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1岁的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ofield)加入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乐队。三年半之后,作为最后一批深受爵士大师影响而出师的他,背着电吉他开始走上属于自己的融合爵士之路。
2000年,他成立了名为überjam的乐队,同其他三位乐手一起试图从印度传统音乐中找到和爵士乐融合的部分——该专辑充满了新鲜的张力,动听又令人印象深刻。斯科菲尔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邮件专访时说:“几乎所有采访都会问到过去我跟迈尔斯·戴维斯的合作经历。我必须说在我所有的专辑当中,überjam是迈尔斯会最欣赏的一张。音乐里有他的精神,因为他也永远都在寻找新的爵士声音。”
在今年上半年新发布的专辑《überjam Deux》,是斯科菲尔德联手上次的乐队时隔十多年再次碰撞出来的作品。当中有一首名为“漫长夏日”(Endless Summer)的曲子。据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在和乐队排练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录音室的墙上挂着一部美国上世纪60年代关于冲浪的经典纪录片海报,片名正符合乐曲中间夹杂的“夏日律动”,于是顺手借用了这个名字。
而如果仔细去听斯科菲尔德的演奏,你会发现这种带有夏日情绪的律动始终都存在:电子吉他的圆滑音色、动听的旋律加上抓人的布鲁斯节奏。不论是他早年学习并擅长的蓝调,还是后来逐渐混合了比波普、摇滚的演奏风格,他那潇洒自如的吉他声都会令听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摇摆起来。对于爵士乐来说节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甚至超过了旋律的地位——斯科菲尔德于是就凭借着自己强烈的节奏感,以及与一长串伟大爵士乐手合作的经验,与另外两位吉他手Pat Metheny和Bill Frisell一起被称为当今爵士乐界“吉他三巨头”。熟悉的歌迷亲切简称他为“斯科”(Sco)。
斯科出生于1951年,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威尔顿镇长大。从小对音乐有特殊兴趣的他在11岁时获得了人生第一把吉他,之后陆续接触到Little Richard、Chuck Berry的摇滚蓝调,John Lee Hooker民谣蓝调,以及B.B King、Otis Rush的都会蓝调。他的吉他老师Alan Dean常带他一起聆听Pat Martino的唱片,或开车到纽约格林尼治村去听吉他大师Jim Hall的演奏。于是15岁的斯科菲尔德便已经立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爵士吉他手。
后来,他考入波士顿的伯克利大学音乐学院,在三年的时间里一边学习爵士乐的理论及演奏技巧,一边在业余时间闲逛附近各种酒吧、俱乐部,同各种各样的乐手们漫无边际地喝酒聊天、即兴练习碰撞火花。这段漫游的时光,成为培养日后吉他大师的原初土壤。在大学没有毕业的时候,斯科获得了爵士小号大师切特·贝克(Chet Baker)、低音萨克斯大师格里·穆利根(Gerry Mulligan)的赏识、邀请其自此开启他的职业生涯——这种绝佳的机会令早就视音乐为终生工作的斯科菲尔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学。
1977年,26岁的斯科推出了生平第一张个人专辑,这张作品集合了他之前所受到的流派影响,混合比波普与蓝调摇滚。慢慢地,他在爵士乐的黄金年代同各种各样才华横溢的优秀乐手合作:萨克斯大师乔亨德森(Joe Henderson)、低音提琴大师查尔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键盘手赫比·汉考克(Herbie Hancock),还有 Pat Martino、Mavis Staples、Phil Lesh、Billy Cobham、Medeski Martin和Wood、George Duke、Jaco Pastorius、John Mayer等等——这张表单可以一直列下去,这些了不起的音乐家都在不断的交汇碰撞中各自延伸出去开拓出新的音乐视野,人们几乎可以从中看到半个世纪的爵士乐历史。
在不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斯科自己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提升,其创作力似乎源源不断,总是可以在前一个成就的基础之上做出更新的东西。他也成为了和迈尔斯·戴维斯一样在职业道路上勇于推陈出新的人。在今年10月18日,这位62岁但依旧活跃在世界爵士舞台上的吉他手将登上2013“爵士上海”音乐节“大师殿堂”。