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置法律与道德何地,一些执法者的风流韵事!

一财网 2013-08-06 14:44:00

责编:群硕系统

公职人员的风流韵事还在发酵,可以想象这件近年最大司法丑闻会对司法人员形象带来多大的损害。说句公道话,在律师们的眼中,这里相比全国其他一些地方更讲规矩、讲法律与道德。

公职人员的风流韵事还在发酵,可以想象这件近年最大司法丑闻会对司法人员形象带来多大的损害。说句公道话,在律师们的眼中,这里相比全国其他一些地方更讲规矩、讲法律与道德。这与它被海内外关注息息相关,因为盯着很紧,所以不轻易犯错。

只不过,这次丑闻几乎让多年经营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两个原因:一来它不是单纯个人的问题,而是“集体”,还有部门负责人;二来这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与道德风化有关,这几乎让整个事件变成了“娱乐事件”,不断传播扩大。

坦白说,引发这个事件的那个案子未必就真的有很大问题,至少一般老百姓看不懂判决书,即便是法律人士也一下子找不出原来判决的毛病。但是风化问题,则完全可以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揪心的还在于,公众会怀疑,这背后暴露的问题是不是“冰山一角”。

8月5日,官方微博发布微评表示,“正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这一案件再次证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4名法官涉‘夜总会娱乐事件',令法律失去尊严、司法蒙羞、正义受损”。它对事件的措辞虽然含蓄,但是批评却一语中的。

但是,笔者不得不说执法者的风流韵事还不止这一件,不久前,这个城市某个刚划入地方系统的警务人员,凌晨时分被人刺死在KTV包厢之内。案件缘起是此人招了8名年轻女性作陪,同酒同歌同舞,不料其中一名女性的异性朋友随之而来(此人年轻气盛,据说刚满十八岁不久,且为西南少数民族人士),大约两男言语不合,后者遂掏出利刃刺死警务人员。案件似乎已经进入死刑复核程序,杀人者恐怕难逃一死,但警务人员的家属还在状告KTV,认为它有过错,要求赔偿。

这个案件隐藏很深,它没有被曝光固然是顾全了一些人脸面,但也是掩饰了一些问题。执法人员的素质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现在执法人员的风流韵事频出,这往小里说是个人道德沦丧,往大里说则是知法犯法。如果依赖这些满口法言法语、满腹男盗女娼的人执行国家法律,维护司法尊严,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不过,这并不孤立。历史上也有执法者与情色有关的事件,武则天时期,有一名酷吏叫来俊臣,他曾任司仆少卿、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等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和纪检官员,肯定是执法和司法官员。他的残酷自不用多说,他还有一个恶癖,那就是喜欢“人妻”,别人妻妾有漂亮的,他都千方百计地夺取,惯用的手法是指使别人罗织罪名上告,然后他便采用酷刑迫使别人认罪。《历代通鉴》中记载,自宰相以下,来俊臣都登记姓名按顺序夺取他们的妻妾。他还厚颜无耻地说自己采花求色之才可比石勒。

这是非常肮脏龌蹉的专制时代才会有的变态行径,也是权力完全不受制约的恶之花、毒之果。相比,当下法官们的花钱嫖娼还真是“小巫见大巫”,遗憾的在于,历史上其他的司法者、执法者这种风流韵事还真不容易找。在狄仁杰、包拯、海瑞这样清正廉洁的司法、执法官员身上是看不到风流韵事的,尽管他们那个时代嫖娼其实不一定犯法,甚至还是风雅韵事。他们在专制时代,也能够用自己的个人自律、一身正气为朝廷的公正提供支柱、为百姓的信仰提供平台。

可当代的司法者和执法者为什么不知道珍惜呢?这绝不是个人的家庭道德瑕疵,更不是轻描淡写的作风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其对国家和社会的伤害远甚于其他违法犯罪。当然,在西方国家,公职人员涉及桃色事件的也不少见,甚至连总统总理都不例外,远的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近的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但是法官桃色事件,则真是鲜有耳闻,偶尔一见也就是贪污受贿,这个中国老百姓也能理解,但英美国家的人就不是很能理解。

一位中国大法官跟笔者聊过,其在和英美法官交流时常常会问对方,法官腐败了怎么办?每次提出这个问题,西方同行们都会大吃一惊,“法官还会腐败么”?在西方,法官是半人和半神的象征,因为他们头上有上帝。西方不少国家的法官出庭须戴假发,因为假发曾是贵族的象征,贵族是离上帝最近的人,有神的血统。所以对他们来说,“法官腐败了怎么办”是一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他们的法学院教育和法官遴选制度能够保证只有这个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才能做法官。

这当然也有点理想化,因为即便宗教系统也有一些丑闻出现,无论是关于性还是关于钱,当然他们理论上跟神更加接近。但是,这种回答无疑还是让人汗颜的,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这么纠结的事情:“法官腐败了怎么办”、“法官嫖娼了怎么办”。

英国著名的大法官丹宁勋爵的声望非常高,被视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但最后他却不得不辞职。因为在某次庭审中他对当事人有种族上不尊重的言论,当他的话被媒体传播后,英国社会一片哗然,“丹宁勋爵已经不再公正”。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得不告别法官生涯。在公众心目中,一个法官不公正了,这种不公正并不是腐败,仅仅是言辞上出现了不公正,他们对法官的公信力就会产生怀疑,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再适合做法官了。

那要是英美的民众知道自己信赖的法官居然去嫖娼、招妓,那么这种打击恐怕绝不是伤害个人,而是伤害整个社会对司法的信赖。所以,现在有些人基于人情也好,基于面子也好,为司法、执法领域的丑闻遮遮掩掩,其实这可能是在贻害法律人。因为只有主动客观的曝光、才能有更好的监督,这样才会加强司法、执法队伍的建设。曝光一些丑闻、承认一些错误,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关爱更多不去犯错的同志,也是为了国家的法治建设。

 

相关阅读:

谢勇:走向“私刑”时代

看点并不在于什么法治底线被洞穿,这些评论声音,多多少少都有些装外宾之嫌。咱们这儿本来就谈不上什么法治之地,多的是人治色彩,既然是人治,那些有权力的人,其人性自然流露,写诗游泳泡妞,七情六欲充分发育。面对指责,完全可以振振有词的还击说:我也是人,有人的弱点啊。

 

禅宗七祖:法律人的节操

一般而言,法律共同体有三类人:法官、检察官、律师。他们的职业很特殊,如果在其他领域里,或许见得多、聊得多、交道多就会成为朋友,可以经常串门套近乎。但法律共同体不允许这么做,它要求每一个人都独立甚至孤独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倘若法官和检察官或者律师因为经常办案成为了朋友,那么按中国的人情关系,恐怕就不容易铁面无私了,在可与不可之间就会来一个顺水人情,而这就直接践踏了法律的尊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