数字,因为如今农村污染的严重程度恐怕已经超过城市,而农村的贫苦居民即使患上了癌症,更多的也只是在家里无望地等待那解脱的一刻。

对于制药企业,抗癌药物“刚性需求”的持续增长的确是难得的商业机会,而且这个机会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对于股市投资者,也当然可以从这样的商业机会中寻找那些研发能力强、盈利前景明朗的制药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只是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赚这种钱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窝心!

(作者为资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