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精忠”的轻与重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8-01 01:26:00

责编:群硕系统

回过头来说,900年前的岳飞,也许同样在历史记述和口口相传中,被寄托了渴望胜利的感情因素,似乎只要忠义的岳飞不死,大宋还可以收复北方的旧山河,甚至未必会最终亡国。

电视剧《精忠岳飞》正在热播。不化烟熏妆,不穿“范二青年”的T恤,黄晓明戴上假发假胡子,披上将军的战袍,也颇有些岳武穆精忠报国的气概。

媒体也跟进了这股“岳飞热”,南京的报纸上就有一则“岳飞江宁抗金之战真相是什么”的历史报道,试图还原“牛首山大捷的真实面目”。面向公众去探索岳飞抗金的真实战绩,是需要些勇气的。如果能再往前迈出一步,从制度等层面进行探讨,意义也许会更大。

宋代在军事上实行“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的制度,也就是将练兵、调兵、领兵作战的权力进行了分割。其原因不外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安史之乱”中,拥兵自重而无约束的节度使,成了对大唐帝国统治的最大威胁。而赵匡胤本就是“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自然不希望部将有任何依样画葫芦的机会。

这样的制度设计,杜绝了体制内的实力派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却也因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尴尬,注定在与外部势力的对峙中先天不足。而两宋的对手,辽、金、蒙古全民皆兵的原始社会制度,足以让他们在与大宋的对抗中占据上风。所以,军事制度相仿的宋、明两朝,最终都遭遇军事失败。在这样的局面下,“岳家军”的不俗战绩自然引人注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支队伍多少算是一种介于“体制边缘”的军事力量。作为“湘军”、“淮军”的老祖宗,具有“子弟兵”色彩的“岳家军”,因其统辖权力相对集中,在军事效率上自然胜过那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正规军”。

但“岳家军”这样的部队对于皇权而言反而是更大的心腹之患——如果领兵将领的势力、威望都在自己之上,想要保住皇位,岂不是只能依靠稀薄的道德力量和虚无缥缈的“忠君思想”?由于这种制度造成的两难尴尬,大宋若不是在战争中被打得灰头土脸,便只能在宫廷的君臣猜忌中罗织出一些“莫须有”或者“真的有”的罪名。

制度上先天不足,有没有可以弥补的措施?也许,第一得放下面子问题,第二要走下道德高地。

从“综合国力”来分析,军事上积弱的短板,并不能掩盖宋代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固然是对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的声讨,换个角度也未尝不是杭州一派繁华景象的实录。

议和未必不是一条和平发展的良性道路。只是,用议和的方法维系社会的繁荣,是不容易拉下这个脸的。堂堂中原大国,若向未开化的蛮夷俯首称臣或者称“儿皇帝”,或许还要年年岁岁朝拜纳贡,则天朝和天子颜面何存?

于是,对敌策略问题,往往会异化为全不相干的道德判断。在这个标准下,不但有战功的将领会被视为英雄,即便是喊几句主剿的口号,便足以给自己贴上道德的标签。

可决定战争胜败的,本来就不是谁在道德高地上成功登顶。明朝末年,戚继光和袁崇焕在战争中屡战屡胜,也被后世视为当然的忠良。他们的名字被历史记住,正是因为战绩更出色。

可戚继光和袁崇焕获胜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戚继光的部队,已经用上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并且摸索出了一套与欧洲相似的战法,这才痛击了不可一世的铁骑。至于从未有过战争经验的书生袁崇焕,那更是用威力巨大的“红夷火炮”,轰得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皇帝丢盔弃甲。

当冷兵器与火器短兵相接,决战的双方已经在技术上差了整整一个时代——这样的“代沟”,绝不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雄才大略所足以跨越的。

只是转过头,政治层面上的君权又摧毁了军事层面上的技术优势。戚继光郁郁而终,袁崇焕更是被暴民食肉寝皮。于是乎,超越了时代的战争工具,随着两人的死去在中国失传,甚至已经为两百年后大清在列强面前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鸦片战争的战场上,英军祭出了更为先进的武器,仍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清军无力招架。此时此刻,道光皇帝仍然认定,战争失利在于官员不够勤勉忠勇。百姓则坚信,失利的原因是主战的林则徐受到了错误的处分。

对比战争的进程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奢望不败纯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以天朝自居的优越感、道德判断和感情因素糅杂在一起,这才产生了有可能击退“英夷”的美丽幻觉。而在对于败因的探讨中,制度因素始终是缺位的,技术因素从来是被忽略的。

回过头来说,900年前的岳飞,也许同样在历史记述和口口相传中,被寄托了渴望胜利的感情因素,似乎只要忠义的岳飞不死,大宋还可以收复北方的旧山河,甚至未必会最终亡国。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有岳飞背上那四个大字,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