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真夏方程式》的“背叛”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7-23 01:27:00

责编:群硕系统

对我来说,《真夏方程式》是一部有趣的改编之作,它既有从自己角度出发去强化东野原著中某一元素的设计考虑,但同时又有刻意把原著中东野明显的中心主线去掉的安排。

西谷弘的《真夏方程式》是东野圭吾的《神探伽利略》电影版的第二弹,严格来说,伽利略的风潮是电视剧与电影同步并行的——电视剧版第二季今年4月至6月在“月九”播放,而《真夏方程式》就安排在6月底在日本国内外同步公映。对我来说,《真夏方程式》是一部有趣的改编之作,它既有从自己角度出发去强化东野原著中某一元素的设计考虑,但同时又有刻意把原著中东野明显的中心主线去掉的安排。关于前者我会另文交代,这一次先集中处理后者的问题。

由电视剧到电影

近年的日本电影,不少都是先有电视剧,然后因为收视不俗,随后再催生出电影版来。樋口尚文研究《跳跃大搜查线》的成功之道,便发现一种幕后团队的创作观演化。他指出,不少创作人在面对电视剧有机会拍成电影之际,往往雄心万丈,希望制作出与电视剧截然不同,无论规模及演员阵容上都得以提升的升级版本。

当年,《跳跃大搜查线》的监制龟山千广忆述,一开始也打算把电影版拍成有如野村芳太郎《砂之器》(1974,松元清张原著),又或是恍若黑泽明《天国与地狱》(1963)等的名作,但经过数晚的考虑后,他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把电影与电视剧作类近的处理——而这正是《跳跃大搜查线》的超畅销因素,因为观众入场是追求与电视剧接近的亲和感,而非一种所谓电影规模水平的违和感。

当然,龟山千广也保留了《砂之器》的东北口音及《天国与地狱》中的有色烟囱设定,但显然只是为日本电影迷而设的致敬环节,而非中心的构思依据。用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作为例,最佳例子应是同在今年上映的《DNA白金数据》,导演大友启史自以为是地加入大量的飞车追逐及动作镜头,但拍摄水平却不可与好莱坞相提并论(甚至连香港也不如),更讽刺是把原著的核心趣味全部抛诸脑后,属东野小说改编的失败之作的代表。

面对《真夏方程式》,樋口尚文更进一步指出,今天距离《跳跃大搜查线》的第一个电影版(1998年)已有十数年的时间,电影业界的发展简言之已进入“电影院就是巨大的电视”的年代。随着数码产品的急速普及,今时今日进入电影院已非一定为看电影,收费式的非电影内容节目已渐趋普遍,由看AKB的决选到搞笑艺人的直播表演,甚至是歌舞伎的演出等,都同样可以在电影院中看到。这正是电影版的成功关键,即在于可否动员由小说及电视版而来的同好友伴,如同好会般入场支持,反过来不必要的“放大”,才是自取灭亡之道。由此,《真夏方程式》充满日剧气息的处理手法,想必大家可以了解背后的市场策略及设计基准所在。

电影版的精密程序

首先,我们或可从原著、电视剧版第二季及电影版中稍作整理,从而理解及爬梭背后的衍化脉络。原著中并没有的岸谷美砂,其实在第二季中已经登场,因而表面上把内海熏的角色功能转移至她身上。但电影版的方程式,又非刚才提及的《跳跃大搜查线》模式复制,因为第二季的取材内容,涉及《伽利略的苦恼》、《圣女的救赎》、《虚像的小丑》及《禁断的魔术》等,与电影版的《真夏方程式》的原料素材截然不同,简言之可视为电视版的外传来看。简言之,岸谷的增生从构思策略上,是经过电视版的消化,确认大众接受后再推衍至电影版身上去(当然,其中也有商业上的计算考虑,饰演岸谷的吉高由里子与福山雅治属同一经纪公司麾下的艺人)。

岸谷角色的植入,我认为属创作团队参考了东野圭吾另一神探系列——加贺恭一郎影视版中,对青山亚美(黑木美沙饰)的存在价值肯定,于是尽量把汤川和岸谷塑造成一阴一阳,成熟睿智和新嫰拼搏作对照以期待产生化学作用。当然,这是较为稳当及保守的程序设定,但却完全背离了东野原著就此两系列的设定。

在东野的世界中,神探中的男性师徒或伙伴联系极为重要,简言之就是汤川学与草薙俊平,以及加贺恭一郎和松宫修平的关系。后者在影视版中基本上予以保留,但前者则接近人间蒸发——在《真夏方程式》中,草薙的存在形同虚设,与原著中一同在现场参与调查的角色功能大有出入,我认为这正是影视团队竭力把原著中推理世界的潜规则淡化,一边增加一般观众的亲和感有关,情况就等同上文提及龟山千广扬弃《砂之器》及《天国与地狱》的植入思考相若。

不过更重要的,是西谷弘将中央与地方对立的情节完全在电影版中移除,而其原本是东野原著的重要铺排所在。所以在电影版中,代表地方意识的两个重要角色西田刚(成实的高中同学,现为玻璃警察署的警员)及泽村元也(环保人士,对成实抱好感)均不见踪影。这是极大的改动,前者勉强还可说不过是旁观者的角色,但后者却直接有参与搬运尸体的工作,现在电影版仅由瘸脚的重治及太太节子处理冢原的尸体,不可说不是影像上的明显缺失……

我认为西谷弘背后盘算的,是一种如何大小通吃的计策。一方面先把改动植入电视剧版,令日本观众熟悉变动,但与此同时又积极考虑海外市场反应——《真夏方程式》甚为重视海外市场,香港地区与日本同步于6月29日上映,而台湾地区则于7月5日上映,幕后演员团队更直接到海外宣传。当中正好有吸纳了《跳跃大搜查线》的经验在背后运思,大家都知道,《跳跃大搜查线》的成功关键正是捕捉了中央及地方的对立意识,由此而针对官僚文化的保守腐化大开玩笑,令日本观众看得笑破肚皮。但显然这种对立的精神,包含有不少日本本土的文化背景传统,反过来会对一般海外观众的观影经验造成障碍,而《跳跃大搜查线》三个电影版在日本不断扬威打破票房纪录,但在海外却只是在小众粉丝中口耳相传,当中正好反映出这种本土与海外的口味差异来。这一次《真夏方程式》正是尽量去除太过本土化的情节,即使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对立,也大而化之视为商业与环保的角力而已,因此乃全球化的现象,不会出现任何文化差异上的距离感。

以上就是我眼中《真夏方程式》的精密计算程序。

(作者为香港多重战线文化人、影评人及作家)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