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是谁》:黑豹式悖论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7-17 01:55:00

责编:群硕系统

《我们是谁》是一张精良的流行摇滚专辑,黑豹乐队是否值得乐迷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

如果不是在2013年7月11日发行新专辑《我们是谁》,黑豹乐队大概已经泯灭在人们的回忆中了。

这支中国第一代摇滚乐队的翘楚创于1987年,兴于1992年的处子专辑《黑豹I》,却在之后的二十年中勉力支撑,被一炮而红的声望所拖累:唱片出到第六张,主唱换了五个,歌曲始终谈不上好听,乐队的经营也不得要点,早早就被时髦的后辈乐队甩在了身后。歌迷自始至终津津乐道的,只是早年金曲《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和第一任主唱窦唯与王菲的八卦。

在九年的沉寂之后,乐队委实为这次回归投入了些心血。母公司丰华秋实之前成功运作了摇滚老炮巡演“怒放”,并助力汪峰走上神殿。虽然“这是我们最棒的一张专辑”之类的说辞早已是陈词滥调,但有操盘手的成功经验在前,黑豹的第六张专辑《我们是谁》至少还算得上有所期待。

走不出桎梏

乐队摆出了前所未有的诚恳姿态,接待媒体探班、邀请各界歌迷提前参加试听会,听取反馈,修改细节。专辑制作人Jamii Szmadzinski和Phil Nicolo皆是经验丰富又熟悉亚洲市场的业内老手,新主唱张淇早在2005年嚎叫唱片的致敬合辑《谁是崔健?!》中就已亮相,不仅拥有不错的声乐技巧,外形也颇为讨喜。

乐队想传达的信息比以往更加坚决、明确:希望乐迷能够抛弃成见、去掉有色眼镜,重新去体会、评判现在的黑豹乐队。然而乐迷似乎不太买账——先发单曲《我们》是一首“自白”式的中板作品,声音雕琢精良,迎来却多是“外形洗剪吹”、“歌词玻璃心”、“主唱太港台”、“太像五月天”之类的评价。这不禁让人再次开始感慨,这支以“60后”成员为主心骨的中年乐队,是否再也走不出自己的桎梏。

“玩摇滚累不累/只有自己体会/还有一双耳朵/我们就永远不会闭嘴”——《我们》

在5月份的试听会上,对《我们》这首歌的感受就颇为复杂。歌词勾勒的自我表达虽然呼应了乐队“重新起步”的定位,却彻底将歌迷置于这场对话的对面——于听众而言,“代入感”永远优于“对话感”,比如,“人潮人海中/又看到你/一样迷人/一样美丽”。

鼓手赵明义回忆《黑豹I》的时代,经常是作曲、编曲和录音已经基本完成,然后看“窦儿在旁边憋这个词”,“一句句憋出来的”。虽然窦唯的词作常有些逻辑不通的瑕疵(比如《怕你为自己流泪》的人称错位,“现在/未来”时态的颠倒),但对音节和韵律的敏感、关键词汇的把握,将彼时年轻人迷茫又无处发泄的躁动表达得十分熨合。

《我们》的袒露心声,不仅为听众制造了距离感,和专辑中其他的曲目相比,也有些格格不入。比起同一公司旗下的汪峰,黑豹还没有写出“我们相互拥抱挥手道别/转过身后已泪流满面”这样略显矫情的歌词;而恰恰是《当我想你的时候》这样的作品,成功满足了这一代功成名就的中年人自恋的虚火——是他们为汪峰的明星地位买账。黑豹这个“60后内核”的老乐队,虽然努力从曾经的弯路上绕回来,却至今没摸索出他们应该为谁代言。而这份掏心掏肺的诚恳,又消解掉了他们“别来纠缠我/别让我难过”的反文化偶像的身份。

错位的坚持

黑豹早年的叛逆形象得以建立,窦唯功不可没。作为也许是中国摇滚史上第一个偶像级人物,他金属光泽的高亢嗓音、和王菲的感情生活、和摇滚圈若即若离的关系都让人津津乐道。窦唯在黑豹如日中天之时选择离开,也许只有老黑豹心里知道为什么;但他出走后先是贡献出与黑豹风格截然不同的阴郁之作《黑梦》,又做电影配乐,并在新世纪转型玩“极简电子+爵士”混搭民乐元素的即兴表演,既高产又高质量,彻底走上了自我实现的另一条道路。

然而“灵魂人物”的分量,也不仅仅是谁更才华横溢这么简单。黑豹乐队的框架完全没变,却在没了窦唯之后大乱阵脚。《光芒之神》混乱的制作与发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疲于奔命的走穴……更重要的是,再没有拿出一首媲美《黑豹I》时期的作品。而此前有巅峰时期的窦唯,后有口味挑剔的乐迷,流行乐坛早已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黑豹乐队最新的纪录片里,吉他手李彤这样说:

“我想我哪年假如真的弹不了琴了,或者我必须得退出的话,那黑豹乐队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个牌子不能倒。因为黑豹乐队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它也不是一个歌手的伴奏乐队,黑豹乐队……我觉得这就是一面旗帜。”

这种微妙的表达,仿佛是高校吉他协会里那些风靡一时的学生乐队——学长毕业了,学弟来加入。对新主唱张淇的甄选,也充满了“老领导任命新同志”的感觉。这也许是谦虚,也许是集体主义思想,但当听众觉得“窦唯走了,黑豹便不再是黑豹”,而李彤却把乐队的灵魂寄托于一个可以传承的形式上。作为乐队队长,他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坚持”二字本身的意义,显然已经超过了这支乐队的音乐创作,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诚然,如果不考虑历史的分量,《我们是谁》是一张精良的流行摇滚专辑——旋律朗朗上口,主唱音色时髦;吉他与键盘的编配有很多勾人的细节,既老练,又显得青春;《潮汐》、《寻找》几首作品完全具备了被传唱的水准,张淇的自信和些许狂放,彻底消灭了秦勇和张克?时代的“土气”感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辑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非常好。从曲目的顺序编排、起承转合中可以体会出专辑企划的良苦用心——在单曲化、碎片化的时代里,这显得尤其宝贵。

然而,当太多的听众已经懒得再跳出惯性思维思考,黑豹乐队是否值得乐迷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