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0年前,他用大锤砸掉不合格的冰箱,唤醒了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现在,他把“大锤”砸向旧思维、旧组织体系,推动海尔向“人单合一”模式、平台型企业转型。
将八万员工变为两千个自主经营体,并不像推倒、堆砌积木那么简单。
7月28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青岛总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让每个员工都发挥价值是海尔变革的主线。而建立平台,交互出用户的意见之后,聚合全球资源来加以满足,就好比先种甘蔗再榨糖。“海尔希望以此获得持续产生破坏性创新的能力,最终成为不断踏准时代节拍的‘时代的企业’。” <<< 更多阅读
张瑞敏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群龙无首”:每条“龙”都很有能力,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到最精细,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所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追求“三无目标”: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
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在用户手中,所以海尔要“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互联网消除了距离,零距离使原有企业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海尔的组织要从正三角变为倒三角,进一步演变为一张扁平的“网”,“自主经营体”便是网中的节点。
逻辑听起来顺理成章,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从2005年9月到今年,用张瑞敏的话说是“经过许多曲折”。他谈及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时说“人是最大的挑战”。而这里的“人”,包括员工、用户和供应商及其他利益攸关方,他们原来的角色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更多阅读
海尔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个自主经营体。互联网时代,让员工永远与消费者连在一起是个好想法。但是否一定要采取把组织从正三角变成倒三角这么彻底的方式呢?是否每个员工都有能力去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呢?
第一财经日报:“每个员工都成为CEO”会否带来管理新难题,会否局部失控呢?
张瑞敏:这是我开始非常担心的,不说崩盘吧,可能彻底就会乱了。所以,我们在推进的时候,死死咬住了“创造用户需求”这一点。<<< 更多阅读
海尔为什么要做平台?张瑞敏思路的演变很清晰:要让每个员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推行“人单酬合一”,即员工创造的用户价值和其得到的回报相对应。这让海尔的净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现金流改善、资金周转只有负十天。但是,海尔的收入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原因在于颠覆性创新还不够。如何突破呢?要搭建平台,通过交互用户,发现真正的潜在需求;同时,吸引全球的高端资源,来加以满足,实现“自动交互、自我增值”,生生不息地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成为海尔永续经营的动力。<<< 更多阅读
高能效、低碳、智能、服务化正成为校园空调市场的新趋势。
美的、海尔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产能本地化”抢占先机,预计中国企业在欧洲空调市场的份额未来将稳步提升。
2023年以来,中国品牌越来越多进入拉美,尤其是巴西,在圣保罗的中餐厅也越来越多。背后是中巴经贸往来加强,以及更多中国企业谋求出海机会。
如何兼顾社交媒体“前台”热闹的用户交互,又能继续静心做好产品和内部运营,对打造个人IP的企业家将是考验。
5月以来,美的旗下华凌采取低价策略,狙击小米的意图明显。今年“6.18”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